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与夺 与夺的意思
duó

与夺

简体与夺
繁体與奪
拼音yǔ duó
注音ㄩˇ ㄉ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ǔ yù yú,(1) 同“欤”。

duó,(1) 抢,强取。【组词】:抢夺。掠夺。巧取豪夺。强(qiāng )词夺理。(2) 争先取到。【例句】:夺得最后胜利。夺魁。夺冠(guàn )。(3) 冲开。【组词】:夺门而出。(4) 丧失,削除。【组词】:剥夺。褫夺(剥夺)。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5) 晃动。【组词】:光彩夺目。(6) 决定如何处理。【组词】:请予裁夺。(7) 漏掉(文字)。【例句】:第八行夺一字。

基本含义

指争夺、争抢。

与夺的意思

与夺 [yǔ duó]

1. 赐予和剥夺。

[ grant and deprive; ]

2. 奖励和惩罚。

[ award and punish; ]

与夺 引证解释

⒈ 赐予和剥夺;奖励和惩罚。

《左传·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
《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后汉书·符融传》:“三公所辟召者,輒以询访之,随所臧否,以为与夺。”
唐 韩愈 《孟东野失子》诗:“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女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

⒉ 决定;裁决。

《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传》:“值三主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后施行。”
《旧唐书·裴漼传》:“琰之 命书吏数人,连纸进笔,斯须剖断并毕,文翰俱美,且尽与夺之理。”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輒因中否而与夺之。”

⒊ 取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唐 白居易 《论考试进士事宜状》:“虽诗赋之间,皆有瑕病,在与夺之际,或可矜量。”
宋 王安石 《议服》:“礼之所与夺,刑之所生杀,皆於此乎权之。”

⒋ 得失。

《魏书·甄琛传》:“臣子所求,便为议上,都不復斟酌与夺,商量是非。”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与夺不汩其神者,至粹者也。”
宋 范仲淹 《答安抚王内翰书》:“尚有议论与夺,或失此机会卒无休兵之期,如更有沮败则用何道?”
明 高启 《北郭秋夜喜徐卿远来兼南游》诗:“与夺得丧未足较,惟有一贫聊復尔。”

⒌ 褒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附圣以居宗。”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爱憎出於方寸,与夺由其笔端。”


与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乖宜释义:失当。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至若与夺乖宜,是非失中,如 班固 之深排 贾谊 , 范曄 之虚美 隗嚣 ……或言伤其实,或拟非其伦。”《明史·潘荣传》:“政令乖宜,下民失所。”
    • 2.
      准格释义:⒈标准;准则。晋 葛洪《抱朴子·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準格。”晋 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六》:“故论法治之大体,必以圣人为準格;圣人之所务,必以大道通其法。”⒉犹言标准,规格。《新五代史·杂传·李怿》:“懌 笑曰:‘年少举进士登科,盖偶然尔。后生可畏,来者未可量,假令予復就礼部试,未必不落第,安能与英俊为准格?’”
    • 3.
      咨启释义:犹禀报。《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传》:“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后施行。”唐 牛僧孺《玄怪录·崔书生》:“某去,便当咨启,至期则皆至此矣。”明 高明《琵琶记·激怒当朝》:“恩官且听咨启:蔡状元 闻説皱眉,忠和孝,恩和义,念父母八十年餘,况已娶了妻室,再婚重娶非礼。”
    • 4.
      实覈释义:⒈核实。《后汉书·顺帝纪》:“三年春正月丙子,京师地震,汉阳 地陷裂。甲午,詔实覈伤害者,赐年七岁以上钱,人二千。”《后汉书·刘盘传》:“可申勑刺史、二千石,务令实覈,其有增加,皆使与夺田同罪。”⒉朴实。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桓谭 称文家各有所慕,或好浮华而不知实覈,或美众多而不见要约。”
    • 5.
      生杀与夺释义:同“生殺予奪”。《通典·职官三》:“《周官》内史掌王之八柄,爵禄廢置,生殺與奪,執國法及國令之貳以考政事。”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三:“对于这些种族奴隶,国家是操有生杀与夺之大权的。”
    • 6.
      褒贬与夺释义: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 7.
      贪冒释义:⒈贪得;贪图财利。《左传·成公十二年》:“诸侯贪冒,侵欲不忌。”《隋书·炀帝纪下》:“贪冒货贿,不知纪极。”唐 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仁者耻贪冒,受禄量所宜。”明 徐光启《漕河议》:“公忠廉直之官可得见长,贪冒闒茸之伦可得著罪。”⒉指贪图财利的人。《旧唐书·职官志二》:“较之优劣,而定其留放,所以正权衡,明与夺,抑贪冒,进贤能。”
    • 8.
      阁手释义:手闲搁着。形容一事不做。《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既而 萧道成 兼总军国,布置心膂,与夺自专,褚渊 素相凭附,秉(刘秉)与 袁粲 阁手仰成矣。”胡三省 注:“阁手者,高拱充位而无所为,两手若有所阁也。”
    • 9.
      陵忽释义:欺凌轻慢。《宋书·刘敬宣传》:“而 恭 以豪戚自居,甚相陵忽,牢之 心不能平。”宋 司马光《任守忠第三札子》:“总领近侍,委之差遣,而陵忽同列,与夺自恣。”《元典章·台纲一·内台》:“诸违御史臺指挥及上御史臺,诉不以实或诉讼人咆哮陵忽者,并行断罪。”《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元年》:“遵诲 凭藉父势,多所陵忽,尝论兵战事,遵诲 理屈,即拂衣起。”
    • 10.
      霹雳手释义:⒈断案的快手。 《旧唐书·裴漼传》:“州中有积年旧案数百道,崇义 促 琰之 使断之,琰之 命书吏数人,连纸进笔,斯须剖断并毕,文翰俱美,且尽与夺之理……由是大知名,号为‘霹靂手’。”宋 张耒《明道杂志》:“钱穆 内相本以文翰风流著称……因决一大滞狱,内外称之。会朝处,苏长公 誉之曰:‘所谓霹靂手也。’”明 于谦《昼夜长短》诗:“诉牒旁午来,剖断不留宿。虽非霹靂手,遇事颇神速。”⒉称能吏为“霹靂手”。宋 楼钥《送制帅林和叔归》诗:“姦胥及强吏,时用霹靂手。”⒊指才思敏捷,声名很大的人。茅盾《化悲痛为力量》

与夺(yud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与夺是什么意思 与夺读音 怎么读 与夺,拼音是yǔ duó,与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与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