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具 [gòng jù]
1. 陈设酒食的器具。亦指酒食之类。
2. 陈设食具;备供酒食。
3. 犹备呈,上报。
5. 指供佛的香花、饮食、幡盖等物。
供具 引证解释
⒈ 陈设酒食的器具。亦指酒食之类。
引《史记·平準书》:“公卿议封禪事,而天下郡国皆豫治道路,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官储,设供具,而望以待幸。”
《后汉书·赵孝传》:“帝嘉其兄弟篤行,欲宠异之,詔礼十日一就卫尉府,太官送供具,令共相对尽欢。”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木龙》:“吴 有富商,倩工造舟,供具稍薄,疑工必有他意。”
⒉ 陈设食具;备供酒食。
引《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 辞於 范雎,范雎 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 须贾 於堂下。”
《汉书·叙传上》:“伯 至,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延满堂,日为供具,执子孙礼。”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上:“天将暝,忽兵官至,騶从甚盛;坐中堂,令免供具,第索笔砚灯烛,闭户而寝。”
⒊ 犹备呈,上报。
引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官吏﹞又追集里正,供具四十年前絶户并废寺观、废菴舍;产去而名存者,悉行追究。”
⒋ 指供佛的香花、饮食、幡盖等物。
引《大宝积经》卷三四:“是时 月光童子 知佛坐已,躬自齎持微妙供具,奉献 如来 及诸大众。”
供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供具释义:⒈陈设酒食的器具。 亦指酒食之类。《史记·平準书》:“公卿议封禪事,而天下郡国皆豫治道路,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官储,设供具,而望以待幸。”《后汉书·赵孝传》:“帝嘉其兄弟篤行,欲宠异之,詔礼十日一就卫尉府,太官送供具,令共相对尽欢。”清 褚人穫《坚瓠馀集·木龙》:“吴 有富商,倩工造舟,供具稍薄,疑工必有他意。”⒉陈设食具;备供酒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 辞於 范雎,范雎 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 须贾 於堂下。”《汉书·叙传上》:“伯 至,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延
- 2.
先置释义:古代礼制,天子出行,先置供具于前。
- 3.
六斋释义:指六斋日。阴历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佛教认为此六日是“恶日”,应持斋修福。见《大智度论》卷六五。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至於六斋,常有中黄门一人,监护僧舍,衬施供具,诸寺莫及。”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普令百姓,俱稟六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缚喝国》:“凡此三物,每至六斋,法侣成会,陈设供养。”
- 4.
割分释义:⒈谓与人分享。 语出《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清曹寅《观陆史临倪高士画戏见阳》诗:“清泉白石聊供具,老枿幽篁幸割兮。”⒉分割;割开。
- 5.
画法释义:⒈画一之法。《史记·孝武本纪》:“又置 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画法’。”张守节 正义:“画一之法。”⒉拟定法令。汉 徐干《中论·修本》:“故怀疾者人不使为医,行秽者人不使画法,以无验也。”⒊绘画的技法。明 文徵明《跋江贯道画卷》:“﹝ 贯道 ﹞画师 董巨,画法之妙,余虽不能识,而诸贤题咏,皆清丽可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不一会儿,全身衣褶都画好了……我道:‘果然画法神奇!’”鲁迅《书信集·致赖少麒》:“我主张刻连环图画,要多采用旧画法。”
- 6.
衬施释义:施舍财物给僧道。亦指所施舍的财物。衬,通“嚫”。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公寺》:“僧舍衬施供具,诸寺莫及焉。”唐 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法师出家入道三十餘年,弟子所得衬施,不可称量。”《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众的衬施,你师父不消备办。”
- 7.
食馈释义:谓供给生活所需。《晏子春秋·杂上二九》:“高纠 事 晏子 而见逐,高纠 曰:‘臣事夫子三年,无得,而卒见逐,其説何也?’晏子 曰:‘婴 之家俗有三,而子无一焉。’纠 曰:‘可得闻乎?’晏子 曰:‘……此三者,婴 之家俗,今子是无一焉。故 婴 非特食餽之长也,是以辞。’”吴则虞 集释引 苏时学 曰:“案言授餐於我,而无所裨益,是以我为供具饮食之人也。”
- 8.
黏补释义:修补。《清会典事例·礼部二四·供具》:“上年办理正科,至今岁恩科,甫及一年,所有贡院号舍,不过量为黏补,毋庸大加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