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吏 [xuǎn lì]
1. 选择贤能者为吏。
3. 指经过挑选的贤吏、能吏。
选吏 引证解释
⒈ 选择贤能者为吏。
引汉 贾谊 《新书·大政下》:“故君功见于选吏,吏功见于治民。”
宋 欧阳修 《桐花》诗:“选吏择孝廉,视民婴与孩。”
⒉ 指经过挑选的贤吏、能吏。
选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铨释义:唐 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 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新唐书·选举志下》:“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銓,尚书、侍郎分主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选人先遭涂毁文书者,令三銓止除诈伪,余復旧规。”胡三省 注:“《唐六典》:‘吏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以三銓分其选:一曰尚书銓,二曰中銓,三曰东銓。或云吏部东西銓并流外銓为三銓。’”按,唐 乾元 中侍郎
- 2.
谨励释义:同“谨厉”。《北史·恩幸传·赵黑》:“转选吏部尚书,能自谨励。”
- 3.
选吏释义:⒈选择贤能者为吏。汉 贾谊 《新书·大政下》:“故君功见于选吏,吏功见于治民。” 宋 欧阳修 《桐花》诗:“选吏择孝廉,视民婴与孩。”⒉指经过挑选的贤吏、能吏。
- 4.
驱磨释义:逐一勘查。宋 苏辙《论户部乞收诸路帐状》:“乞於三司选吏二百人,顓置一司,委以驱磨。”《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六年》:“今欲将户部所入,根攷括责,造成簿籍,勾稽驱磨,俾无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