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山 [qióng shān]
1. 山名。指昆仑山。传说山上产大禾。山名。在海南省·琼山县南。比喻雪覆之山。
琼山 引证解释
⒈ 山名。指 昆仑山。传说山上产大禾。
引《文选·张协<七命>》:“大梁 之黍, 琼山 之禾。”
李善 注:“琼山 禾,即 崑崙之山 木禾。 《山海经》曰:‘ 崑崙 之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东宫赉米启》:“滍水 鸣蝉,香闻十里, 琼山 合颖,租归十县。”
⒉ 山名。在 海南省 琼山县 南。
引《清史稿·地理志十九》:“琼山 (县)南 琼山,县以是名。”
⒊ 比喻雪覆之山。
引《群音类选·泰和记·谢东山雪朝试儿女》:“琼山隐隐,银涛滚滚,霎时间封尽青黄。”
琼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李释义:⒈北魏 李诜、李灵、李遐 的合称。《魏书·高允传》:“赵 实名区,世多奇士,山岳所钟,挺生三 李。”⒉唐 李德裕、宋 李光、李纲 先后贬官 崖州(今 广东省 琼山 海口 等地),今 海口市 有五公祠,即祀三 李 与 胡铨、赵鼎 五人。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苏軾、胡銓 传雅什,赵 公三 李 标名节。”⒊宋 舒州 李公麟、李元中 工书画,李亮工 工诗文,时人号为“龙眠三李”。宋 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二:“元祐 中,舒州 有 李亮工 者,以文鸣荐绅间,与 苏、黄 游,两集中有
- 2.
海瑞释义:(1514—1587)明代政治家。字汝贤,自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回族。曾任浙江淳安知县、户部主事、应天巡抚,因疏浚吴淞江,推行一条鞭法,受到大官僚地主的攻讦,被革职。万历十三年(1585)再起,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和南京右佥都御史,严惩贪污,平反冤狱。著有《海刚峰集》。
- 3.
澄江释义:⒈清澈的江水。南朝 齐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餘霞散成綺,澄江静如练。”宋 柳永《轮台子》词:“雾敛澄江,烟消蓝光碧。”⒉水名。在 海南岛 上。有二源:一出 琼山县 西石山,叫 内澄江;一出 琼山县 虎村岭,叫 外澄江。二水在 澄迈县 南汇合入海。江水清澈,故名。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东六·琼州府》:“澄江 在县东,源出山谷间,下流达 新安江。”⒊江苏省 江阴市 的别称。古 长江 流到这里,江面骤宽,流缓沙沉,故有此称。宋 俞巨源《<江阴县志>序》:“大江 自 京口 来,委折而南,浩漾澎湃
- 4.
珠厓释义:亦作“珠崖”。地名。在 海南省 琼山县 东南。汉 武帝 元鼎 六年定 越 地,以为 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 郡。后 珠厓 等郡数反叛,贾捐之 上疏请弃 珠厓,以恤 关东,元帝 从之,乃罢 珠厓郡。事见《汉书·武帝纪》及《贾捐之传》。后以“珠厓”泛指边疆地区。唐 宋之问《早发韶州》诗:“炎徼行应尽,回瞻乡路遥。珠厓 天外郡,铜柱海南标。”明 张煌言《答赵安抚书》:“以滨海之赋,畀我海上之师……匪直暂解兵争,亦以稍甦民困。是 珠崖 虽弃,休息宜然。”清 黄遵宪《书愤》诗:“一自
- 5.
琼山释义:⒈山名。 指昆仑山。传说山上产大禾。⒉山名。在海南省琼山县南。⒊比喻雪覆之山。
- 6.
琼州释义:⒈地名。唐 代设州,辖境相当今 海南省 海口市 及 琼山、定安、澄迈、临高、琼海 等县。明 代改为府名。辖境扩大至整个 海南岛。清 孙枝蔚《送丘曙戒侍讲赴岭南》诗:“万里 琼州 路,凄凉独去船。”⒉仙境。喻美好的社会。陈毅《示儿女》诗之一:“安得一夜似电变,人间净化塑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