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肃静 肃静的意思
jìng

肃静

简体肃静
繁体肅靜
拼音sù jìng
注音ㄙㄨˋ ㄐㄧ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ù,(1) 恭敬。【组词】:肃立。肃坐。肃然。(2) 严正,认真。【组词】:严肃。肃静。肃穆。整肃。(3) 躬身作揖,迎揖引进。【组词】:肃客。(4) 萎缩。【组词】:肃杀。

jìng,(1) 停止的,与“动”相对。【组词】:静止。静态。静物。平静。风平浪静。(2) 没有声音。【组词】:安静。寂静。僻静。冷静。肃静。静悄悄。静穆。静谧。静默。静观。静听。(3) 安详,闲雅。【组词】:静心。静坐。(4) 古同“净”,清洁。(5) 姓。

基本含义

指安静、庄重,不吵闹。

肃静的意思

肃静 [sù jìng]

1. 严肃而安静。

全场一片肃静。
厅堂里很肃静,只有一彪形大汉昂头挺胸坐在一张椅子上。——《潘虎》

[solemn silence reigns;]

肃静 引证解释

⒈ 肃清;使安定。

《世说新语·吕藻》“桓大司马 下都” 刘孝标 注引《桓温别传》:“兴寧 九年,以 温 克復旧京,肃静华夏,进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大司马,加黄鉞,使入参朝政。”
《魏书·张彝传》:“羌 夏畏伏,惮其威整,一方肃静,号为良牧。”
宋 钱若水 等《太宗皇帝实录》卷七八:“遂下詔令州县检责,俾乡豪更相统驭三年,能肃静寇盗民庶安堵者,并以其豪署州县职以劝之。”

⒉ 旧时王侯、官员等外出时禁止闲人喧哗之辞。

《儒林外史》第六回:“﹝ 严贡生 ﹞借了一副‘巢县正堂’的金字牌,一副‘肃静’、‘迴避’的白粉牌,四根门鎗,插在船上。”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肃静! 匈奴 大单于车驾就要进宫,车驾已经来到 未央宫 前,后宫肃静!”

⒊ 严肃寂静。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只见那些兵一字儿面北排班站着,一个个擎枪在手,肃静无哗。”
巴金 《家》八:“于是全个广场马上变得非常肃静了。”
丁玲 《一九三〇年春上海》十:“开始的时候,由主席临时推举了一个穿香港布洋服的少年做政治的报告,大家都很肃静。”

⒋ 指没有违犯礼法或禁例的事情发生。

王闿运 《陈侍郎侧室李恭人行状》:“寝门肃静,妇职有程。”
李大钊 《平民主义》:“就是今世各国,政机的运用,大都肃静,没有压制人民的事。”


国语词典

肃静 [sù jìng]

⒈ 严肃寂静。

如:「当国家元首进入礼堂时,顿时全场肃静。」

鼓噪 喧哗 喧嚣 嚷闹 嘈杂

⒉ 平定。

如:「肃静叛乱」。


肃静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安静释义:⒈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病房里很安静。⒉安稳平静:孩子睡得很安静。过了几年安静生活。
    • 2.
      寂静释义:没有声音;很静:寂静无声。
    • 3.
      肃穆释义:严肃而恭敬。也指环境、气氛使人有凛然之感。

肃静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喧哗释义:⒈声音大而杂乱:笑语喧哗。⒉喧嚷:请勿喧哗。
    • 2.
      喧嚣释义:⒈声音杂乱;不清静:喧嚣的车马声。 ⒉叫嚣;喧嚷:喧嚣一时。喧嚣不止。
    • 3.
      嘈杂释义:(声音)杂乱;喧闹:人声嘈杂。声音嘈杂刺耳。
    • 4.
      嚷闹释义:⒈吵闹。⒉喧嚷。
    • 5.
      鼓噪释义: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壮声势。今泛指喧嚷:鼓噪一时。

肃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击鞭释义:挥动静鞭,发出响声,使人肃静。静鞭,皇帝的仪仗之一。
    • 2.
      卷甲衔枚释义:指行军时轻装疾进,保持肃静,以利奇袭。
    • 3.
      压静释义:犹安静,肃静。
    • 4.
      告止幡释义:亦作“告止旛”。唐 宋 时官吏仪仗,在前引道者所执之旗,上有“告止”两字,以禁止行人,犹后来所用的“肃静”、“回避”牌。《新唐书·仪卫志下》:“亲王卤簿。有清道六人……次告止旛四,传教旛四,信旛八。凡旛皆絳为之。”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今上 熙寧 五年,方讲日朔 文德殿 视朝立仗之仪……黄麾幡一,告止幡一。”
    • 5.
      怗怗竦竦释义:恭敬肃静貌。
    • 6.
      恭默守静释义: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 7.
      惊肃释义:因震惊而肃静。
    • 8.
      无哗释义:不要喧闹;肃静无声。
    • 9.
      李白释义:(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幼年时随父迁入蜀中。25岁后漫游各地。曾供奉翰林,不久遭权贵的排挤而弃官。后又因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牵连,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东还,不久病死于当涂(在今安徽)。其诗热烈歌唱进步的政治理想,要求摆脱礼教束缚,对权贵表示了极大的蔑视。善于以豪迈的笔墨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写了许多雄奇豪放、想象丰富、瑰丽多彩的优秀诗篇,成为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
    • 10.
      浄鞭释义:古代帝王的一种仪仗,帝王驾临时,鸣之令人肃静。又称静鞭。用黄丝做成,鞭梢涂蜡,打在地上发出响声。
    • 11.
      清曹竣府释义:曹:官府。庄严肃静的官府。
    • 12.
      肃静释义:严肃寂静:殿堂里十分肃静。
    • 13.
      静营炮释义:指主帅升帐时所放的炮,以令肃静。
    • 14.
      鸣梢释义:谓挥鞭梢作响,使人肃静。皇帝视朝、宴会等用之。
    • 15.
      鸣鞭释义:⒈挥动鞭子使发出响声:鸣鞭走马。 ⒉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鞭形,挥动发出响声,使人肃静。也叫静鞭。

肃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击鞭释义:挥动静鞭,发出响声,使人肃静。静鞭,皇帝的仪仗之一。
    • 2.
      卷甲衔枚释义:指行军时轻装疾进,保持肃静,以利奇袭。
    • 3.
      压静释义:犹安静,肃静。
    • 4.
      告止幡释义:亦作“告止旛”。唐 宋 时官吏仪仗,在前引道者所执之旗,上有“告止”两字,以禁止行人,犹后来所用的“肃静”、“回避”牌。《新唐书·仪卫志下》:“亲王卤簿。有清道六人……次告止旛四,传教旛四,信旛八。凡旛皆絳为之。”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今上 熙寧 五年,方讲日朔 文德殿 视朝立仗之仪……黄麾幡一,告止幡一。”
    • 5.
      怗怗竦竦释义:恭敬肃静貌。
    • 6.
      恭默守静释义: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 7.
      惊肃释义:因震惊而肃静。
    • 8.
      无哗释义:不要喧闹;肃静无声。
    • 9.
      李白释义:(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幼年时随父迁入蜀中。25岁后漫游各地。曾供奉翰林,不久遭权贵的排挤而弃官。后又因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牵连,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东还,不久病死于当涂(在今安徽)。其诗热烈歌唱进步的政治理想,要求摆脱礼教束缚,对权贵表示了极大的蔑视。善于以豪迈的笔墨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写了许多雄奇豪放、想象丰富、瑰丽多彩的优秀诗篇,成为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
    • 10.
      浄鞭释义:古代帝王的一种仪仗,帝王驾临时,鸣之令人肃静。又称静鞭。用黄丝做成,鞭梢涂蜡,打在地上发出响声。
    • 11.
      清曹竣府释义:曹:官府。庄严肃静的官府。
    • 12.
      肃静释义:严肃寂静:殿堂里十分肃静。
    • 13.
      静营炮释义:指主帅升帐时所放的炮,以令肃静。
    • 14.
      鸣梢释义:谓挥鞭梢作响,使人肃静。皇帝视朝、宴会等用之。
    • 15.
      鸣鞭释义:⒈挥动鞭子使发出响声:鸣鞭走马。 ⒉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鞭形,挥动发出响声,使人肃静。也叫静鞭。

肃静造句

1.厅堂里很肃静,只有一个彪形大汉昂首挺胸坐在一张椅子上。

2.房间里一片肃静,原来大家的目光都投注在聚精会神下棋的双方。

3.房间裡一片肃静,原来大家的目光都投注在聚精会神下棋的双方。

4.阅览室是大家读书的场所,要保持肃静

5.十里长街送总理,整条街上那样肃静,听到的只是抽泣声。

6.上课铃声一响,喧闹的操场立刻肃静下来。

7.追悼会上人虽然多,但很肃静

8.天外流星化雪蛛,冰洁玉清肃静原。

肃静(suj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肃静是什么意思 肃静读音 怎么读 肃静,拼音是sù jìng,肃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肃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