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遏止 遏止的意思
èzhǐ

遏止

简体遏止
繁体
拼音è zhǐ
注音ㄜˋ ㄓ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è,(1) 阻止。【组词】:遏止。遏制。遏抑。怒不可遏。(2) 古同“害”。【例句】:“无遏尔躬”。

zhǐ,(1) 停住不动。【组词】:止步。截止。(2) 拦阻,使停住。【组词】:止痛。禁止。(3) 仅,只。【组词】:止有此数。不止一回。(4) 古同“趾”,脚;脚趾头。

基本含义

阻止,制止某种行为或发展趋势。

遏止的意思

遏止 [è zhǐ]

1. 制止。

遏止非常固执的人性。
遏止了结核病。

[check; hold back;]

遏止 引证解释

⒈ 阻止。

《周礼·秋官·禁杀戮》“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遏讼者,遏止狱讼者也。”
《朱子语类》卷二九:“文子 之清,虽弃十乘而不顾,然 崔氏 无君,其恶已著,而略不能遏止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张綵》:“苑洛 《见闻録》独称 綵 遏止逆 瑾 功德数事。”
叶灵凤 《女娲氏之遗孽》:“我只得在前面的椅上,用口紧噙着我的食指,以期减杀这不可遏止的悲哀。”


国语词典

遏止 [è zhǐ]

⒈ 阻止、防制。

如:「遏止犯罪,人人有责。」

停止 制止 中止 遏制

放松


遏止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放松释义:对事物的注意或控制由紧变松:放松警惕。 放松肌肉。放松学习,就会落后。

遏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以刑去刑释义:用刑罚遏止刑罚,意指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 2.
      华伪释义:虚浮诈伪。 《尹文子·大道下》:“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隋书·李谔传》:“及大 隋 受命,圣道聿兴,屏黜轻浮,遏止华伪。”《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拔敦实,斥华伪,进冲逊,抑阿党。”
    • 3.
      底遏释义:遏止。 底,通“抵”。
    • 4.
      息师释义:谓遏止来犯之敌。《左传·昭公五年》:“敝邑虽羸,若早脩完,其可以息师。”杜预 注:“息 楚 之师。”
    • 5.
      戢暴锄强释义:戢:遏止,停止;暴:残暴;锄:铲除;强:蛮不讲理。遏止、铲除凶蛮残暴的人或事。
    • 6.
      抑绝释义:遏止,断绝。
    • 7.
      抑遏释义:抑制;遏止。
    • 8.
      抵遏释义:遏止。
    • 9.
      拒止释义:阻塞,遏止。
    • 10.
      揜抑释义:⒈郁闷。《梁书·豫章王综传》:“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揜抑。”⒉遏止。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正以不悬牌开肆,充风雅牙行,要使光燄熊熊,莫能揜抑,岂与碌碌餘子争市易之场哉?”
    • 11.
      柅杜释义:遏止,杜绝。
    • 12.
      楗柅释义:遏止,堵塞。
    • 13.
      沮止释义:阻止;遏止。《新唐书·韦凑传》:“温 为 安禄山 所厚,国忠 惧其进,沮止之。”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景公 欲用 孔子,婴 骤沮止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美国 既定沮止 华 人之苛例,我国乃议不用 美 货以钳制之,必 美 人改其苛例而后可。”
    • 14.
      禁遏释义:犹禁阻;遏止。
    • 15.
      禁遮释义:禁止,遏止。
    • 16.
      裁抑释义:⒈制止;遏止。《后汉书·党锢传序》:“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东周列国志》第五回:“主公若欲传位於 吁,便当立为世子。如其不然,当稍裁抑之,庶无骄奢淫佚之祸。”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二篇第四章:“在教职员固归咎于学生不良,欲裁抑之,而不知教职员之自身,已早以其不良之习气影响学生而潜化之矣。”⒉制裁。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举人勒停会试》:“今年署礼部事,侍郎 李廷机 上疏,谓举人在籍恣肆,作奸犯科,无法惩创,请将最不肖者,勒停会试,以示裁抑。上允之。”⒊削减,抑损。宋
    • 17.
      蹙遏释义:阻挡,遏止。
    • 18.
      遏止释义:阻止:洪流滚滚,不可遏止。
    • 19.
      遏私释义:遏止邪私。
    • 20.
      郁阏释义:⒈亦作“鬱遏”。 犹郁滞。⒉谓受压抑,遏止。

遏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以刑去刑释义:用刑罚遏止刑罚,意指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 2.
      华伪释义:虚浮诈伪。 《尹文子·大道下》:“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隋书·李谔传》:“及大 隋 受命,圣道聿兴,屏黜轻浮,遏止华伪。”《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拔敦实,斥华伪,进冲逊,抑阿党。”
    • 3.
      底遏释义:遏止。 底,通“抵”。
    • 4.
      息师释义:谓遏止来犯之敌。《左传·昭公五年》:“敝邑虽羸,若早脩完,其可以息师。”杜预 注:“息 楚 之师。”
    • 5.
      戢暴锄强释义:戢:遏止,停止;暴:残暴;锄:铲除;强:蛮不讲理。遏止、铲除凶蛮残暴的人或事。
    • 6.
      抑绝释义:遏止,断绝。
    • 7.
      抑遏释义:抑制;遏止。
    • 8.
      抵遏释义:遏止。
    • 9.
      拒止释义:阻塞,遏止。
    • 10.
      揜抑释义:⒈郁闷。《梁书·豫章王综传》:“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揜抑。”⒉遏止。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正以不悬牌开肆,充风雅牙行,要使光燄熊熊,莫能揜抑,岂与碌碌餘子争市易之场哉?”
    • 11.
      柅杜释义:遏止,杜绝。
    • 12.
      楗柅释义:遏止,堵塞。
    • 13.
      沮止释义:阻止;遏止。《新唐书·韦凑传》:“温 为 安禄山 所厚,国忠 惧其进,沮止之。”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景公 欲用 孔子,婴 骤沮止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美国 既定沮止 华 人之苛例,我国乃议不用 美 货以钳制之,必 美 人改其苛例而后可。”
    • 14.
      禁遏释义:犹禁阻;遏止。
    • 15.
      禁遮释义:禁止,遏止。
    • 16.
      裁抑释义:⒈制止;遏止。《后汉书·党锢传序》:“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东周列国志》第五回:“主公若欲传位於 吁,便当立为世子。如其不然,当稍裁抑之,庶无骄奢淫佚之祸。”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二篇第四章:“在教职员固归咎于学生不良,欲裁抑之,而不知教职员之自身,已早以其不良之习气影响学生而潜化之矣。”⒉制裁。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举人勒停会试》:“今年署礼部事,侍郎 李廷机 上疏,谓举人在籍恣肆,作奸犯科,无法惩创,请将最不肖者,勒停会试,以示裁抑。上允之。”⒊削减,抑损。宋
    • 17.
      蹙遏释义:阻挡,遏止。
    • 18.
      遏止释义:阻止:洪流滚滚,不可遏止。
    • 19.
      遏私释义:遏止邪私。
    • 20.
      郁阏释义:⒈亦作“鬱遏”。 犹郁滞。⒉谓受压抑,遏止。

遏止造句

1.任何势力也不能遏止中国前进的步伐。

2.只有用不遏止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3.爱好和平的人民要想尽一切办法遏止局部战争的升级。

4.她不能遏止自己的冲动,踏上那五级青石台阶,伸手去抚摸那暗红色的大门。

遏止(e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遏止是什么意思 遏止读音 怎么读 遏止,拼音是è zhǐ,遏止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遏止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