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求 [tān qiú]
1. 过分追求。
例贪求权力。
英[be avid of; be avid for;]
贪求 引证解释
⒈ 孜孜以求;永不满足地追求。
引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贪求匪名利,所得亦已併。”
元 尹志平 《凤栖梧·述怀》词:“仍自贪求生爱恋,前头路险如何免。”
许地山 《危巢坠简·在费总理底客厅里》:“老婆子到底是个贪求富贵的人。”
国语词典
贪求 [tān qiú]
⒈ 贪图获得好处。
引《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八·高祖武德九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红楼梦·第二三回》:「且说宝玉自进园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
贪求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贪图释义:极力希望得到(某种好处):贪图便宜。贪图凉快。贪图安逸。
- 2.
贪婪释义:⒈贪得无厌。⒉不知满足:他十分珍惜这个学习机会,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婪(lán):贪。
- 3.
贪心释义:⒈贪求的欲望:贪心不足。⒉贪得无厌;不知足:这人太贪心。
贪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忮不求释义: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
- 2.
争夺名利释义:争要名誉,侵夺贪求财利。
- 3.
侥竞释义:谓对利禄的贪求争夺。亦指侥竞之人。
- 4.
侥速释义:贪求快速。
- 5.
侵欲释义:侵吞贪求的欲望。《左传·文公十八年》:“縉云氏 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单旗、刘狄 ﹞帅羣不弔之人,以行乱于王室。侵欲无厌,规求无度。”《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四年》:“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 6.
倾觖释义:过分贪求。
- 7.
冒势释义:贪求权势。
- 8.
冒贿释义:贪求财物。
- 9.
冒进精神释义:指贪求仕进。
- 10.
嗜利释义:贪求私利;贪图钱财。
- 11.
巧挴释义:巧于贪求。一说精于驱车策马之术。《楚辞·天问》:“穆王 巧挴,夫何周流?”挴,一本作“梅”。朱熹 集注:“巧挴,言巧于贪求也。”王夫之 通释:“梅与枚通,马策也。”姜亮夫 校注:“枚者,《左传·襄十八年》‘以枚数闔’注‘枚,马箠也’,即 王 氏所本。则巧枚,谓喜驱策耳。”
- 12.
干欲释义:犹贪求。
- 13.
征货释义:贪求财货。
- 14.
心狠释义:⒈亦作“心佷”。心肠凶狠刻毒。⒉指过分的贪求。
- 15.
忮求释义:嫉害贪求。 语出《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明 唐寅《失题》诗:“於人无忮求,於世无乞索。”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三》:“此疆彼界,畛域攸分,厚己薄人,忮求无定,心不齐,力不足。”
- 16.
息债释义:附有利息的债务。《旧唐书·武宗纪》:“又赴选官人多京债,到任填还,致其贪求,罔不由此。今年三銓,於前件州府得官者,许连状相保,户部各借两月加给料钱,至支时折下。所冀初官到任,不带息债,衣食稍足,可责清廉。”
- 17.
惏索释义:贪求。
- 18.
无厌足释义:贪求而不知满足。
- 19.
无恒安息释义:不要长期贪求安逸。
- 20.
横叨释义:无理贪求;无理贪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