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器 [jūn qì]
1. 旧指军用器械。
英[ordnance;]
军器 引证解释
⒈ 军用的器具。如鼓铎、枪械等。
引《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大师,则掌其戒令,涖大卜,帅执事涖衅主及军器。”
郑玄 注:“军器,鼓鐸之属。”
《新唐书·百官志三》:“开元 以前,军器皆出右尚署。”
《水浒传》第四七回:“来到厅前,两边有二十餘座枪架,明晃晃的都插满军器。”
鲁迅 《花边文学·刀“式”辩》:“自己的军器是不完备的,一有所得,便用起来。”
国语词典
军器 [jūn qì]
⒈ 军队所用的武器。
引《三国演义·第七回》:「便差黄盖先来江边,安排战船,多装军器粮草,大船装载战马,克日兴师。」
近军火 军械 武器
军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程释义:⒈亦作“中呈”。指中等射程。如:中程导弹。⒉亦作“中呈”。合乎法度。《商君书·修权》:“故立法明分,中程者赏之,毁公者诛之。”《邓析子·转辞》:“明君立法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⒊合乎要求、规格。《汉书·陈万年传》:“以律程作司空,为地臼木杵,舂不中程,或私解脱钳釱,衣服不如法,輒加罪笞。”《宋史·李若谷传》:“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明史·曾同亨传》:“军器自外输,率不中程,奏请半收其直。”清 魏源《<定盦文录>序》:“源 既论定其中程者,校正其章句违合者
- 2.
仪刀释义: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历代形制不一。《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元年》:“皇城 留守 郭皎 奏:‘诸司仪仗有锋刃者,请皆输军器使,遇立仗别给仪刀。’”胡三省 注:“仪刀,以木为之,以银装之,具刀之仪而已。”《清会典图·舆卫二·仪刀》:“仪刀,鍊铁,通长三尺七寸三分,刃长二尺四寸八分,木柄长一尺二寸五分,端繫緑緌,鞘长二尺七寸五分,通鞔緑沙鱼皮,銎及铅皆涂金,鏤花文,繫以黄鹿皮,悬於革带,带饰亦涂金。”
- 3.
任正释义:古代车箱底部木档,在前方、左方、右方者谓之“任正”。与在后方者(即所谓“轸”)共相构成车箱之方矩形,故称。《周礼·考工记·輈人》:“凡任木、任正者,十分其輈之长,以其一为之围。”郑玄 注:“任正者,谓舆下三面材,持车正者也。”孙诒让 正义:“郑珍 云:‘车箱三面之下,即軫之左、右、前三方也。’…… 黄以周 云:‘任正者,任此正也。正谓车正,车正者,舆也。舆形方正,故谓之车正,其前、左、右三面材之尌輢式者,与古文“匚”、“正”字同。’”宋 沉括《梦溪补笔谈·器用》:“熙寧 八年,章子厚 与予同领军器监,被旨
- 4.
克敌弩释义:良弓名。 明 嘉靖 二十七年,锦衣卫军匠 冯经 所献,一次可发两三枝箭。见《续文献通考·兵十四》。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弩》:“国朝军器造神臂弩、克敌弩,皆并发二矢、三矢者。”
- 5.
兵具释义:谓军器,兵器。
- 6.
墨妙亭释义:⒈亭名。在 浙江 吴兴 旧 湖州府 署内。宋 熙宁 五年,孙莘老 任 吴兴 太守时,筑亭收藏境内自 汉 以来古文遗刻,故名 墨妙亭。苏轼 为此作《墨妙亭记》。⒉亭名。在 江苏 太仓 城北 淮云寺 中。元 浙江 军器提举官 顾信 与 赵孟頫 友好,将所得 赵 书刻于石上,并筑亭保护,故名。
- 7.
夫力释义:⒈犹劳力。《宋书·孝义传·王彭》:“乡里并哀之,乃各出夫力助作塼。”宋 叶适《宋武翼郎新制造御前军器所监造官邵君墓志铭》:“州县将有土木之事,或佣借夫力,上司抛买,提刑司所谓五分头子,皆於此乎取。”⒉脚夫。《花城》1981年第1期:“搬到这天桥边来,因为这儿只伶仃一间,那伕力恐照不住生活,便不跟到这儿来。”
- 8.
夫匠释义:服役的工匠。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乙亥,金 主猎於近郊,復命诸路夫匠造军器於 燕京,尚书右丞 李通 董之。”
- 9.
巴山虎释义:⒈即爬山虎。 植物名。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也称地锦、常春藤。参阅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蔓草二·常春藤》。参见“地锦”。⒉旧军器之一。
- 10.
弊穴释义:产生弊害的漏洞。宋 叶适《宋武翼郎新制造御前军器所监造官邵君墓志铭》:“其职任虽卑近,而倖门弊穴更为深远而难治。”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宋艺祖》:“夫节镇之强,非 宋 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末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手段。”
- 11.
成造释义:⒈造就。《晋书·刘聪载记》:“刑臣刀锯之餘,而蒙主上、殿下成造之恩,故不虑逆鳞之诛,每所闻必言,冀垂採纳。”《陈书·高祖纪上》:“僕本庸虚,蒙国成造。”⒉制造。《元典章·兵部四·申台文字重封入递》:“至元 八年,兵刑部奉省判为各处成造军器。”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兵仗局之南,旧监库之北,即本监裁缝匠役成造御用之袍房也。”清 孔尚任《桃花扇·栖真》:“这中元节,村中男女,许到 白云庵 与皇后 周娘娘 悬掛宝旛;就求妙手,替他成造,也是十分功德哩。”
- 12.
拏子释义:军器名。
- 13.
甲坊释义:⒈古时制造铠甲的作坊。《北史·王峻传》:“詔决鞭一百,除名配甲坊,蠲其家口。”《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三年》:“帝怒,於是 裴(卢裴)庶(李庶)及尚书郎中 王松年 皆坐谤史,鞭二百,配甲坊。”胡三省 注:“甲坊,造甲之所。”《续文献通考·兵十四》:“﹝ 辽圣宗 统和 ﹞四年三月,詔 平州 节度使 达里库 甲鎧闕,取於 显州 之甲坊。”⒉指甲坊署。《新唐书·百官志三》:“总署二:一曰弩坊,二曰甲坊。主簿一人,正八品下;録事一人,从九品下。”《续文献通考·职官六》:“泰和 四年復併甲坊、利器两署为军器署。”
- 14.
甲弩坊释义:掌管武器的官署。《新唐书·百官志三》:“开元 以前,军器皆出右尚署,三年置军器监,十一年復废为甲弩坊,隶少府,十六年復为监。”
- 15.
申严释义:谓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措施。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申严号令。”《吕氏春秋·仲秋纪》:“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宋史·理宗纪五》:“﹝ 景定 元年十月乙未朔,﹞詔申严边防。”《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申严 汉 人军器之禁。”
- 16.
盐铁使释义:古代官名。 唐 代中叶以后特置。以管理食盐专卖为主,兼掌银铜铁锡的采冶。为握有财权的重要官职。《新唐书·食货志四》:“自兵起,流庸未復,税赋不足供费,盐铁使 刘晏 以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亦省称“盐铁”。《宋史·职官志二》:“盐铁,掌天下山泽之货、关市、河渠、军器之事,以资邦国之用。”
- 17.
神机营释义:军队名。明 代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较早使用火枪武器。清 沿 明 制,于 咸丰 十一年选八旗 满洲、蒙古、汉 军及前锋、护军、步军、火器、健锐诸营之精锐者充之。常守卫于 紫禁城 及三海,皇帝巡行时亦扈从。《历代职官表·火器健锐虎枪各营·明》:“明 置 神机营,以肄习鎗礮,又置兵仗、军器二局,以分司製造,而火器之制如备。”郑观应《盛世危言·电报》:“曩奉神机营札委在 沪 采办军械及侦探中外军情时,苦于电线未通,机事不密,因购德律风四具、军线百里。”
- 18.
科买释义:征购。 宋 董弅《闲燕常谈》:“时户部下提举司科买牛黄,以供在京惠民和制局合药用,督急如星火。”《宋史·孝宗纪三》:“﹝ 淳熙 十五年十月﹞己丑,再罢诸州科买军器物料三年。”明 冯梦龙《智囊补·明智·经务上》:“河东路 财赋不充,官家有科买,则物价腾踊,岁为民患。”
- 19.
空盘释义:假盘点。 郑观应《盛世危言·交涉》:“无事而带持军器,用人而刻扣工资,空盘倒账,袒庇教民,包揽关捐,掠贩人口。”
- 20.
箭局释义:元 代地方性军械管理机构。总称武器局(军器局),分设弓局、甲局、箭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