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行部 行部的意思
xíng

行部

简体行部
繁体
拼音xíng bù
注音ㄒㄧㄥˊ ㄅ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bù,(1) 全体中的一份。【例句】:部分(“分”读轻声)。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2)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组词】:外交部。编辑部。部队(军队)。(3) 具有统属关系。【例句】: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将。部属。部首。部落(luò)。(4) 安置安排。【组词】:部署。(5) 量词。【组词】:一部小说。三部汽车。

基本含义

行为、作为

行部的意思

行部 [xíng bù]

1. 巡行所视察的地方。

鄢懋卿行部过。——清·张廷玉《明史》

[place be inspected;]

行部 引证解释

⒈ 谓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

《汉书·朱博传》:“吏民欲言二千石墨綬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五月, 徐温 行部至 昇州,爱其繁富。”
《三国演义》第二回:“适督邮行部至县, 玄德 出郭迎接,见督邮施礼。”
清 钱谦益 《文肃王公行状》:“浙 人 徐用简 督学 关中,擢冠诸生,每行部,必召公与俱。”


行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正释义:⒈指出谬误,加以纠正。《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唐 刘肃《大唐新语·友悌》:“毕构 为 益州 长史兼按察使,多所举正,风俗一变。”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惜乎言官不能举正,坐成其妄耳。”⒉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后汉书·苏章传》:“顺帝 时,迁 冀州 刺史。故人为 清河 太守,章 行部案其姦臧……遂举正其罪。”
    • 2.
      僞媮释义:诈伪苟且。明 方孝孺《赠河南王佥事序》:“擢僉 河南 按蔡司事,行部於外,劝学礼士,搏姦击强,擿发伪媮,威而不苛,宽而不弛,吏民咸大畏服。”
    • 3.
      儿童竹马释义:《后汉书·郭伋传》载:郭伋 任 并州 牧,问民疾苦,推举贤良,所过县邑,老幼相携迎送。 “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以“儿童竹马”为称颂太守之词。
    • 4.
      党卫军释义:党卫军(德语: Schutzstaffel),为德文Schutz(护卫、防护、亲卫)与德文Staffel(团队、编群、队伍)的组合词,英文普遍简称为SS,是德国纳粹党中用于执行治安勤务的编制之一,与纳粹党武装战斗执行部队的冲锋队并立的另一支纳粹党情报和监视、拷问行刑组织。
    • 5.
      养乏释义:谓缺乏供养。《南史·梁始兴王暎传》:“钟离 人 顾思远 挺叉行部伍中。暎 见甚老,使人问。对曰:‘年一百一十二岁……家闕养乏,是以行役。’”
    • 6.
      刈谷健吾释义:天栗浜高校的3年生,成绩优异,前执行部成员。
    • 7.
      剖裂释义:⒈划分。 《汉书·诸侯王表》:“汉 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 秦 孤立之败,於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⒉皴裂。《东观汉记·茨充传》:“臣行部入 长沙 界,观者皆徒跣。臣问御佐曰:‘人无履,亦苦之否?’御佐对曰:‘十二月盛寒时,并多剖裂血出,然火燎之,春温或脓溃。’”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民惰窳,少麄履,足多剖裂血出。”⒊犹分裂。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五代 之际,天下剖裂。”明 高攀龙《<王文成公年谱>序》:“道之不明也,支离于 汉 儒之训詁;道之明也,剖裂于 朱 陆 之分
    • 8.
      大和国家释义:日本古代奴隶制国家。 公元3世纪兴起于本州中部大和(今奈良)地区。5世纪统一日本。统治者初称“大王”,后改称“天皇”。实行部民制。后豪族专权,皇权衰落。645年大化改新后,确立天皇统治,日本进入封建时代,大和时代结束。大和国家与中国积极发展关系,中国文化陆续传入日本。
    • 9.
      居守释义:⒈留置守护。 《左传·成公十六年》:“韩厥 将下军,郤至 佐新军,荀罃 居守。”明 李东阳《重修季子庙记》:“刑部尚书 白公 昂 尝读书其间,慨其敝陋,谓居守道徒曰:‘吾他日必修之。’”⒉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汉 荀悦《汉纪·景帝纪》:“晁错 议,欲令上自将兵,身留居守。”《新唐书·辅公祏传》:“六年,伏盛 入朝,留 公祏 居守,復令 雄诞 握兵副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禨祥·甘露瑞雪》:“上南巡,﹝ 顾鼎臣 ﹞奉勅居守,寻殁於位。”清 唐甄《潜书·诲子》:“天子南征,大人居守,政事
    • 10.
      易换释义:交换;更换。《金史·张万公传》:“时兵兴,国用不给,万公 乃上言乞将僧道度牒、师德号、观院名并盐引,付 山东 行部,於五州给卖,纳粟易换。”《元典章·户部九·至元新格》:“其社长若年小德薄,不为众人信服,即听询,举深知农事、高年纯谨之人易换。”
    • 11.
      梵辅天释义:修初禅观不善行部分减少天。
    • 12.
      沸郁释义:⒈众多貌。《史记·河渠书》:“吾山 平兮 鉅野 溢,鱼沸鬱兮柏冬日。”明 王世贞《行部高阳遇河决不浸三板》诗:“渐老中原鱼沸鬱,欲归南极虎纵横。”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七》“弗鬱”:“余谓‘弗鬱’读为‘沸渭’,《河渠书》作‘沸鬱’。‘沸渭’犹‘汾沄’,鱼众多之貌也。”参见“沸渭”。⒉愤懑;郁闷。汉 王逸《<楚辞·九歌>序》:“屈原 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鬱。”⒊形容情绪高涨。续范亭《革命艰难四十年》诗:“革命艰难四十年,感情沸鬱病缠绵。”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 中国 人﹞获得
    • 13.
      王尊叱驭释义:《汉书·王尊传》:“上以 尊 为 郿 令,迁 益州 刺史。先是 琅琊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 尊 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 王阳 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 叱其驭曰:‘驱之,王阳 为孝子,王尊 为忠臣。’”后以“王尊叱驭”喻忠于吏事,不避艰险。
    • 14.
      王阳道释义:《汉书·王尊传》:“琅琊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柰何数乘此险!’”后以“王阳道”形容艰险的道路。
    • 15.
      督学使者释义:学政的别称。明 清 派往各省督导教育行政及主持考试的专职官员。也称“督学”、“学使”。清 戴名世《李太常案牍序》:“今夫督学使者,三年而一易其人,行部考校不过文义之优劣,而不暇及於其他。”清 刘大櫆《<朱东发诗>序》:“虽乡里之儿童从塾师学句读者,无不知有 朱君。其受知於督学使者,盖屡冠其曹。”清 孙鼎臣《凌丰叔哀辞》:“自其为诸生,督学使者无不赏异之。”参见“督学”。
    • 16.
      码洋释义:图书出版发行部门指全部图书定价的总额:这次全国书市共投入图书品种两万多个,订货量超过十亿码洋。
    • 17.
      细侯释义:《后汉书·郭汲传》:“郭伋 字 细侯 ……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 18.
      行部释义:⒈巡行所视察的地方。 ⒉鄢懋卿行部过。--清.张廷玉《明史》
    • 19.
      襜帷释义:⒈车上四周的帷帐。 《后汉书·郭贺传》:“显宗 巡狩到 南阳,特见嗟叹,赐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勑行部去襜帷,使百姓见其容服,以章有德。”⒉借指车驾。唐 王勃《滕王阁序》:“都督 阎公 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 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明 李攀龙《赵州道中忆殿卿》诗:“忆尔襜帷出牧年,风尘谁识使君贤。”
    • 20.
      角射释义:竞技射击。《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八年》:“兴(田兴)尝於车中角射,一军莫及。”胡三省 注:“角,竞也。角射者,以中为胜。”《明史·梅之焕传》:“御史行部閲武,之焕 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王闿运《巡抚吴尚书六十寿颂》:“学骑 武灵,角射 甘蝇。”

行部(xingb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行部是什么意思 行部读音 怎么读 行部,拼音是xíng bù,行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行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