定理 [dìng lǐ]
1. 通过理论证明能用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
英[theorem;]
定理 引证解释
⒈ 确定的法则或道理。
引《韩非子·解老》:“凡理者,方圆、短长、麤靡、坚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后可得道也。故定理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
宋 陆游 《上殿札子》:“臣闻天下有定理决不可易者,饥必食,渴必饮,疾必药,暑必箑,岂容以他物易之哉。”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书》云:‘作善降祥。’此定理也。”
鲁迅 《伪自由书·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这种压迫的‘理’写在布告上:‘借债还钱本中外所同之定理,租田纳税乃千古不易之成规。’”
⒉ 今多指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
引梁启超 《近世文明初祖倍根笛卡儿之学说》:“凡一现象之定理,既一旦求而得之,因推之以徧,按其同类之现象,必无差谬,其有差谬者,非定理也。”
国语词典
定理 [dìng lǐ]
⒈ 永久不变的真理。
引宋·朱熹〈中庸章句·序〉:「子程子曰:『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⒉ 数学上的命题或公式,已证明为真实,可以定为原理或规则的,称为「定理」。
⒊ 有明文规定的事项。
定理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定律释义: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如能量守恒定律。
- 2.
法则释义:⒈规律:自然法则。⒉法规。⒊模范;榜样。
- 3.
规律释义: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也叫法则。
- 4.
周期释义:⒈事物在运动、变化的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征多次重复出现,其接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⒉物体作往复运动或物理量作周而复始的变化时,重复一次所经历的时间。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一种分类。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一系列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定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值定理释义:反映函数与导数之间联系的重要定理,也是微积分学的理论基础,在许多方面它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一些公式推导与定理证明中都有很多应用。
- 2.
中国剩余定理释义:又称“孙子定理”。 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
- 3.
二项式定理释义:按照公式(x+y)n = x n +c n 1 + x n-1 y +c 2 n x n-2 +c 1 n xy n-1 +y n,二项式可取任意次的数学定理。
- 4.
代数学基本定理释义:在复数范围内,任何一个复数系数的一元n次方程至少有一个根。 据此可推出一元n次方程有且仅有n个根。1797年高斯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先给出严格证明,故又称“高斯定理”。
- 5.
余数定理释义:又称“剩余定理”。初等代数中的一条重要定理。即多项式f除以x-a所得的余式等于这个多项式当x=a时的值f。因法国数学家裴蜀首先发现,故也称“裴蜀定理”。
- 6.
例题释义:说明某一定理或定律时用来做例子的问题。
- 7.
勾股定理释义:数学定理。 即直角三角形 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的和。中国古代称直角的两边为勾和股,斜边为弦。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 成书的《周髀算经》中,已有勾股定理的一般叙述。
- 8.
勾股释义:直角三角形夹直角的两边,短边为“勾”,长边为“股”;在立竿测太阳高度时,日影为勾,标竿为股。广义说法,包括勾股定理的研究和应用。参阅《周髀算经》卷上。
- 9.
华罗庚释义:(1910—1985)中国数学家、教育家,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江苏金坛人。他的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著有《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高等数学引论》以及《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
- 10.
反证法释义:证明定理的一种方法,先提出和定理中的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个假定中得出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来,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也叫归谬法。
- 11.
定则释义:公认的定理或法则;确定不移的原则。
- 12.
定理释义:在数学中通过 一定论据而证明为正确的结论。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就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定理。
- 13.
惯性指数释义:在实数域中,根据惯性定理,每个对称矩阵都合同于一个对角线上元素只由0和1、-1构成的对角矩阵。
- 14.
推导释义:根据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定律等,经过演算和逻辑推理而得出新的结论。
- 15.
毕达哥拉斯释义:(约前580—约前500)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他发现用三个整数表示直角三角形边长的公式:两直角边为2n+1,2n2+2n,则斜边为2n2+2n+1。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 16.
求解释义:数学上指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定律、定理等寻求未知问题的答案。
- 17.
逆定理释义:将某一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互换,所得的定理就是原定理的逆定理。例如,如果某个数的末位数字是5或0,则这个数一定可以用5除尽,是正定理;它的逆定理是:如果某个数可以用5除尽,则这个数的末位数字一定是5或0。
- 18.
钱学森释义:钱学森(1911-):应用力学家,系统工程科学家。上海人。交通大学毕业,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和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回国后任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委副主任,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力学的许多领域进行开创性研究,与冯·卡门合作,取得一系列成就,为空气动力学奠定理论基础。最先提出核火箭的设想。组织和推动系统工程的研究;开创物理力学的学科,最先提出稀薄气体动力学。著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论系统工程》等。
- 19.
陈景润释义:(1933—1996)中国数学家。福建福州人。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20世纪60年代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取得(1+2)的历史性成果。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他对殆素数的分布问题、华林问题等,皆有贡献。1977年任研究员。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6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