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寿 [shì shòu]
1. 佛教谓僧尼的实际年寿为“世寿”,以别于“僧腊”(受戒后的年岁)。
世寿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谓僧尼的实际年寿为“世寿”,以别于“僧腊”(受戒后的年岁)。
引明 宋濂 《妙果禅师塔铭》:“世寿七十有三,僧腊五十有三。闻师之殁,緇素无不哀慟。”
世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世寿释义:佛教谓僧尼的实际年寿为“世寿”,以别于“僧腊”(受戒后的年岁)。 明 宋濂《妙果禅师塔铭》:“世寿七十有三,僧腊五十有三。闻师之殁,緇素无不哀慟。”
- 2.
僧夏释义:⒈指僧尼受戒后的年数。夏,夏腊。唐 白居易《东都十律大德长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荼毗幢记》:“大和 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终於本院,报年八十六,僧夏六十五。”清 钱谦益《天童密云禅师悟公塔铭》:“世寿七十七,僧夏四十四。”⒉本谓僧尼于夏日就禅刹挂单,引申指寺庙。金 元好问《宝岩纪行》诗:“兹山缘未了,僧夏容宿留;终当丐餘年,奇探尽云岫。”
- 3.
僧腊释义:僧尼受戒后的年岁。唐 韩翃《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诗:“僧腊阶前树,禪心江上山。”明 宋濂《孤峰德公塔铭》:“世寿七十又九,僧腊六十有二。”清 褚人穫《坚瓠二集·僧腊》:“僧家言僧腊言,犹言年岁也。”
- 4.
寿人释义:⒈年高的人。明 唐寅《世寿堂诗》:“太平熙皞出寿人,皇风蒸煦寿域春。”⒉使人长寿。明 唐寅《菊隐记》:“而医亦寿人之道,必资草木以行其术。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也。”⒊秦 乐歌名。《汉书·礼乐志》:“周 有《房中乐》,至 秦 名曰《寿人》。”清 黄遵宪《三哀诗·吴季清明府》:“我歌《寿人》曲,登堂来拜謁。”
- 5.
寿域释义:⒈谓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世。 语出《汉书·礼乐志》:“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 成康?寿何以不若 高宗?”唐 杜牧《郡斋独酌》诗:“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明 唐寅《世寿堂诗》:“太平熙皥出寿人,皇风蒸煦寿域春。”清 金人瑞《吴明府生日》诗:“十万户齐登寿域,壶天岂独一人长。”⒉寿穴;坟茔。唐 黄滔《祭司勋孙郎中文》:“今则江湖梗涩,京 洛 迢遥,权卜灵岗,寓安寿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堪舆》:“宋公 卒,两公子各立门户,为父卜兆……兄弟两不相下,因负
- 6.
廖井释义: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载:临沅县 有 廖氏,其家世世寿考,他人居其宅亦然。 疑其井水殊赤,乃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丹砂汁因泉渐入井,故饮其水而得寿。后人称之为“廖井”。
- 7.
报年释义:指和尚的世寿。唐 权德舆《唐故东京安国寺契微和尚塔铭序》:“﹝和尚﹞以 建中 二年九月六日冥然化灭,报年六十二,经夏四十一。”唐 白居易《唐东都奉国寺禅德大师照公塔铭序》:“报年六十三,僧夏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