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府 三府的意思
sān

三府

简体三府
繁体
拼音sān fǔ
注音ㄙㄢ ㄈ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fǔ,(1)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组词】:府库。天府。(2)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组词】:府邸。府第。王府。府上。(3)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组词】:开封府。府尹。府治。府试。首府。(4) 国家行政机关。【组词】:政府。官府。(5) 古同“腑”,脏腑。

基本含义

指三个官署,即国家的三个最高行政机构。

三府的意思

三府 [sān fǔ]

1. 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后世因之。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3. 通判的别称。官品低于知府、同知,故称。

三府 引证解释

⒈ 汉 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后世因之。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三府制法,未闻赦彼有罪,狱货惟宝者也。”
《后汉书·承宫传》:“三府更辟,皆不应。”
李贤 注:“三府,谓太尉、司徒、司空府。”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一丘无自逸,三府会招贤。”
清 顾炎武 《郡县论九》:“有学术才能而思自见于世者,其县令得而举之,三府得而辟之,其亦可以无失士矣。”

⒉ 通判的别称。官品低于知府、同知,故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通判是个三府,所以他一个六品官,和四品的知府是平行的,拜会时只拿个晚生帖子。”


三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府释义:⒈汉 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后世因之。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汉 王符《潜夫论·班禄》:“三府制法,未闻赦彼有罪,狱货惟宝者也。”《后汉书·承宫传》:“三府更辟,皆不应。”李贤 注:“三府,谓太尉、司徒、司空府。”唐 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一丘无自逸,三府会招贤。”清 顾炎武《郡县论九》:“有学术才能而思自见于世者,其县令得而举之,三府得而辟之,其亦可以无失士矣。”⒉通判的别称。官品低于知府、同知,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通判是个三府,所以他一个六品官,
    • 2.
      交辟释义:交相征聘。 唐 杨炯《<王勃集>序》:“三府交辟,遇疾辞焉。”宋 王谠《唐语林·识鉴》:“﹝ 李珏 ﹞丁母忧,庐居三年,不入室,免丧,诸侯交辟,皆不就。”
    • 3.
      出次释义:⒈为悼念死者而避开正寝,出郊外暂住。《左传·文公四年》:“楚 人灭 江,秦伯 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杜预 注:“出次,避正寝。”《晋书·元帝纪》:“三月,帝素服出次,举哀三日。”唐 吴兢《贞观政要·仁恻》:“襄州 都督 张公谨 卒,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清 方苞《兄子道希墓志铭》:“余虽在外,遇期、功,道希 必率诸弟出次。”⒉出军驻扎。《宋书·索虏传》:“﹝ 江夏王 义恭 ﹞德望兼崇,风略遐被,即可三府文武,并被以中仪精卒,出次 徐 方,为众军节度。”唐 柳宗元《平淮夷雅·皇武》:“度 拜稽首
    • 4.
      抽厘释义:抽取厘金。《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厘局》:“﹝ 咸丰 ﹞九年奏准,山东省 在 登、莱、青 三府属海口,举办抽釐。”清 薛福成《筹洋刍议·利权二》:“厥后天下多故,餉无所出,始创为抽釐之法。”
    • 5.
      拔木释义:大风拔起树木。古人以为灾异之变。语出《书·金縢》:“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汉书·刘向传》:“高宗、成王 亦有雊雉、拔木之变,能思其故,故 高宗 有百年之福,成王 有復风之报。”《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厥灾风雨雾,风拔木,乱五穀。”明 沉德符《野获编·禨祥·弘治异变》:“苏、常、镇 三府,风雨骤作,拔木飘瓦,潮水泛滥。”清 龚自珍《礼龙树斋结鬘都序》:“偈曰:‘没迴避处,由法身遍,拔木毁舍,是谁知见?’”
    • 6.
      覆案释义:亦作“覆按”。审察;查究。《史记·李斯列传》:“章邯 以破逐 广 等兵,使者覆案 三川 相属,誚让 斯 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史记·梁孝王世家》:“乃遣使,冠盖相望於道,覆按 梁,捕 公孙诡、羊胜。”《后汉书·朱浮传》:“覆案不关三府,罪谴不蒙澄察。”《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五年》:“议者多言其寃,諫官请覆按,詔遣监察御史 崔元藻、李稠 覆之。”严复《原强续篇》:“十年以来,中国 出入口之货籍具在,可覆案也。”
    • 7.
      讦控释义:告讦,控告。清 邵堂《息讼篇示邑人》:“汝今莫听刀笔言,汝所訐控非奇寃。”《清史稿·食货志一》:“嘉庆 十四年,又以 徽州、寧国、池州 三府世僕捐监应考,常为地方所訐控,上諭:‘此等名分,总以现在是否服役为断。如年远文契无考,著即开豁。’”
    • 8.
      论谥释义:评论其生平事迹,然后赐给谥号。 《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张璠《汉记》:“范丹,中平 二年卒,三府各遣令史奔弔,累行论謚,僉曰宜为 贞节先生。会葬二千餘人。”
    • 9.
      贴赠释义:封建时代,以漕运亏损为名,要民户补贴其损耗部分。 清 齐彦槐《海运四诗寄潘吾亭观察》:“贴赠有银米,几抵脚价中。”《清史稿·食货志三》:“康熙 十年,议定 江寧 等府起运耗米及正粮一体贴赠,苏、松、常 三府改折灰石,帮贴漕折等银悉免之。”
    • 10.
      长檄释义:⒈长牒。给行远路者以某种证明的文书。《后汉书·安帝纪》:“其各勑所部长吏,躬亲晓喻。若欲归本郡,在所为封长檄;不欲,勿强。”李贤 注:“长檄犹今长牒也。”《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元年》:“青州 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 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稟食。”⒉长篇檄文。元 张宪《匡复府》诗:“扬州 都督开三府,十万强兵猛如虎。骆生 长檄 魏生 谋,大义精忠照千古。”

三府(san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府是什么意思 三府读音 怎么读 三府,拼音是sān fǔ,三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府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