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寇 [biān kòu]
1. 侵犯边疆的敌寇。
边寇 引证解释
⒈ 侵犯边疆的敌寇。
引汉 桓宽 《盐铁论·伐功》:“及其后, 蒙公 死而诸侯叛 秦,中国扰乱, 匈奴 纷纷,乃敢復为边寇。”
《宋书·檀道济传》:“十二年,上疾篤,会 索虏 为边寇,召 道济 入朝。”
宋 范镇 《长啸却胡骑赋》:“边寇众至,虏战数挑,胜不可以近决,敌不可以前料。”
边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优锡释义:优厚的赏赐。锡,赐给。《隋书·魏澹传》:“废太子 勇 深礼遇之,屡加优锡。”《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八年》:“自顷边寇内侵,戎车屡驾,天赞圣明,所在克殄;方难既平,皆蒙优锡。”
- 2.
积安释义:长久平安,积久平安。明 李东阳《求退录》:“方今世久承平,积安成玩,灾异迭应,边寇纵横,财匱民穷,兵疲将寡。”清 侯方域《重修演武厅事记》:“归 有军卫,沿农战,空名而已。积安二百餘年,至 隆庆 间,邑人 师尚詔 叛,乃改为郡,置兵,立参将领之。”
- 3.
警扰释义:惊动扰乱。警,通“惊”。明 萧镃《大喜峰口关城兴造记》:“虏骑往往出没山谷,窥我利便,近边之民,为之警扰。”清 夏燮《中西纪事·互市档案》:“且边寇有警,中国 自能御之,毋劳戍师,致吾民警扰。”
- 4.
边寇释义:侵犯边疆的敌寇。汉 桓宽《盐铁论·伐功》:“及其后,蒙公 死而诸侯叛 秦,中国扰乱,匈奴 纷纷,乃敢復为边寇。”《宋书·檀道济传》:“十二年,上疾篤,会 索虏 为边寇,召 道济 入朝。”宋 范镇《长啸却胡骑赋》:“边寇众至,虏战数挑,胜不可以近决,敌不可以前料。”
- 5.
边氛释义:边地灾祸凶气。 比喻边寇。
- 6.
边祲释义:⒈边地的灾气。 ⒉比喻边寇、边敌。
- 7.
边虏释义:⒈与敌人相邻近。 《南齐书·萧昭胄传》:“以封境边虏,永元 元年,改封 巴陵王。”⒉边寇;边敌。明 叶盛《水东日记·开平王祠》:“或传边虏尝目 昌平 为 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