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悚 [huáng sǒng]
1. 惶恐而心中害怕。
例歹人见了官府,个个惶悚之至。
英[fearful; sudden fear;]
惶悚 引证解释
⒈ 惶恐。
引南朝 宋 鲍照 《谢假启》之二:“执啟涕结,伏追惶悚。”
宋 苏轼 《与子安兄书》之五:“往蒙示先伯父事迹,但有感涕,专在卑怀。重承诲諭,惶悚之至。”
《明史·忠义传七·许琰》:“琰 率诸生责以大义,御史惶悚谢罪去。”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杨嗣昌 跪在地上,感激流泪说:‘微臣每一念及,惶悚万分。’”
国语词典
惶悚 [huáng sǒng]
⒈ 既惊慌又恐惧。
引《红楼梦·第三三回》:「如今见了他父亲说这些话,究竟不曾听见,只是怔呵呵的站著。贾政见他惶悚,应对不似往日,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
惶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局曲释义:卑躬屈膝,惶悚不安。
- 2.
局跽释义:惶悚不安貌。
- 3.
延首释义:⒈伸长头颈。 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⒉形容惶悚恐惧的样子。
- 4.
悚惶释义:亦作“悚皇”。 犹惶恐。明 徐渭《与许口北书》:“失候二公高盖,悚惶悚惶。”《镜花缘》第六八回:“当日读书东朝,既未树援,此时回国,亦岂另有腹心!势甚孤而年又稚,安得不时切悚惶!”清 夏燮《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敢乞皇上圣鉴,不胜悚皇屏营之至。”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激愤陈词,无任悚惶待命之至。”
- 5.
惶悚释义:惶恐:惶悚不安。
- 6.
无寘释义:⒈不要放置。《左传·隐公十一年》:“﹝ 郑伯 ﹞乃使 公孙获 处 许 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寘於 许。’”⒉谓无以置身,惶悚不安。南朝 梁 萧统《谢敕赉看讲启》:“臣不涯庸浅,轻敢奉宣……惭悚交并,寝兴无寘。”⒊犹言不予处理。唐 孙逖《对甲读<周书阴符>或告违法判》:“下帷之时,不学明训;张灯之际,乃习《阴符》,徒成 仲舒 之滛,不如 元凯 之癖。或称违法,诚则伊咎,欲将议狱,其或有词……苟如斯失,无寘於辟。”
- 7.
无置释义:⒈不要放置。⒉谓无以置身,惶悚不安。⒊犹言不予处理。
- 8.
瞻依释义:⒈瞻仰依恃。 表示对尊长的敬意。语出《诗·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郑玄笺:“此言人无不瞻仰其父取法则者,无不依恃其母以长大者。”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明张煌言《上监国启》:“臣不胜惶悚瞻依之至!”清孙枝蔚《赠滕县任明府淑源》诗:“上官齐劝慰,父老最瞻依。”⒉借指父母。⒊敬仰依恋。⒋形容耸立。
- 9.
翘悚释义:谓惶悚不安地等待盼望。
- 10.
翘惶释义:谓惶悚不安地盼望。
- 11.
跼跽释义:惶悚不安貌。宋 崔伯易《感山赋》:“二客离席,跼跽媿谢不敏。”
- 12.
遥制释义:在远处加以控制。《北史·尒朱荣传》:“遥制朝廷,亲戚腹心,皆补要职。” 明 张居正 《与蓟镇督抚书》:“兹奉来教,无任惶悚,閫外之事,书生不敢妄谈,亦不敢遥制,惟公熟计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 舟山 时,兵民辑睦,忠义嚮应,西人已丧胆思遁。其时,若非大帅遥制,可使弭首受约束。”
- 13.
震耸释义:⒈惶悚,诚惶诚恐。 ⒉惊异并敬重。⒊惊动,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