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食时 食时的意思
shíshí

食时

简体食时
繁体食時
拼音shí shí
注音ㄕˊ ㄕ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í sì yì,(1) 吃。【组词】:食肉。食欲。(2) 吃的东西。【组词】: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3) 俸禄。【例句】:“君子谋道不谋食”。(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组词】:日食。月食。 ◎ 拿东西给人吃。【例句】:食母(乳母)。 ◎ 用于人名。【例句】: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shí,(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组词】:时间。时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组词】:时代。古时。(3) 泛指一段时间。【组词】:时光。时令。时分。(4) 现在的,当前的。【组词】:当时。时下。时务。时宜。(5) 常常。【组词】:时常。学而时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组词】:时序。四时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组词】:时钟。时差(chā)。(9) 某一时刻。【组词】:按时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组词】:时而。时阴时晴。(11) 机会。【组词】:时机。待时而动。(12) 姓。

基本含义

指吃饭的时间。

食时的意思

食时 [shí shí]

1. 用膳的时候。

2. 特指进早餐的时刻。

4. 谓食用时令物品。

食时 引证解释

⒈ 用膳的时候。

《管子·弟子职》:“至於食时,先生将食,弟子馈饌。”

⒉ 特指进早餐的时刻。

《诗·鄘风·蝃蝀》“崇朝其雨” 毛 传:“崇,终也。从旦至食时为终朝。”
汉 王逸 《九思·守志》:“朝晨发兮 鄢 郢,食时至兮增泉。”
《北齐书·安德王高延宗传》:“延宗 ……以十二月十三日晡时受勑守 并州,明日建尊号,不间日而被围,经宿,至食时而败。”
《文史知识》1989年第1期:“食时就是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7-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⒊ 谓食用时令物品。

《礼记·坊记》:“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
孙希旦 集解:“食时不力珍者,食四时之利,则不得力求珍羞。”


食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局释义:⒈谓全盘。局,指博戏或棋类的盘面。《魏书·尒朱世隆传》:“世隆 曾与吏部尚书 元世儁 握槊,忽闻局上歘然有声,一局之子尽皆倒立,世隆 甚恶之。”⒉下棋一次。《南史·萧惠基传》:“齐 高帝 使 思庄 与 王抗 交赌,自食时至日暮,一局始竟。”唐 司空图《题休休亭》诗:“一局棊,一炉药,天意时情可料度。”⒊某些体育项目比赛一次也叫一局。⒋一个官署。《朱子语类》卷八四:“顷在朝欲奏乞专创一局,召四方朋友习礼者数人编修。”《宋史·职官志一》:“大观 三年,詔六曹删定官併入详定一司,敕令所为一局。”⒌同样局势
    • 2.
      七步释义:相传 三国 魏 曹植 七步成诗,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淮南 取贵於食时, 陈思 见称於七步,方斯蔑如也。” 明 徐复祚 《红梨记·逼试》:“可惜他才高七步,赋埒《两都》,锦心绣腹,隐豹凤雏,却为柳营花阵都担误。”《平山冷燕》第八回:“故有时而名成七步,有时而倚马万言。”参见“ 七步成诗 ”。
    • 3.
      乐侑释义:指天子、诸侯举食时所奏之乐。语本《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贾公彦 疏:“案《论语·微子》云:亚饭,三飰,四饭。
    • 4.
      亚饭释义:⒈古代天子、诸侯第二次进食时奏乐侑食的乐师。⒉古代天子、诸侯的第二次进食。
    • 5.
      冠珥释义:⒈即日珥。为突出在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日全食时,用肉眼可以看见,其色火红。⒉指首饰与耳饰。
    • 6.
      击杖释义:古代迷信习俗。日月食时,大夫之妻敲打棒杖以救。
    • 7.
      击镜释义:古代迷信习俗。 日月食时,诸侯夫人敲打镜子以救。
    • 8.
      十二时释义:⒈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杜预 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 清 赵翼《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⒉犹言一昼夜,全天。唐 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宋史·葛邲传》:“十二时中,莫欺自己。”⒊词牌名。亦称“十二时慢”。宋 鼓吹四曲之一,双调或三段,有平韵、仄韵两调,四体。又
    • 9.
      十位释义:古代指按地位区分的人的十个等级。《左传·昭公五年》:“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自王已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杜预 注:“日中当王,食时当公,平旦为卿,鷄鸣为士,夜半为皁,人定为舆,黄昏为隶,日入为僚,晡时为僕,日昳为臺。”
    • 10.
      变食释义:改变平时饮食的内容。 《论语·乡党》:“齐必变食,居必迁坐。”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改常饌。”邢昺 疏:“谓将欲接事鬼神,宜自絜净,故改其常饌也。”宋 朱熹《观梅小集以斋禁不得奉陪因寄小诗》:“梅花年后欲离披,恰是先生变食时。”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斋》:“古人斋必变食,谓不食五荤,非不饮酒、食肉。”
    • 11.
      咤食释义:进食时口中作声。
    • 12.
      四食时释义:佛教语。指诸天、三世诸佛、畜生、鬼神之食时。
    • 13.
      四饭释义:⒈古代天子每天的四餐。 ⒉天子进食时奏乐的乐官名。⒊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 14.
      尖商释义:古时商人分为官商和私商,百姓在卖粮食时以一斗计数,官商是装满一斗并将斗口刮平,而私商是将斗口多累起一个尖,所以古时说的尖商其实是一种褒义,是用来形容善良的私商的。
    • 15.
      巴火释义:相传 后汉 栾巴 喷酒灭火的故事。《后汉书·栾巴传》:“﹝ 欒巴 ﹞迁 沛 相。所在有绩,徵拜尚书。”李贤 注引《神仙传》:“巴 为尚书,正朝大会,巴 独后到,又饮酒西南噀之。有司奏 巴 不敬。有詔问 巴,巴 顿首谢曰:‘臣本县 成都 市失火,臣故因酒为雨以灭火。臣不敢不敬。’詔即以驛书问 成都,成都 答言:‘正旦大失火,食时有雨从东北来,火乃息,雨皆酒臭。’后忽一旦大风,天雾晦暝,对坐皆不相见,失 巴 所在。寻问之,云其日还 成都,与亲故别也。”后诗文中因以“巴火”为火的泛称。宋 范成大《清明日试新火》
    • 16.
      弄花释义:⒈赏花。唐 于良史《春山夜月》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花月痕》第四回:“痴珠 的病也渐渐大好了,雨槛弄花,风窗展卷……这也省却多少事。”⒉花工栽接整治花木。宋 陆游《天彭牡丹谱·风俗记》:“花盛於清明寒食时,最喜阴晴相半,谓之养花。栽接剔治,各有其法,谓之弄花。其俗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语。”⒊油灯结花。明 徐渭《夜坐有感转忆往事》诗:“朝来乾鹊聒簷牙,入夜孤灯也弄花。”
    • 17.
      御食释义:⒈谓君长进食时在一旁侍候。⒉即御膳。
    • 18.
      惩羹吹齑释义: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汤;齑:细切的冷食肉菜。被热汤烫过嘴,吃冷食时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过教训,遇事过分小心。
    • 19.
      慎灶释义:春秋 鲁 大夫 梓慎 和 郑 大夫 禆灶 的并称。 汉 张衡《思玄赋》:“慎 灶 显以言天兮,占水火而妄讯。”按,梓慎 于 昭公 二十四年日食时预测将有水灾,结果是大旱。裨灶 于 昭公 二十八年根据天象,预测 郑国 将再次发生火灾,后来也不验。并见《左传》。
    • 20.
      护月释义:旧指月食时救护月亮,免被天狗吃掉的迷信活动。

食时(sh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食时是什么意思 食时读音 怎么读 食时,拼音是shí shí,食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食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