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一准 一准的意思
zhǔn

一准

简体一准
繁体一準
拼音yī zhǔn
注音ㄧ ㄓㄨㄣ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zhǔn,(1) 允许,许可。【组词】:准许。准予。批准。(2) 〈介〉依照,依据。【组词】:准此处理。(3) 定平直的东西。【组词】:水准。准绳。(4) 标准,法则,可以做为依据的。【组词】:准则。标准。(5) 箭靶的中心。【例句】:准的(dì)。(6) 正确。【组词】:准确。准星。瞄准。(7) 〈副〉一定,确实。【组词】:准保。准定。(8) 鼻子。【例句】:隆准(高鼻子)。(9) 和某类事物差不多,如同,类似。【组词】:准尉。准平原。

基本含义

一定,肯定

一准的意思

一准 [yī zhǔn]

1. 有把握地,肯定地。

[ certainly; sure; surely; ]

2. 必定地;肯定地。

[ certainly; ]

一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一准”。

⒉ 一定的准则。

《魏书·出帝纪》:“理有一準,则民无覬覦。”

⒊ 犹言唯一标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若夫尊贤隐讳,固 尼父 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农夫见莠,其必锄也。若斯之科,亦万代一準焉。”

⒋ 完全按照或遵循。

《魏书·食货志》:“高祖 延兴 三年秋七月,更立严制,令一準前式,违者罪各有差,有司不检察与同罪。”
《旧唐书·高宗纪下》:“壬寅, 天后 上意见十二条,请王公百僚皆习《老子》,每岁明经一準《孝经》、《论语》例试於有司。”
清 恽敬 《南田先生家传》:“画法一準 徐熙,笔有芒角,生气坌涌,如云展潮行,惜稍俗耳。”

⒌ 一定;肯定。见“一準”。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二折:“我説与你,夫人已睡了也,一准不来了。”
《红楼梦》第八四回:“我一準回去告诉 赵姨奶奶,也省了他天天説嘴。”
鲁迅 《彷徨·肥皂》:“那么,就得连夜送到报馆,要他明天一准登出来。”


国语词典

一准 [yī zhǔn]

⒈ 一定、必定。也作「一准」。

《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吴二说:『明天一准还你。』许亮说:『口说无凭,除非你立个明天期的期票。』」
《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二兄既有这般豪举,小弟一准奉陪。」

⒉ 一同、一起。

《文明小史·第五回》:「当下金委员便同矿师商量,后天一准起身。」


一准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确定释义:⒈明确而肯定:确定的答复。 确定的胜利。⒉使确定:确定了工作之后就上班。还没有确定候选人名单。
    • 2.
      肯定释义:⒈承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跟“否定”相对):肯定成绩。⒉属性词。表示承认的;正面的(跟“否定”相对):肯定判断。我问他赞成不赞成,他的回答是肯定的(=赞成)。⒊确定;明确:他今天来不来还不能肯定。请给我一个肯定的答复。⒋表示无疑问;必定:他肯定会同意。情况肯定是有利的。

一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准释义:一定;必定:明天我一准回来。
    • 2.
      一拿一个着释义:谓一拿一准。
    • 3.
      一理释义:⒈同一准则。《吕氏春秋·审分》:“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高诱 注:“身治则国治,故曰一理之术也。”《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然则八代之制,几可以一理贯。”刘良 注:“一理谓合典则也。”《二程遗书》卷十八:“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明 胡居仁《居业录·心性》:“天地人物,分虽不同,同此一理。”⒉一个道理。南朝 梁 刘孝标《辨命论》:“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验。”宋 真德秀《问格物致知》:“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宣和遗事》前集:“看破治乱两途,不出阴阳一理。”⒊
    • 4.
      同极释义:⒈同一法则;同一准则。⒉相同目标。
    • 5.
      四柱释义:⒈神话传说中撑地的四根支柱。晋 张华《博物志》卷一:“地下有四柱,四柱广十万里。”⒉古钱名。《梁书·敬帝纪》:“己卯,铸四柱钱,一准二十……壬辰,改四柱钱一准十。”《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杨蓉裳《咏钱》:“五銖工剪凿,四柱细摩挲。”⒊旧时星相家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为四柱;合四柱之干支为八字。清 周亮工《书影》卷十:“人命八字,共计五十一万八千四百……其所得四柱,皆不能越于五十一万八千四百之外。”⒋旧时出纳财货或钱粮交代表册中的四个项目。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四柱》:“今官司钱粮交代,必造四柱册
    • 6.
      打十三释义:宋 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 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参阅《宋史·刑法志一》。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末:‘推得没巴臂。’生:‘门子打十三!’”元 孟汉卿《魔合罗》楔子:“你若无事到他家里去,我一准拏来打十三。”明 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背起打十三,那廝不中用,只教他烧香。”
    • 7.
      老脑筋释义:⒈谓思想守旧而顽固。⒉指思想守旧的人。吕剧《李二嫂改嫁》:“她娘是个老脑筋,听说一准不答应。”

一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准释义:一定;必定:明天我一准回来。
    • 2.
      一拿一个着释义:谓一拿一准。
    • 3.
      一理释义:⒈同一准则。《吕氏春秋·审分》:“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高诱 注:“身治则国治,故曰一理之术也。”《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然则八代之制,几可以一理贯。”刘良 注:“一理谓合典则也。”《二程遗书》卷十八:“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明 胡居仁《居业录·心性》:“天地人物,分虽不同,同此一理。”⒉一个道理。南朝 梁 刘孝标《辨命论》:“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验。”宋 真德秀《问格物致知》:“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宣和遗事》前集:“看破治乱两途,不出阴阳一理。”⒊
    • 4.
      同极释义:⒈同一法则;同一准则。⒉相同目标。
    • 5.
      四柱释义:⒈神话传说中撑地的四根支柱。晋 张华《博物志》卷一:“地下有四柱,四柱广十万里。”⒉古钱名。《梁书·敬帝纪》:“己卯,铸四柱钱,一准二十……壬辰,改四柱钱一准十。”《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杨蓉裳《咏钱》:“五銖工剪凿,四柱细摩挲。”⒊旧时星相家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为四柱;合四柱之干支为八字。清 周亮工《书影》卷十:“人命八字,共计五十一万八千四百……其所得四柱,皆不能越于五十一万八千四百之外。”⒋旧时出纳财货或钱粮交代表册中的四个项目。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四柱》:“今官司钱粮交代,必造四柱册
    • 6.
      打十三释义:宋 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 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参阅《宋史·刑法志一》。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末:‘推得没巴臂。’生:‘门子打十三!’”元 孟汉卿《魔合罗》楔子:“你若无事到他家里去,我一准拏来打十三。”明 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背起打十三,那廝不中用,只教他烧香。”
    • 7.
      老脑筋释义:⒈谓思想守旧而顽固。⒉指思想守旧的人。吕剧《李二嫂改嫁》:“她娘是个老脑筋,听说一准不答应。”

一准造句

1.我看她脸色异乎寻常,猜想她一准碰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

2.一准备环节结束,老师郑重宣布辩论会开始。

3.吃得挺胖,装得挺象,肥头大耳,四肢健壮,带个钢笔,不会算帐,买个电脑,不会上网,晚上睡觉,一准尿炕。

4.我看她脸色异乎寻常,猜想她一准碰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

一准(yizh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一准是什么意思 一准读音 怎么读 一准,拼音是yī zhǔn,一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一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