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采服 采服的意思
cǎi

采服

简体采服
繁体採服
拼音cǎi fú
注音ㄘㄞˇ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ǎi cài,(1) 〔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亦称“采邑”。

fú fù,(1) 衣裳。【组词】:服装。制服。(2) 穿衣裳。【组词】: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3) 作,担任。【组词】:服务。服刑。服兵役。(4) 顺从。【组词】: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5) 习惯,适应。【组词】:不服水土。(6) 吃(药)。【组词】:内服。(7) 乘,用。【例句】:服牛乘(chéng )马。(8) 姓。 ◎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组词】:两服药。

基本含义

指被征服、被驯服。

采服的意思

采服 [cǎi fú]

1. 古代按等级区分的有彩色纹饰的衣服。

3. 泛指色彩华美的衣服。

采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按等级区分的有彩色纹饰的衣服。

《国语·楚语下》:“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

⒉ 泛指色彩华美的衣服。

唐 权德舆 《送崔端公入京觐省》诗:“带月轻帆疾,迎霜采服新。”

⒊ 古代“九服”之一。参见“九服”。

《周礼·夏官·职方氏》:“其(男服)外方五百里曰采服。”


采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服释义:⒈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⒉指周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⒊指周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 2.
      彝器释义:古代宗庙常用的青铜祭器的总称。 如钟、鼎、尊、罍、俎、豆之属。《左传·襄公十九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杜预 注:“彝,常也。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国语·楚语下》:“采服之仪,彝器之量。”韦昭 注:“彝,六彝;器,俎豆。”《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故能荐彝器。”颜师古 注:“彝器,常可宝用之器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裕 收 秦 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送诣 建康。”清 钱泳《履园丛话·艺能·铜匠》:“铸铜之法,三代 已备,鼎鐘彝器,制度各
    • 3.
      玉舃释义:⒈传说中玉制的鞋。 汉 刘向《列仙传·安期生》:“安期先生 者,瑯琊阜乡 人也。卖药於 东海,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 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去,留书以赤玉舃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於 蓬莱山。”晋 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上:“番禺 东有涧、涧生菖蒲,皆一寸九节。安期生 采服,仙去,但留玉舃焉。”后喻得道者的遗物。唐 陆龟蒙《寄茅山何道士》诗:“终身持玉舃,丹诀未应传。”清 金农《重游王屋访唐开元时御爱松》诗:“芝囷纳流霞,蒲涧委玉舃。”⒉见“玉磶”。
    • 4.
      邦采释义:采邦,采服。九服(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服)之一。
    • 5.
      采任释义:古代九服中的“采服”和“男服”。 《汉书·王莽传中》:“邦畿连体,各有采任。”颜师古 注:“采,采服也;任,男服也。”一说“男食邑於畿内曰采,女食邑於畿内曰任。”见《资治通鉴·汉王莽始建国四年》元 胡三省 注。
    • 6.
      采卫释义:采服和卫服。即《周礼》的采畿和卫畿。

采服(cai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采服是什么意思 采服读音 怎么读 采服,拼音是cǎi fú,采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采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