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城 [gōng chéng]
1. 围绕帝王或侯国宫室院落的城垣。
宫城 引证解释
⒈ 围绕帝王或侯国宫室院落的城垣。
引《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大风坏宫城楼,折拔树木。”
《晋书·荀奕传》:“时将缮宫城,尚书符下 陈留王,使出城夫。”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留守之官居禁省中,岁时出旌旗,序留司文武百官於宫城门外而衙之。”
《宋史·职官志六》:“皇城司干当官七人,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内侍都知、押班充。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衞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
元 虞集 《春云》诗:“春云漠漠度宫城,楼雪初融水未生。”
宫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华释义:⒈传说仙人 东王公 又称 东华帝君,省称“东华”。 唐 吴筠《游仙》诗之四:“西龟初定籙,东华 已校名。”《云笈七籤》卷四八:“削灭九阴气,记上 东华 名。”明 张居正《应制白鹤吟》之四:“金简忽传天上字,东华 初纪大椿年。”参见“东王公”。⒉明 清 时中枢官署设在宫城 东华门 内,因以借称中央官署。明 袁宏道《途中怀大兄》诗:“一自直 东华,先鸡每戒睡。”⒊泛指朝廷。清 龚自珍《送南归者》诗:“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 东华 事可哀。”⒋见“东华门”。
- 2.
东华门释义:宫城东门名。
- 3.
东枢释义:指中枢部门之一的门下省。 因其设在宫城左掖(东小门),故称。
- 4.
五门释义:⒈古代宫廷设有五门,自外而内为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⒉泛指宫城之门。⒊借指京城。⒋佛教语。坐禅所用的五大“对治法门”,《五门禅精要用法》:“坐禪之要法有五门。一者安般,二不浄,三慈心,四观缘,五念佛。”
- 5.
北内释义:唐朝 国都 长安 内的皇城。宫城在北,故名。
- 6.
半山亭释义:⒈亭名。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中山门 北 半山寺。半山寺 原为 宋 王安石 故居,元丰 七年舍为寺宇。明 代因靠近宫城 北安门,划为禁地,寺废。清 道光 年间再建,同治 时重修,并建一亭,即名 半山亭。参见“半山”。⒉亭名。在 河南 内乡县 西北 汤河 半山间。宋 张舜民 建。金 元好问 有《春日半山亭游眺》诗,即其地。
- 7.
却敌楼释义:亦作“却敌楼”。 晋 代设在宫城内的更楼。
- 8.
历朝释义:⒈历代:历朝官制。⒉指同一朝代各个君主的统治时期:明代营建北京宫城,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以后历朝续建,到正统六年才全部完成。
- 9.
台城释义:⒈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墨子·备高临》:“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守为臺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孙诒让 间诂:“臺城,即行城也……此行城,编连大木,横出两旁,故亦谓之距。”参见“行城”。⒉六朝 时的禁城。宋 洪迈《容斋续笔·台城少城》:“晋 宋 间谓朝廷禁省为臺,故称禁城为臺城。”按,晋 之“臺城”,在今 南京市 鸡鸣山 南 乾河沿 北,其地本 三国 吴 后苑城,东晋 成帝 时改建作新宫,遂为宫城。历 宋、齐、梁、陈,皆为台省(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 台城
- 10.
太极宫释义:唐 宫名。即 隋 大兴宫。唐 武德 元年改称。龙朔 后,皇帝常居 大明宫,或遇大礼大事,则居 太极宫。以其在西,故曰西内。故址在今 陕西省 长安县 北故宫城内。参阅 宋 王溥《唐会要·大内》。
- 11.
宜宾町释义:简介宜宾町是位于宫城县西北部的一町。
- 12.
左掖释义:⒈宫城正门左边的小门。 《宋书·天文志一》:“魏文帝 黄初 三年九月甲辰,客星见太微左掖门内。”⒉唐 时指门下省。唐 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 仇兆鳌 注:“《唐六典》:在 宣政门 内,殿东有 东上閤门,殿西有 西上閤门。东上閤门,门下省在焉。西上閤门,中书省在焉。公时为左拾遗,属门下,故出左掖。”参见“左省”。⒊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参见“五军”。
- 13.
承天释义:⒈承奉天道。 ⒉唐代乐舞名。⒊唐代宫城南中门叫承天门。
- 14.
收系释义:⒈同“收繫”。《金史·完颜赛不传》:“﹝ 按春 ﹞坐与宗室女姦,杖一百,收係。”《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其怯薛歹,各枝儿官员亦不得妄自收係。”⒉拘禁。《汉书·宣帝纪》:“曾孙虽在襁緥,犹坐收繫郡邸狱。”《后汉书·来歙传》:“王莽 以 歙 刘氏 外属,乃收繫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三年》:“﹝ 王世充 ﹞又以宫城为大狱,意所忌者,并其家属收繫宫中。”
- 15.
朱城释义:指宫城。
- 16.
正阳门释义:⒈宋 代 汴京 宫城门名。即 宣德门。明道 元年改名 正阳门。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你向 正阳门 改嫁的倒荣华。”⒉今 北京 前门。元 大都 之 丽正门,明 正统 年间改称 正阳门,为 北京 内城之正南门。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正阳门,掌门官一员,管事官数十员,带管外罗城南面居中 永定门。”
- 17.
殿院释义:⒈宫内的殿与院。唐 王涯《宫词》之十六:“雕墙不断接宫城,金榜皆书殿院名。”⒉唐 宋 两代有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其主管官分别为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后用以称殿中侍御史。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殿中侍御史谓之殿院。”宋 洪迈《容斋续笔·台谏不相见》:“韩公 摄饗明堂,殿中侍御史 陈洙 监祭,公问 洙:‘闻殿院与 司马舍人 甚熟。’洙 答以‘顷年曾同为直讲’。”
- 18.
洛阳苑释义:指 隋 唐 时 洛阳 之内苑。因在宫城之西,故称 西苑。又名 芳华苑、禁苑。周围一百二十六里,西至 孝水,北背 邙阜,南拒 非山。中有 翠微宫、积翠池 等。
- 19.
玄武司马释义:汉 代主管宫城 玄武门 之官。
- 20.
百雉释义:⒈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是 春秋 时国君的特权。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礼记·坊记》:“都城不过百雉。”郑玄 注:“雉,度名也,高一丈,长三丈。”《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杜预 注:“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史记·孔子世家》:“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⒉指宫城围墙长三百丈。唐太宗《帝京篇》之一:“綺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餘。”⒊借指城墙。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云梯乘於百雉之上,皓刃交於象魏之下。”唐 刘禹锡《机汲记》:“予謫居之明年,主人授馆於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