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敬 [sù jìng]
1. 犹恭敬。
肃敬 引证解释
⒈ 犹恭敬。
引《礼记·乐记》:“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李文公夜醮》:“郡客有 李处士 者,自云能通鬼神之言,言事颇中,一郡肃敬。”
《红楼梦》第八五回:“一时,那太监出来説了个‘请’字,爷儿五个肃敬跟入。”
肃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恭勤释义:肃敬勤勉。
- 2.
懔栗释义:⒈亦作“懔慄”。寒战貌。唐 杜甫《北征》诗:“那无囊中帛,救汝寒懔慄。”一本作“凛慄”。⒉恐惧貌。清 黄景仁《雨中入山访曹以南》诗之一:“懍慄穷畏途,相将搴幽幔。”《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国外代表请愿书》:“大臣咨嗟於上,人民叹息於下,一年现象,即已如此,推之九年,能无懍栗?”冯至《伍子胥》:“人们走着黄昏时崎岖的窄路,箫声婉婉转转地随着游离的鬼火去寻索死者的灵魂,人人的心里都感到几分懔慄。”⒊肃敬貌。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威德入人心》:“今人道及 关壮繆、岳忠武 之名,则自然懍慄,威之在人心
- 3.
晋晋然释义:低垂貌;俯下貌。 引申为肃敬貌。
- 4.
朱衣象笏释义:朱衣:指主考官;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拿的手板,用作记事。 身着红袍,手执牙笏。形容仪态端庄肃敬。
- 5.
洒如释义:⒈洒脱不羁的样子。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 博晰斋 ﹞晚年頽放,布衫草笠,溷迹 长安,僧舍酒楼,醉輒题咏,洒如也。”⒉潇洒飘逸貌。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真生》:“长安 士人 贾士龙,偶过邻巷,见一客,风度洒如。”洒,一本作“洒”。⒊肃敬貌。《礼记·玉藻》:“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郑玄 注:“洒如,肃敬貌。”
- 6.
洒然释义:⒈潇洒;洒脱。 ⒉犹欣然。⒊风吹雨洒的样子。⒋指清凉爽快。⒌形容神气一下子清爽或病痛顿时消失。⒍惊异貌;忽然。⒎洒脱貌。⒏畅快貌。⒐了然而悟。⒑惊异貌。⒒寒冷貌。⒓肃敬貌。⒔整齐貌。
- 7.
洗然释义:⒈肃敬貌。晋 潘岳《夏侯常侍诔》:“子乃洗然,变色易容,慨焉嘆曰:‘道固不同。’”宋 叶适《晋元帝庙记》:“行者翼然,如瞻太极之题;止者洗然,如闻广室之论。”⒉安适貌。晋 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吾子洗然,恬淡自逸。”唐 杜甫《营屋》诗:“洗然顺所适,此足代加餐。”宋 苏辙《<历代论>引》:“﹝予﹞卜居 潁川,身世相忘,俯仰六年,洗然无所用心。”⒊明朗貌;清晰貌。唐 孟郊《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诗:“空景忽开霽,雪花犹在衣。洗然水溪昼,寒物生光辉。”唐 司空图《月下留丹灶》诗序:“故为物怪之
- 8.
神竦心惕释义:肃敬的样子。
- 9.
秩秩释义:⒈积聚众多之貌。⒉顺序之貌。⒊水流貌。⒋肃敬貌。⒌聪明多智貌。
- 10.
竦然起敬释义:竦然:肃敬的样子。
- 11.
肃然生敬释义: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同“肃然起敬”。
- 12.
肃然起敬释义: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 13.
肃给释义:⒈敬谨供给。 《左传·哀公三年》:“百官官备,府库慎守,官人肃给。”杨伯峻 注:“肃给,谓肃敬供给。”《管子·君臣上》:“是以上有餘日而官胜其任,时令不淫而百姓肃给。此唯上有法制,下有分职也。”尹知章 注:“肃给,言其敬而供上。”汉 贾谊《新书·礼容语下》:“身恭除洁,外内肃给,敬也。”《唐语林·补遗一》引 唐 颜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上之在 陕,忧主乏匱,乃命中使屡敕节度及转运使,随主所须,务令肃给。”⒉引申为奉公尽职。宋 司马光《员外启殡文》:“惟灵居家孝慈,蒞官肃给。”⒊敏捷。《国语·晋语七》
- 14.
莫莫释义:⒈昏昧无知貌。⒉茂密貌。⒊肃敬貌。⒋犹默默。⒌同“漠漠”。尘土飞扬貌。莫,通“漠”。
- 15.
颙卬释义:亦作“顒昂”。肃敬轩昂。形容气度不凡。唐 独孤及《绛州闻喜县崇庆乡太平里裴稹年若干行状》:“公天姿英拔,德宇宏旷,顒昂公器,磊砢高节。”宋 司马光《上殿札子》之一:“顒卬渊默,以严重自居。”清 钱谦益《翁兆隆哀词序》:“及余登朝,兆隆 自长夕垣,以拜奉尝,魁硕顒昂,岿然如鉅人长德。”
- 16.
颙颙释义:肃敬貌。
- 17.
鼓竦释义:鼓舞肃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