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兰 [cǎi lán]
1. 喻选拔俊逸。
3. 《诗·小雅·南陔序》:“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晋束晳《补亡诗》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后因以“采兰”喻尽孝养亲。
采兰 引证解释
⒈ 喻选拔俊逸。
引《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採兰,并及蒿艾,是以 皋陶 振褐,不仁者远。”
⒉ 参见“南陔”。参见“南陔”。
引《诗·小雅·南陔序》:“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晋 束晳 《补亡诗》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后因以“採兰”喻尽孝养亲。 唐 白居易 《思归》诗:“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採兰期。”
唐 许尧佐 《柳氏传》:“荣名及亲,昔人所尚,岂宜以濯浣之贱,稽採兰之美乎?”
1. 《文选·束晳〈补亡诗·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采兰,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喻人求珍异以归。”
后因以“采兰”谓供养父母之事。 唐 韩愈 《孟生诗》:“采兰起幽念,眇然望东南。”
宋 梅尧臣 《汝南江邻几》诗:“且奉采兰养,应无抱玉啼。”
⒊ 指 晋 束晳 的《补亡诗·南陔》。
引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诗》:“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采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游苑释义:⒈古苑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南郊。本为 秦 时的 宜春苑,汉宣帝 时改建 乐游苑。唐 时,为 长安 士女游赏的胜地。《西京杂记》卷一:“乐游苑 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唐 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 上清秋节,咸阳 古道音尘絶。”唐 李白《登乐游园望》诗:“独上 乐游园,四望天日曛。东北何靄靄,宫闕入烟云。”清 吴伟业《画兰曲》诗:“何似 杜陵 春禊饮,乐游原 上采兰人。”⒉古苑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江宁县 境。南朝 宋武帝 所建。南朝 梁 沉约 有《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参见“乐游”。
- 2.
少卿释义:⒈官名。 大卿的副职。《左传·昭公三十年》:“我先大夫 印段 实往,敝邑之少卿也。”⒉官名。北魏 太和 时所设官名,北齐 时为正卿的副职、隋 唐 至 清 亦沿置。参阅《文献通考·职官》九、十。⒊凫的别名。见《嫏嬛记》卷上引 宋 无名氏《采兰杂志》。
- 3.
延益释义:⒈延长增加。前蜀 杜光庭《众修北帝衙醮词》:“伏乞解除灾厄,延益年龄。”⒉指延年益寿。宋 无名氏《采兰杂志》卷一:“夜半不卧则血不归心,君虽好学恐非延益之道。”
- 4.
待女释义:兰花的别名。旧题 元 伊世珍《瑯嬛记》卷上引《采兰杂志》:“兰待女子同种则香,故名待女,待女花,宜男草,是絶对也。”
- 5.
春驹释义:蛱蝶的别名。见 宋 无名氏《采兰杂志》。
- 6.
碎璧释义:⒈破碎的玉璧。形容映入竹帘的月光。南朝 陈 张正见《薄帷鉴明月》诗:“分帘疑碎璧,隔幔似垂钩。”⒉破身。谓失去女贞。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且其月下花前,采兰赠芍,閲人非一,碎璧多年,故儿辈敢通欵曲。”
- 7.
脩禊释义:古代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 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脩禊”。
- 8.
采兰释义:⒈喻选拔俊逸。⒉《诗·小雅·南陔序》:“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晋束晳《补亡诗》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后因以“採兰”喻尽孝养亲。⒊《文选·束晳〈补亡诗·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李善注:“采兰,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喻人求珍异以归。”后因以“采兰”谓供养父母之事。⒋指晋束晳的《补亡诗·南陔》。
- 9.
陔兰释义:《文选·束晳〈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李善 注:“采兰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后因以“陔兰”敬称他人的子孙。意谓能孝养长辈。
- 10.
频婆菓释义:亦作“频婆果”。 源于梵语bimbara,bimba,即苹果。《宋史·真宗纪》:“﹝ 大中祥符 二年﹞五月乙卯,罢 韶州 献频婆菓。”明 屠隆《昙花记·西来悟道》:“他也莫点灯,我也莫放火,谁想林檎花,结个频婆果。”亦省称“频婆”、“频果”。宋 无名氏《采兰杂志》:“燕 地有频婆,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华 言相思也。”元 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往常开怀是笑呵呵,絳云也似丹颊若频婆。”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植物》:“频果。﹝《羣芳谱》﹞:柰,一名频婆,与林檎一类而二种。”叶玉森《
- 11.
鬼阵释义:旧时棋的别称。宋 无名氏 《采兰杂志》:“ 吴耽 不好碁,见人着,曰:‘汝非死将军,奈何輒以鬼阵相攻?’后人因名碁曰‘鬼阵’。” 清 王晫 《快说续记》:“数人在座,独两人好为鬼阵,争劫叫嚣,喧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