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ǎn,(1) 觉出。【组词】:感触。感觉。感性。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官。(2)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组词】:感动。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感叹。自豪感。感人肺腑。百感交集。(3)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组词】:感谢。感恩。感激。感愧。(1) 通“撼”。不满足。(2) 通“撼”。搖動。
huà huā,(1) 性质或形态改变。【组词】: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组词】:化缘。化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组词】:丑化。绿化。(4) 习俗,风气。【组词】:有伤风化。(5) 特指“化学”。【组词】:化工。化纤。化肥。 ◎ 同“花”。
1. 用言行的影响,使人受感动而逐渐转变。
例用党的政策感化失足青年。
英[ influence sb. to better way of life; convert; ]
2. 跟外界接触而动心。
例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鲁迅《故乡》
英[ get worked up; ]
⒈ 用言行感动人,使之转变。
引《后汉书·陈禅传》:“禪 於学行礼,为説道义以感化之。单于怀服,遗以胡中珍货而去。”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王紫微广之 曰:‘仰以事君……俯以临民,必先誥诫号令,感化人情,而使下见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果然是个不孝之子,也应该设法感化他。”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
⒈ 感动他人,使变化气质、弃恶从善。
引《三国演义·第二回》:「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这件事可小可大,果然是个不孝之子,也应该设法感化他。」
近陶染 感导 感染 浸染 劝化
1.这些盗窃惯犯恶习难改,仅靠道德的感化使他们洗手不干,悔过自新是不可能的,必须给他们以法律的制裁。
2.凶恶是坏蛋,要用武器去击败;凶恶是魔鬼,要用善良去感化;凶恶是敌人,要用真情去打动;凶恶是寒冰,要用温暖去融化。
3.虽受过多年的感化教育,他仍然不改偷窃的恶习,这样的人已是让人不屑教诲的了。
4.他本想去感化那些坏孩子,没想到一薰一莸,他不但没有达成目的,反面被带坏了。
5.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假如不能,那我就认命。
6.信心是黑暗中的光芒,一点一点的感化。
7.我个人觉得,这不是送些什么的问题,要真诚,感化对方。
8.假如你真的很喜欢他,那么就要用你的爱心来感化他,让他知道你和他原来的那些女人不一样,是真心爱他的。
9.道歉喽,说实话以后不能在打了,家暴会让你的爱人会离开你的,不要问了,用心用爱去感化她吧。
10.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11.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12.他既然被神灵感化得如此空灵,为崇拜者奉若神明,他那在队伍中移动着的脚步,当真是踏在尘埃之上吗?
13.政府注重对那些失足青年的感化工作,真诚地、细心地教导他们,使他们改邪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