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闻达 闻达的意思
wén

闻达

简体闻达
繁体聞達
拼音wén dá
注音ㄨㄣˊ ㄉㄚ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听见。【组词】: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组词】:新闻。传闻。见闻。(3) 出名,有名望。【组词】:闻人。闻达。(4) 名声。【例句】:令闻(好名声)。丑闻。(5) 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 姓。

dá,(1) 通。【组词】:四通八达。达德(通行天下的美德)。达人。达士(达人)。(2) 通晓。【组词】:洞达。练达。(3) 遍,全面。【例句】: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4) 到。【组词】:到达。抵达。通宵达旦。(5) 实现。【组词】:目的已达。(6) 传出来。【例句】:传(chuán)达。转(zhuǎn )达。(7) 得到显要的地位。【组词】:显达。达官贵人。(8) 姓。

基本含义

指人的名声和声誉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

闻达的意思

闻达 [wén dá]

1. 显达;有名望。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illustrious and influential; well-known;]

闻达 引证解释

⒈ 特指向皇帝报告。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既至,诸諫官纷纷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苦之。”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幽远之诚,未尝闻达。”

⒉ 有名望;显达。

语本《论语·颜渊》:“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又:“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
宋 叶适 《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顓孙氏 求闻达之要,学干禄之术, 孔子 告以先远世患。”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弟十年来株守故园,教子读书,苟全性命,不求闻达。”


国语词典

闻达 [wén dá]

⒈ 被称扬荐拔。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一具闻释义:一一具闻[释文] 闻,指闻达于天子。
    • 2.
      八达释义:⒈道路八面相通。⒉亦作“八闥”。八牖。⒊三国魏司马懿字仲达,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⒋称三国魏诸葛诞等八位闻达之士。⒌称晋胡毋辅之、谢鲲等八位放达之士。
    • 3.
      公乘释义:⒈王室或诸侯国的兵车。 《左传·文公二年》:“囚呼,莱驹 失戈,狼瞫 取戈以斩囚,禽之以从公乘。”⒉指驿车。《旧唐书·德宗纪下》:“丙申,诸州準例荐隐居丘园不求闻达 蔡广成 等九人,各授试官,令给公乘,到京日量才敍用。”⒊爵位名。为二十等爵的第八级。《墨子·号令》:“官吏豪杰与计坚守者,士人及城上吏比五官者,皆赐公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八公乘。”颜师古 注:“言其得乘公家之车也。”《汉书·王子侯表上》:“元寿 二年五月甲子,侯 勋 以 广 玄孙之孙 长安 公乘绍封‘千
    • 4.
      厌苦释义:厌烦以为苦事。 《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鴆其母,列讼县庭。”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 汉阴生 ﹞常於市中匄,市中厌苦,以粪洒之。”《旧唐书·阳城传》:“诸諫官纷紜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苦之。”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洞庭丐者》:“洞庭山 有丐者,貌似狂易,常行乞道上,夜则卧菴寺廡下,僧厌苦之,驱去復来。”夏曾佑《小说原理》:“人使终日常为一事,则无论如何可乐之事,亦生厌苦,故必求刻刻转换之境以娱之。”
    • 5.
      徵辟释义:谓征召布衣出仕。 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后汉书·儒林传下·蔡玄》:“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録者万六千人,徵辟并不就。”五代 齐己《闻沉彬赴吴都请辟》诗:“长讶高眠得稳无,果随徵辟起江湖。”金 王若虚《谬误杂辨》:“谢安 初不就徵辟,夫人 刘氏 见家门富贵而 安 独静退,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话説自 汉 以前,人才只是举荐徵辟,故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之名,其高尚不出,又有不求闻达之科。”章炳麟《箴新党论》:“郭林宗 以在野之士昵邇公卿,虽不应徵辟,终不出於浮华竞
    • 6.
      植操释义:树立志向操守。《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窃闻 巴西 譙秀 植操贞固,抱德肥遯,扬清 渭 波。”吕延济 注:“植,立;操,志也。”唐 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某蓬庐布衣,桑枢韦带,自弱龄植操,本谢声名,中年誓心,不期闻达。”
    • 7.
      胜冠释义:古代男子成年可以加冠,因用以指成年。《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宋 司马光《辞知制诰第六状》:“臣自胜冠以来,投牒应举,入朝求仕,岂偃蹇山林,不求闻达之人邪?”清 黄遵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诗:“待儿胜冠时,看儿能夺标。”参见“弱冠”。
    • 8.
      苟全性命释义:勉强保全性命。三国蜀诸 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9.
      谈年释义:谈论年成。南朝 宋 颜延之《重释何衡阳书》:“田家节隙,野老为儔,言止穀稼,务尽耕牧,谈年计耦,无闻达义。”
    • 10.
      贞晦释义:⒈犹言否泰。⒉贞洁韬晦。谓高尚其志,不求闻达。
    • 11.
      贞隐释义:⒈正大而深刻。《晋书·魏咏之传》:“魏咏之 器宇弘劭,识局贞隐。”⒉谓守持正道,不求闻达。明 胡承诺《绎志·自叙》:“排名慕贞隐,翛然脱维繫。”清 曾国藩《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若 孙夏峯、顾亭林、黄梨洲、王而农、梅勿菴 之徒,皆硕德贞隐,年登耄耋,而皆秉刚直之性。”清 曾纪泽《欧阳母邱太夫人九十寿序》:“大抵穷巷枯寂之士,克享大年者,非其盛德贞隐,至行过人,即能耽玄守默,处靖衡门,于人间世之毁誉穷通,泊焉不以为意者也。”
    • 12.
      闻达释义:显达;有名望:不求闻达。

闻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一具闻释义:一一具闻[释文] 闻,指闻达于天子。
    • 2.
      八达释义:⒈道路八面相通。⒉亦作“八闥”。八牖。⒊三国魏司马懿字仲达,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⒋称三国魏诸葛诞等八位闻达之士。⒌称晋胡毋辅之、谢鲲等八位放达之士。
    • 3.
      公乘释义:⒈王室或诸侯国的兵车。 《左传·文公二年》:“囚呼,莱驹 失戈,狼瞫 取戈以斩囚,禽之以从公乘。”⒉指驿车。《旧唐书·德宗纪下》:“丙申,诸州準例荐隐居丘园不求闻达 蔡广成 等九人,各授试官,令给公乘,到京日量才敍用。”⒊爵位名。为二十等爵的第八级。《墨子·号令》:“官吏豪杰与计坚守者,士人及城上吏比五官者,皆赐公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八公乘。”颜师古 注:“言其得乘公家之车也。”《汉书·王子侯表上》:“元寿 二年五月甲子,侯 勋 以 广 玄孙之孙 长安 公乘绍封‘千
    • 4.
      厌苦释义:厌烦以为苦事。 《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鴆其母,列讼县庭。”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 汉阴生 ﹞常於市中匄,市中厌苦,以粪洒之。”《旧唐书·阳城传》:“诸諫官纷紜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苦之。”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洞庭丐者》:“洞庭山 有丐者,貌似狂易,常行乞道上,夜则卧菴寺廡下,僧厌苦之,驱去復来。”夏曾佑《小说原理》:“人使终日常为一事,则无论如何可乐之事,亦生厌苦,故必求刻刻转换之境以娱之。”
    • 5.
      徵辟释义:谓征召布衣出仕。 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后汉书·儒林传下·蔡玄》:“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録者万六千人,徵辟并不就。”五代 齐己《闻沉彬赴吴都请辟》诗:“长讶高眠得稳无,果随徵辟起江湖。”金 王若虚《谬误杂辨》:“谢安 初不就徵辟,夫人 刘氏 见家门富贵而 安 独静退,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话説自 汉 以前,人才只是举荐徵辟,故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之名,其高尚不出,又有不求闻达之科。”章炳麟《箴新党论》:“郭林宗 以在野之士昵邇公卿,虽不应徵辟,终不出於浮华竞
    • 6.
      植操释义:树立志向操守。《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窃闻 巴西 譙秀 植操贞固,抱德肥遯,扬清 渭 波。”吕延济 注:“植,立;操,志也。”唐 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某蓬庐布衣,桑枢韦带,自弱龄植操,本谢声名,中年誓心,不期闻达。”
    • 7.
      胜冠释义:古代男子成年可以加冠,因用以指成年。《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宋 司马光《辞知制诰第六状》:“臣自胜冠以来,投牒应举,入朝求仕,岂偃蹇山林,不求闻达之人邪?”清 黄遵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诗:“待儿胜冠时,看儿能夺标。”参见“弱冠”。
    • 8.
      苟全性命释义:勉强保全性命。三国蜀诸 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9.
      谈年释义:谈论年成。南朝 宋 颜延之《重释何衡阳书》:“田家节隙,野老为儔,言止穀稼,务尽耕牧,谈年计耦,无闻达义。”
    • 10.
      贞晦释义:⒈犹言否泰。⒉贞洁韬晦。谓高尚其志,不求闻达。
    • 11.
      贞隐释义:⒈正大而深刻。《晋书·魏咏之传》:“魏咏之 器宇弘劭,识局贞隐。”⒉谓守持正道,不求闻达。明 胡承诺《绎志·自叙》:“排名慕贞隐,翛然脱维繫。”清 曾国藩《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若 孙夏峯、顾亭林、黄梨洲、王而农、梅勿菴 之徒,皆硕德贞隐,年登耄耋,而皆秉刚直之性。”清 曾纪泽《欧阳母邱太夫人九十寿序》:“大抵穷巷枯寂之士,克享大年者,非其盛德贞隐,至行过人,即能耽玄守默,处靖衡门,于人间世之毁誉穷通,泊焉不以为意者也。”
    • 12.
      闻达释义:显达;有名望:不求闻达。

闻达造句

1.他是个只做学问,不求闻达的读书人。

2.他不求闻达,只想遁迹于长林丰草之间。

3.老人一生不事权贵,不求闻达,隐姓埋名,一心务农。

4.他博学多才,不求闻达,清心寡欲,以富贵浮云自勉。

闻达(wend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闻达是什么意思 闻达读音 怎么读 闻达,拼音是wén dá,闻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闻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