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逸 [wáng yì]
1. 逃亡。
2. 指逃亡的人。
3. 散失。
5. 指散失的文字、书籍。
亡逸 引证解释
⒈ 逃亡。
引《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景崇 恐 匡赞 牙兵亡逸,欲文其面。”
⒉ 指逃亡的人。
引宋 秦观 《盗贼中》:“若此之类,与夫捕获亡逸赏罚之格,凡数十条,然皆画一之制也。”
⒊ 散失。
引《隋书·音乐志上》:“《晋中经部》,无復乐书;《别録》所载,已復亡逸。”
宋 刘麟 《<元氏长庆集>序》:“今之所见者,仅数十家而已,以是知 唐 人之文亡逸者多矣。”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书叙指南》:“《书叙指南》专为尺牘设,所引诸书,今多亡逸。”
⒋ 指散失的文字、书籍。
引《隋书·儒林传序》:“考正亡逸,研覈异同。”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徐诗》:“贞观 购亡逸, 蓬瀛 渐周旋。”
亡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亡逸释义:⒈逃亡。《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景崇 恐 匡赞 牙兵亡逸,欲文其面。”⒉指逃亡的人。宋 秦观《盗贼中》:“若此之类,与夫捕获亡逸赏罚之格,凡数十条,然皆画一之制也。”⒊散失。《隋书·音乐志上》:“《晋中经部》,无復乐书;《别録》所载,已復亡逸。”宋 刘麟《<元氏长庆集>序》:“今之所见者,仅数十家而已,以是知 唐 人之文亡逸者多矣。”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书叙指南》:“《书叙指南》专为尺牘设,所引诸书,今多亡逸。”⒋指散失的文字、书籍。《隋书·儒林传序》:“考正亡逸,研覈异同。”唐 陆龟蒙《
- 2.
删诗释义:指孔子删《诗》之说。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后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颖达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餘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孔子之时,已止此数,非自孔子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辽
- 3.
失欲释义:淫佚贪欲。谓放荡于声色游乐。《汉书·杜钦传》:“﹝礼﹞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女德不厌,则寿命不究於高年。《书》云‘或四三年’,言失欲之生害也。”颜师古 注:“《周书·亡逸篇》曰:‘惟湛乐之从,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谓逸欲过度则损寿也。‘失’读曰‘佚’。‘佚’与‘逸’同。”
- 4.
积滞释义:⒈积聚滞留。 《隋书·儒林传序》:“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覈异同,积滞羣疑,涣然冰释。”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榷盐书》:“淮 浙 官盐本轻而利重,虽有积滞,官未病也。”瞿秋白《赤都心史》三:“灰尘积滞扶梯,电灯有些破毁的,空空的一大间,疏疏朗朗排着几张极华美的锦椅。”⒉停滞;迟滞。宋 欧阳修《论史馆日历状》:“至於事在目今,可以详於见闻者,又以追修积滞,不暇及之。”明 唐顺之《廷试策》:“因选调积滞,设法疏通之,輒凭巡按考语,不復稽其实迹,録其罪状。”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故常有
- 5.
跋队斩释义:唐 末 朱全忠 在藩镇时所用的一种军法。 跋,通“拔”。《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初,帝在藩镇,用法严,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跋队斩,士卒失主将者,多亡逸不敢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