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战 [bù zhàn]
1. 徒步作战。
步战 引证解释
⒈ 徒步作战。
引《后汉书·东夷传·东沃沮》:“﹝ 东沃沮 ﹞人性质直彊勇,便持矛步战。”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何愁功绩不成。”
清 张维屏 《三将军歌》:“夷兵入城公步战,枪洞公胸刀劈面。”
步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兵曹释义:⒈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汉 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唐 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后世或沿用此称。唐 韩愈《赠张童子序》:“又二年,益通二经,有司復上其事,繇是拜卫兵曹之命。”宋 高承《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兵曹》:“汉 公府掾史有兵曹,主兵事。司隶属官有兵曹从事史,郡国为使。北齐 同诸曹为参军。今又独置於 开封府 也。”⒉古代军中掌管作战部署的机构。三国 魏 曹操《步战令》:“诸部曲者,各自安部陈兵疏数,兵曹举白。”⒊指兵部。清 孔尚任《桃花扇·抚兵
- 2.
小康水平释义:指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已居中等程度但还不是十分富裕的状况。 邓小平说:“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中国“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800美元”。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 3.
步斗释义:⒈步罡踏斗。⒉步鬭:徒步战斗。
- 4.
短打武生释义:传统戏曲中脚色行当。 武生的一种。同长靠武生相对。着短装,穿薄底靴,兼用长兵器和短兵器,大都表现步战。表演上重矫捷、灵活。如京剧《三岔口》中的 任堂惠、《十字坡》中的 武松。
- 5.
都伯释义:⒈行刑人,刽子手。 《南史·恩倖传·茹法亮》:“即勒兵入尚书斩 萧令,两都伯力耳。”《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都伯,行刑者也,今谓之刽子。”⒉统领百人的军官。三国 魏 曹操《步战令》:“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有不进者,什长杀之;什长有不进者,都伯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