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准 [yì zhǔn]
1. 审议核准。
议准 引证解释
⒈ 审议核准。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原来前回那 江寧 藩臺升了 安徽 抚臺,未曾交卸之前数天,就把 继之 请补了 江都县,此时部覆回来议准了。”
梁启超 《读度支部奏定试办预算大概情形折及册式书后》:“而此自治预算,所最重要者为諮议局之决议,议准之后,循例报部,部若不驳,即生效力。”
议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保题释义:向上推荐,以使其得到提拔任用。《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少保便将修城一事,批了下来:责成 萧云仙 用心经理,候城工完竣之后,另行保题议叙。”《清会典事例·吏部·满洲铨选》:“嘉庆 六年议准,刑部司员各缺,仍照旧例。如有三缺,二咨吏部銓选,一留本部保题。”
- 2.
印面释义:⒈在脸上刺出斑痕,以毁其容。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黥》:“大历 以前,士大夫妻多妬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輒印面,故有月点、钱点。”⒉指图章刻有印文的一面。《明会典·学校·印信》:“十四年议准,在外大小衙门印记,年久印面平乏、篆文模糊者,方许申知上司,验实具奏,铸换新印。”
- 3.
官秤释义:官府制定的标准秤。元 本 高明《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在 东京 极有名声,论媒婆非自逞。今朝事体,管取圆成。怕有一轻一重,全凭官秤。”《清会典事例·户部·权量》:“乾隆 五十七年议准:小贩赴 河 东买盐,与坐商自相交易,毫无凭準,易起争端。应令仿照旧式,由 河东道 印烙,另製官秤三杆,给发中、东、西三场斗级收执。凡商贩交易,以此秤为準。”
- 4.
引票释义:运销引盐的票据。《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 乾隆 ﹞五十三年议准,长芦 各引票通行 直隶、河南,盐价每斤加制钱二文,以资转运。”参见“引盐”。
- 5.
拣发释义:清 代官制用语。谓在候选人员中挑选分发任用。《清会典事例·吏部·汉员遴选》:“乾隆 十七年议准,福建 原属边远,兼属海疆,遇有需人之时,由该督抚具题请旨拣发。”
- 6.
新升释义:清 代对新开垦的田地所征收的钱粮。《清会典·户部·新垦升科分摊》:“四年覆准,河南 丁银摊入地亩,嗣后遇有报垦升科,将丁银随年别行均摊。十一年议准,湖北 於 雍正 七、八、九年各属开垦田地新升粮银九千四百一两四钱八分零,抵减 汉阳 等八县重丁银。”
- 7.
暖帽释义:⒈冬天所戴的帽子。宋 洪迈《夷坚乙志·承天寺》:“是日,徙倚门间,望一僧,顶暖帽,策杖且来。”《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 看那人时,头戴深檐暖帽,身穿貂鼠皮袄。”⒉清 制,官吏冠服分暖帽、凉帽,按例于立冬前数日换戴暖帽。《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 顺治 ﹞九年议准,凉帽、暖帽上圆月,官员用红片金,庶人用红缎。”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换季》:“每至三月,换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届时由礼部奏请。大约在二十日前后者居多。换戴凉帽时,妇女皆换玉簪;换戴暖帽时,妇女皆换金簪。”
- 8.
枭贩释义:旧时指私盐贩子。《清会典事例·户部七九·盐法》:“﹝ 乾隆 ﹞二十八年议准,各场商运盐斤,船户勾通梟贩盗卖爬抢等事,呈报地方官,详报盐政,详查确实。”清 夏夑《中西纪事·盐茶裕课》:“军民利於食贱,梟贩巧於乘瑕。”
- 9.
盐砖释义:成砖状的盐块。《清通典·食货十二》:“顺治 十五年,礼部议准 长芦 运司所解青白盐砖存贮光禄寺库者,歷年存剩六十餘万斤,现在足用。”《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其餘便是 山东 棉绸、大布,恩县 白麵、掛麵、耿饼、焦枣儿、巴鱼子、盐砖。”
- 10.
簪剃释义:指出家为僧道。 因道士簪发,和尚剃发,故称。《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今后除色目人外,自愿出家,若本户丁力数多,差役不闕,及有昆仲养父母者,赴元籍官陈告,勘当是实申覆各路给据,方许簪剃。”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私自簪剃者勒令还俗,解发原籍当差。”《清会典事例·礼部·僧道》:“三十三年议准,各省督抚严飭地方官申明禁令,不许私行簪剃。”
- 11.
议准释义:审议核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原来前回那 江寧 藩臺升了 安徽 抚臺,未曾交卸之前数天,就把 继之 请补了 江都县,此时部覆回来议准了。”梁启超《读度支部奏定试办预算大概情形折及册式书后》:“而此自治预算,所最重要者为諮议局之决议,议准之后,循例报部,部若不驳,即生效力。”
- 12.
运商释义:清 代盐商的一种。系取得运销食盐特权凭引在专岸运盐行销的盐商。《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十七年,议准 河东 池盐,运商掣盐,由东、中、西三禁门而出。”徐珂《清稗类钞·农商·扬州之场商运商》:“扬州 为两 淮 盐商薈萃之所,盐商其总名也,有场商焉,有运商焉。”
- 13.
部覆释义:旧时中央各部的覆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原来前回那 江寧 藩臺升了 安徽 抚臺,未曾交卸之前数天,就把 继之 请补了 江都县;此时,部覆回来议准了。”
- 14.
附学生员释义:即附学生。 清 福格《听雨丛谈》卷十二:“成化 四年五月,议准革去附学生员而不果。”参见“附学生”。
- 15.
额征释义:指应征税赋数。 《清会典·户部·免科田地》:“又议准:山东 曹县、利津、寿光 三县……额徵粮银一千八百七十两零漕米一百二十餘石,一体照额豁除。”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每年额徵,亦以部核由单,及司核会计册为据。”
- 16.
黄钱释义:⒈明 清 时代的制钱名。明 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牀上悬掛金银八宝,西番经轮,或编结黄钱如龙。”清 王逋《蚓庵琐语》:“明 朝制钱,有京省之异。京钱曰黄钱……外省钱曰皮钱。”《清会典事例·户部五六·钱法》:“﹝ 乾隆 ﹞五年议准,嗣后宝泉、宝源二局鼓铸……配搭改铸青钱,与旧铸黄钱一同行用。”⒉旧时用黄表纸折成,焚化给鬼神的纸钱。《西游记》第四六回:“﹝国王﹞命取些浆饭黄钱与他。果然取了,递与 唐僧。”明 汤显祖《牡丹亭·圆贺》:“他他他,点黄钱,聘了咱。”清 蒋士铨《桂林霜·私葬》:“哭奠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