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调 [chōu diào]
1. 抽出调遣。
例机关抽调了一批干部加强农业战线。
英[transfer;]
抽调 引证解释
⒈ 抽取调遣。
引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蓟镇 近在輦轂下耳,请于塞垣无事之时,抽调镇兵一枝两枝至京师,令大臣于教场閲视其果练与否,而明詔严赏罚之。”
清 彭夏琴 《咏台湾》之三:“抽调可怜诸将士,不教辛苦説征 辽。”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五章:“我们有两大支使用新武器的部队,却都作了别用,恐怕一时抽调不及。”
国语词典
抽调 [chōu diào]
⒈ 从中调出一部分人员或物资等。
例如:「最近公司将抽调一部分人员到国外考察。」
抽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抗日军政大学释义:简称抗大。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37年初由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校址在延安。学员以从部队中抽调的干部为主,并招收全国各地到陕北的知识青年。学习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战斗、边生产。抗战八年间,先后在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十二所分校,培养了二十多万名革命干部。
- 2.
抽摘释义:犹抽调。
- 3.
抽调释义:从中调出一部分(人员、物资):抽调部分科研人员加强重大课题研究。
- 4.
抽那释义:抽调,调动。
- 5.
签军释义:⒈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汉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 ⒉指被强行抽调的丁壮组成的军队。
- 6.
行户释义:⒈宋 以后称加入商行的商户。《明史·李廷机传》:“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奏行軫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后十日,有詔令﹝ 韩琦 ﹞与殿中侍御史里行 陈洙 同详定行户利害。”《清史稿·食货志一》:“若往来贸易,必取具行户邻右保结,报官给照,令塘汛验放始往。”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宋 朝自京都到州县城镇,同业的商业都组织成商行,入行的商户称行户。”⒉临时抽调雇用的差役。《元典章·礼部一·朝贺》:“外路府州司县,遇圣节正旦拜贺行礼,每每不同,
- 7.
调演释义:为检阅成绩、交流经验,上级文艺部门从下属文艺单位中抽调一些演员和节目,集中在一起演出:省文化厅举办 了全省青年演员的新剧目调演。
- 8.
那摘释义:调拨;抽调。《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己酉,詔:‘殿前司破敌军,以五千为额。’时左翼军之改隶者,与统制官 陈敏 所募士纔二千人,乃於本司诸军那摘以充其数。”
- 9.
閲视释义:⒈查看。《汉书·游侠传·原涉》:“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涉 亲閲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唐 赵璘《因话录·商上》:“﹝ 柳家行 ﹞嫁其孤女,虽箱篋刀尺微物,悉手自閲视以付之。”《传记文学》1990年第2期:“他留有遗嘱,其内容据阅视者回忆:存折有500元钱,欠工友×××、×××多少多少,要还人家。”⒉检阅视察。宋 苏辙《论黄河东流札子》:“臣虽未尝閲视形势,然而朝廷大臣亦未尝按行其地,不可便以都水官吏为信也。”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蓟镇 近在輦轂下耳,请於塞垣无事之时,抽调镇兵一枝两
- 10.
阅视释义:⒈查看。《汉书·游侠传·原涉》:“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涉 亲閲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唐 赵璘《因话录·商上》:“﹝ 柳家行 ﹞嫁其孤女,虽箱篋刀尺微物,悉手自閲视以付之。”《传记文学》1990年第2期:“他留有遗嘱,其内容据阅视者回忆:存折有500元钱,欠工友×××、×××多少多少,要还人家。”⒉检阅视察。宋 苏辙《论黄河东流札子》:“臣虽未尝閲视形势,然而朝廷大臣亦未尝按行其地,不可便以都水官吏为信也。”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蓟镇 近在輦轂下耳,请於塞垣无事之时,抽调镇兵一枝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