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二伯 二伯的意思
èr

二伯

简体二伯
繁体
拼音èr bó
注音ㄦˋ ㄅ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èr,(1) 数名。【例句】: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组词】:独一无二。(3) 两样,别的。【组词】:二话。不二价。

bǎi bó,(1) 兄弟排行次序。【例句】: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2) 父亲的哥哥。【组词】:伯伯。伯父。伯母。(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组词】:老伯。世伯。(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组词】:伯爵。(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例句】:“海内文章伯”。(6) 姓。 ◎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基本含义

指叔伯父亲的兄弟,有时也用来泛指叔伯父亲的兄弟。

二伯的意思

二伯 [èr bó]

1. 指周初分别主管东方和西方诸侯的两位重臣周公和召公。指齐桓公·晋文公两位霸主。指周文王与齐桓公。

二伯 引证解释

⒈ 指 周 初分别主管东方和西方诸侯的两位重臣 周公 和 召公。

《孔丛子·居卫》:“古之帝王,中分天下,使二公治之,谓之二伯。”
《礼记·王制》:“八伯各以其属,属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
郑玄 注:“自 陕 以东, 周公 主之,自 陕 以西, 召公 主之。”
宋 王安石 《对难》:“成王 之王天下也,尊二伯,诛二叔。”

⒉ 指 齐桓公 晋文公 两位霸主。

《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
范宁 注:“二伯,谓 齐桓 晋文。”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重耳 任五贤, 小白 相射鉤。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讎?”

⒊ 指 周文王 与 齐桓公。

《晋书·石勒载记上》:“昔 周文 以三分之重,犹服事 殷朝 ; 小白 居一匡之盛,而尊崇 周室。况国家道隆 殷 周,孤德卑二伯哉!”


国语词典

二伯 [èr bó]

⒈ 春秋时齐桓公和晋文公二位霸主。

《谷梁传·隐公八年》:「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
《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二伯之后,寖以陵夷。」

⒈ 周初分别主管东方和西方诸侯的两位大臣周公和召公。

《礼记·王制》:「分天下,以为 左右,曰二伯。」

⒉ 称谓。称父亲的第二个哥哥。

⒊ 称谓。称丈夫的第二个哥哥。


二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公释义:⒈周 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 《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郑玄 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贾公彦 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⒉汉 制,仅以太傅为上公。《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清 袁枚《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和帝 时太尉 邓彪 以太傅録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则置此官,犹古冢宰总己之义。”⒊晋
    • 2.
      不令释义:⒈不善;不肖。 《诗·小雅·十月之交》:“爗爗震电,不寧不令。”郑玄 笺:“天下不安,政教不善之徵。”《左传·宣公十四年》:“寡君有不令之臣 达,构我敝邑於大国。”唐 元稹《莺莺传》:“慈母以弱子幼女见託,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佚之词!”明 杨慎《二伯论下》:“秦繆公 不幸而畜此不令之臣,千里而袭人,强贼之行也。”⒉没有命令。《孙子·九地》:“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孔子家语·好生》:“孔子 曰:‘以此观之,文王 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从,不教而听,至矣哉!’”⒊不听从命令。
    • 3.
      二伯释义:⒈指 周 初分别主管东方和西方诸侯的两位重臣 周公 和 召公。《孔丛子·居卫》:“古之帝王,中分天下,使二公治之,谓之二伯。”《礼记·王制》:“八伯各以其属,属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郑玄 注:“自 陕 以东,周公 主之,自 陕 以西,召公 主之。”宋 王安石《对难》:“成王 之王天下也,尊二伯,诛二叔。”⒉指 齐桓公 晋文公 两位霸主。《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范宁 注:“二伯,谓 齐桓 晋文。”晋 刘琨《重赠卢谌》诗:“重耳 任五贤,小白
    • 4.
      二叔释义:指 夏 殷 二代的衰世。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 周公 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 周。”杜预 注:“周公 伤 夏殷 之叔世,疏其亲戚以至灭亡,故广封其兄弟。”一说指 管叔 蔡叔。见 孔颖达 疏引 郑众 贾逵 说。宋 王安石《杂著·对难》:“成王 之王天下也,尊二伯,诛二 叔。”此指 管叔 蔡叔。
    • 5.
      伯伯释义:伯父:二伯伯。 张伯伯。
    • 6.
      元侯释义:⒈诸侯之长。《左传·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杜预 注:“元侯,牧伯。”孔颖达 疏:“牧是州长,伯是二伯,虽命数不同,俱是诸侯之长也。”《国语·鲁语下》:“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韦昭 注:“元侯,大国之君。”⒉指重臣大吏。唐 羊士谔《送张郎中赴凤翔府幕》诗:“仙郎佐氏谋,廷议宠元侯。”唐 杜牧《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诗:“八部元侯非不贵,万人师长岂无权。”
    • 7.
      搜狩释义:⒈春獀和冬狩。 古代帝王春、冬时的射猎活动。《汉书·刑法志》:“二伯之后,寖以陵夷,至 鲁成公 作丘甲,哀公 用田赋,搜狩治兵大閲之事皆失之正。”⒉蒐狩:春猎为蒐,冬猎为狩,泛指狩猎。《穀梁传·昭公八年》:“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唐 高适《奉和李泰和鹘赋》:“幸耀光於蒐狩,承剪拂於楼臺。”清 黄宗羲《陈同亮刻胡传序》:“由是而推,焉知朝聘、会同、崩薨、卒葬、雩社、禘尝、蒐狩、城筑之无错误乎?”
    • 8.
      臞儒释义:清瘦的儒者。含有隐居不仕之意。语本《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相如 以为列僊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僊意也。”宋 苏轼《雪后刘景文左藏和顺闍黎诗见赠次韵答之》:“载酒邀诗将,臞儒不是仙。”金 元好问《寄刘光甫》诗:“山泽臞儒亦自豪,尘埃俗吏岂胜劳。”明 杨慎《二伯论下》:“然则 公羊 不出户之臞儒也,其习鄙,其言戇,故曰:公羊 偏辞也。”
    • 9.
      讯息释义:信息;消息。茅盾《报施》二:“对,对,有两年光景没讯息了,他的儿子到处在打听。”丁玲《母亲》三:“二伯父是出了家的,四五年没听到讯息了。”
    • 10.
      费气释义:怄气;发脾气。清 姚廷遴《历年记》上:“二月,祖母请大伯、二伯分家私。先使次壻 李公繁 将厅内衣橱臺桌俱扛在祖母处,余知大怒,不免费气。”《歧路灯》第三回:“又向 王氏 道:‘他费气哩!姑娘只管打,我不护短。’”

二伯(erb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二伯是什么意思 二伯读音 怎么读 二伯,拼音是èr bó,二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二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