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快 [bǔ kuài]
1. 旧时官署里担任缉捕的差役。
英[runner (bailiff) seizing (ar resting) criminals in a feudal yamen in the days of old;]
捕快 引证解释
⒈ 即捕役。参见“捕役”。
引《红楼梦》第六八回:“咱们只去见官,省了捕快皂隶来拿。”
《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从来贼见捕快,犹如老鼠见猫一般,捕快问他,不敢不説实话。”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七章:“从黄昏前监狱中就来了十几名捕快,有的挂着腰刀,有的拿着木棍。”
国语词典
捕快 [bǔ kuài]
⒈ 衙门里担任缉拿人犯的差役。
引《醒世恒言·卷二〇·张廷秀逃生救父》:「侯同知晚上回府,便会同了众捕快,次日解官。」
《红楼梦·第六八回》:「咱们只去见官,省得捕快皂隶拿来。」
近侦探
捕快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侦探释义:⒈暗中探寻机密或案情:侦探敌情。⒉做侦探工作的人;间谍。
- 2.
巡捕释义:⒈清代总督、巡抚、将军的随从官名。分文武两种。⒉旧称租界中的警察。
- 3.
巡警释义:⒈执行巡逻任务的警察,主要负责维持治安。⒉旧时指警察。
- 4.
警员释义:警衔,低于警司。
- 5.
警察释义:⒈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人员。 包括户籍警察、司法警察、交通警察等。⒉见〖武装警察〗。
捕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快释义:捕快衙役。
- 2.
伙家释义:⒈伙伴,相与共事的人。 《黑籍冤魂》第十回:“捕快伙家听了,心里明白,便去寻着了捕快正身,告诉了他情节,带着几个人来捕这裁缝。”⒉对同辈人或同伴的称呼,犹言伙计。陆文夫《不平者》:“大队书记点起了烟,对 王二 和那个小青年说:‘伙家,你们两个也应该向 小汪 赔个礼!’”参见“伙伴”。
- 3.
名捕释义:⒈指名逮捕。犹言通缉。⒉有名的捕快。
- 4.
带比释义:谓以刑杖催逼。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况目下十年钱粮就在开徵,五六七八九年又经带比。正苦三空四尽,何能剜肉医疮?”《冷眼观》第十五回:“各州县接着这种严词限迫的檄文,只得斧头打钉钉入木,一层层的压下去,将承缉各捕快收禁的收禁,带比的带比,闹得县花厅上面一片数小板子的声音,终日不絶。”
- 5.
府快释义:府、县衙门中缉捕盗贼的差役。快,捕快。
- 6.
快壮释义:旧时称捕快衙役。
- 7.
急足释义:⒈指急行送信的人。⒉拘捕案犯的捕快。
- 8.
拏人释义:犹捕役,捕快。
- 9.
捉不良释义:唐 代缉捕盗贼的吏卒,犹后世的捕快。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五:“勅令 长安、万年 捉不良脊烂求贼,鼎沸三日不获。”
- 10.
海票释义:旧时官府捕人的证件。 犹今逮捕证。秦腔《游龟山》第六场:“这有何说,即出海票,捉拿奴才到案。”秦腔《游龟山》第六场:“着房里速出海票一张,即差捕快二班去到 龟山 捉拿你家少爷到案。”
- 11.
番快释义:番子;捕快。
- 12.
白捕释义:旧时捕快的助手。
- 13.
追擒释义:亦作“追禽”。 追赶捉拿。《宋书·王蕴传》:“事败,走鬭场,追禽,斩於 秣陵市。”《南史·循吏传·孙廉》:“有所讨逐,越境追禽。”《明史·宦官传一·郑和》:“和 力战,追擒之 喃渤利,并俘其妻子。”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失事》:“宜速遣马步捕快,会同营哨飞骑追擒。”《荡寇志》第九一回:“不乘此刻追擒 天彪,更待何时。”
- 14.
退卯释义:旧时官署吏役卯时到职谓之应卯,长官于卯时点名为点卯。故以“退卯”谓吏胥退役。清 叶兰《纪事新乐府》序:“﹝ 赵静甫 ﹞暴横致富,已退卯,朦捐县佐,犹贪其利,阴为把持。”《冷眼观》第十五回:“彼时有个老捕快,退卯居乡已有多年了。”
- 15.
道快释义:道台衙门的捕快。
- 16.
阴捕释义:便衣捕快。
- 17.
黑门坎儿释义:旧社会衙门中捕快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