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得道 得道的意思
dào

得道

简体得道
繁体
拼音dé dào
注音ㄉㄜˊ ㄉ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é de děi,(1) 获取,接受。【组词】: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2) 适合。【组词】: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3) 满意。【组词】:得意。扬扬自得。(4) 完成,实现。【组词】: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5) 可以,许可。【例句】:不得随地吐痰。(6) 口语词(①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②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1) 必须,须要。【组词】:可得注意。(2) 极舒服,极适意。【例句】: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组词】:要不得。拿得起来。(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组词】:跑得快。香得很。

dào,(1) 路,方向,途径。【组词】:道路。铁道。志同道合。(2) 指法则、规律。【组词】: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组词】:道学。传道。修道。(4) 方法,办法,技术。【组词】:门道。医道。(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例句】: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组词】:会道门。一贯道。(8) 说,讲。【组词】: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9) 用语言表示情意。【组词】:道喜。道歉。道谢。(10) 线条。【组词】:铅笔道儿。(11)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12)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 量词。【组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14)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基本含义

指得到真理、道理,也可指达到某种境界或得到某种成就。

得道的意思

得道 [dé dào]

1. 指符合正义。

得道多助。

[ support a just cause; ]

2. 指道教、佛教修行达到非凡的境界。

[ excellent practice; ]

得道 引证解释

⒈ 古代道家谓顺应自然、与天合一的境界。

《庄子·知北游》:“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⒉ 泛指知晓事理。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无论什么人看来,都会觉得他是一位得道的圣者。”

⒊ 符合道义。参见“得道多助”。

《管子·法法》:“然则国何可无道,人何可无求。得道而导之,求贤而使之,将有所大期於兴利除害。”
《东观汉记·冯衍传》:“得道之兵,鼓不振尘。”

⒋ 佛教谓修行戒、定、慧三学而发断惑证理之智为得道,然后可以成佛。

《法华经·方便品》:“我今所得道,亦应説三乘。”
《南史·谢灵运传》:“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 灵运 前,成佛必在 灵运 后。”
唐 崔峒 《送真上人还兰若》诗:“得道云林久,年深暂一归。”
《西游记》第五四回:“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决不爱你托国之富,也不爱你倾国之容。”

⒌ 道教谓存神炼气有五时七候,第一候,宿疾并销,六情沉寂,名为得道,由此可成仙或长生。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上士得道,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 崑崙 ;下士得道,长生世间。”
宋 苏轼 《东坡志林·东坡昇仙》:“今謫 海南,又有传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復返者。”

⒍ 寻到道路。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 从 桓公 伐 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 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国语词典

得道 [dé dào]

⒈ 行事合于正道。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⒉ 寻获道路。

《韩非子·说林》:「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⒊ 道家指道术修炼完成。

《抱朴子·内篇·明本》:「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

⒋ 佛家谓证悟、解脱烦恼。

南朝陈·文帝〈大通方广忏文〉:「闻名者离尘,受持者得道。」


得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 2.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释义:见“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3.
      一人得道释义: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现在也含有贬义的意思,暗指裙带关系。
    • 4.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释义: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5.
      七真释义: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1)相传 汉 茅盈、茅固、茅衷 兄弟隐于 茅山 得道成仙,后 晋 之 杨羲、许穆、许翙 及 唐 之 郭崇真 皆于 茅山 得道,因合称“七真”。唐 陆龟蒙《和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之一:“一片轻帆背夕阳,望三峰拜七真堂。”自注:“三 茅、二 许、一 杨、一 郭,是为七真。”唐 齐己《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诗》悬《大雅》作,殿礼七真仪。”(2)指 张紫阳、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紫清、刘永年、彭鹤林 七人,称“南宗七真”。(3)指 马丹阳、邱长
    • 6.
      三花释义:⒈三花树的略称。⒉三辫;三片。⒊道教指人的精、气、神。⒋宋苏轼《三朵花》诗序:“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后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炼得道。
    • 7.
      三茅君释义: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茅衷。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后名 三茅山,简称 茅山,在今 江苏 句容县),得道成仙,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
    • 8.
      三茅释义:⒈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⒉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⒊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 9.
      丹台释义:⒈道教指神仙的居处。《艺文类聚》卷七八引《真人周君传》:“子名在丹臺玉室之中,何忧不仙?”唐 白居易《酬赵秀才赠新登科诸先辈》诗:“君看名在丹臺者,尽是人间修道人。”元 无名氏《翫江亭》第一折:“贫道德传於世,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登仙得道,名记丹臺,方得成道。”⒉指 吕洞宾 炼丹台。在今 杭州 北高峰 南。清 梁章鉅《浪迹丛谈·西湖纪游诗》:“更矜腰脚健,直躡 丹臺 巔。”⒊《史记·货殖列传》载,秦 时,蜀寡妇 清 守先人丹砂矿穴,擅其利而显富,秦始皇 许为贞妇而客遇之,为筑 女怀清台。后以“丹台”为寡
    • 10.
      乌号释义:⒈《淮南子·原道训》:“射者扞乌号之弓,弯棊卫之箭。 ”高诱注:“乌号,桑柘,其材坚劲,乌峙其上,及其将飞,枝必橈下,劲能復巢,乌随之,乌不敢飞,号呼其上。伐其枝以为弓,因曰乌号之弓也。一説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湖,得道而仙,乘龙而上,其臣援弓射龙,欲下黄帝,不能也。乌,於也;号,呼也。於是抱弓而号。因名其弓为乌号之弓也。”后以“乌号”指良弓。⒉表示对死者哀悼。⒊称人死亡的敬辞。
    • 11.
      乘龙佳婿释义: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佳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 12.
      乘龙快婿释义: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 13.
      了道释义:犹得道,悟道。
    • 14.
      二皇释义:⒈指 伏羲氏 和 神农氏。《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高诱 注:“二皇,伏羲、神农 也。”《文选·张衡<东京赋>》:“踵二皇之遐武,谁谓驾迟而不能属。”薛综 注:“二皇,伏羲、神农 也。”三国 魏 曹植《惟汉行》:“二皇称至化,盛哉 唐 虞 庭。”⒉二皇军,即二鬼子。陈登科《活人塘》十一:“步权 前年春在 下关 被二皇也打在腿上,他晓得门道。”
    • 15.
      仙圣释义:道家对得道成仙者或神仙的尊称。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 上清 之游,真天下伟观哉!夜有灯出四山,以千百数,谓之圣灯……其深信者,则以为仙圣之所设化也。”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壁皆当时所画,不能尽精。惟 隋 殿后壁十仙像为奇笔,丰臞妍怪,各各不同,非若近世绘仙圣者,一切为靡曼之状也。” 宋 王胄 《罗浮图志后跋》:“然洞天之本始,仙圣之源流,史传之纪载,幽居之隐沦,动植之灵异,前后之吟咏,不可以备知。”
    • 16.
      仙真释义:道家称昇仙得道之人。唐 李白《上云乐》诗:“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宋 晏殊《拂霓裳》词:“祷仙真。愿年年今日,喜长新。”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白云观》:“相传十八日夜内必有仙真下降,或幻游人,或化乞丐。”
    • 17.
      仙道释义:⒈谓成仙之道。⒉指修仙得道者。
    • 18.
      侥冀释义:侥望。 《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诚且愿保目前,不敢復有侥冀。”宋 洪迈《夷坚乙志·成都镊工》:“吾虽至愚,然闻得道者,非积阴功至行,不可侥冀。”
    • 19.
      元龙释义:⒈道教语。犹元阳。道教对“得道”的别称。⒉指皇帝。
    • 20.
      兵解释义:旧称学道者死于兵刃为“兵解”,意谓借兵刃解脱得道。晋 葛洪《神仙传·郭璞》:“敦(王敦)诛 璞 ……殯后三日,南州市人见 璞 货其平生服饰,与相识共语,非但一人。敦 不信,开棺无尸,璞 得兵解之道。”唐 黄滔《祭先外舅》:“愚輒疑道家有形全、气全、兵解、木解,考斯事矣,或其义也。”《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上人犹信《葬书》!”清 龚自珍《二十三祖二十七祖同异》:“天台 据 师子 兵解法絶,各禀攸闻,闕数四人,非摈之也。”

得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 2.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释义:见“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3.
      一人得道释义: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现在也含有贬义的意思,暗指裙带关系。
    • 4.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释义: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5.
      七真释义: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1)相传 汉 茅盈、茅固、茅衷 兄弟隐于 茅山 得道成仙,后 晋 之 杨羲、许穆、许翙 及 唐 之 郭崇真 皆于 茅山 得道,因合称“七真”。唐 陆龟蒙《和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之一:“一片轻帆背夕阳,望三峰拜七真堂。”自注:“三 茅、二 许、一 杨、一 郭,是为七真。”唐 齐己《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诗》悬《大雅》作,殿礼七真仪。”(2)指 张紫阳、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紫清、刘永年、彭鹤林 七人,称“南宗七真”。(3)指 马丹阳、邱长
    • 6.
      三花释义:⒈三花树的略称。⒉三辫;三片。⒊道教指人的精、气、神。⒋宋苏轼《三朵花》诗序:“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后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炼得道。
    • 7.
      三茅君释义: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茅衷。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后名 三茅山,简称 茅山,在今 江苏 句容县),得道成仙,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
    • 8.
      三茅释义:⒈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⒉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⒊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 9.
      丹台释义:⒈道教指神仙的居处。《艺文类聚》卷七八引《真人周君传》:“子名在丹臺玉室之中,何忧不仙?”唐 白居易《酬赵秀才赠新登科诸先辈》诗:“君看名在丹臺者,尽是人间修道人。”元 无名氏《翫江亭》第一折:“贫道德传於世,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登仙得道,名记丹臺,方得成道。”⒉指 吕洞宾 炼丹台。在今 杭州 北高峰 南。清 梁章鉅《浪迹丛谈·西湖纪游诗》:“更矜腰脚健,直躡 丹臺 巔。”⒊《史记·货殖列传》载,秦 时,蜀寡妇 清 守先人丹砂矿穴,擅其利而显富,秦始皇 许为贞妇而客遇之,为筑 女怀清台。后以“丹台”为寡
    • 10.
      乌号释义:⒈《淮南子·原道训》:“射者扞乌号之弓,弯棊卫之箭。 ”高诱注:“乌号,桑柘,其材坚劲,乌峙其上,及其将飞,枝必橈下,劲能復巢,乌随之,乌不敢飞,号呼其上。伐其枝以为弓,因曰乌号之弓也。一説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湖,得道而仙,乘龙而上,其臣援弓射龙,欲下黄帝,不能也。乌,於也;号,呼也。於是抱弓而号。因名其弓为乌号之弓也。”后以“乌号”指良弓。⒉表示对死者哀悼。⒊称人死亡的敬辞。
    • 11.
      乘龙佳婿释义: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佳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 12.
      乘龙快婿释义: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 13.
      了道释义:犹得道,悟道。
    • 14.
      二皇释义:⒈指 伏羲氏 和 神农氏。《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高诱 注:“二皇,伏羲、神农 也。”《文选·张衡<东京赋>》:“踵二皇之遐武,谁谓驾迟而不能属。”薛综 注:“二皇,伏羲、神农 也。”三国 魏 曹植《惟汉行》:“二皇称至化,盛哉 唐 虞 庭。”⒉二皇军,即二鬼子。陈登科《活人塘》十一:“步权 前年春在 下关 被二皇也打在腿上,他晓得门道。”
    • 15.
      仙圣释义:道家对得道成仙者或神仙的尊称。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 上清 之游,真天下伟观哉!夜有灯出四山,以千百数,谓之圣灯……其深信者,则以为仙圣之所设化也。”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壁皆当时所画,不能尽精。惟 隋 殿后壁十仙像为奇笔,丰臞妍怪,各各不同,非若近世绘仙圣者,一切为靡曼之状也。” 宋 王胄 《罗浮图志后跋》:“然洞天之本始,仙圣之源流,史传之纪载,幽居之隐沦,动植之灵异,前后之吟咏,不可以备知。”
    • 16.
      仙真释义:道家称昇仙得道之人。唐 李白《上云乐》诗:“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宋 晏殊《拂霓裳》词:“祷仙真。愿年年今日,喜长新。”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白云观》:“相传十八日夜内必有仙真下降,或幻游人,或化乞丐。”
    • 17.
      仙道释义:⒈谓成仙之道。⒉指修仙得道者。
    • 18.
      侥冀释义:侥望。 《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诚且愿保目前,不敢復有侥冀。”宋 洪迈《夷坚乙志·成都镊工》:“吾虽至愚,然闻得道者,非积阴功至行,不可侥冀。”
    • 19.
      元龙释义:⒈道教语。犹元阳。道教对“得道”的别称。⒉指皇帝。
    • 20.
      兵解释义:旧称学道者死于兵刃为“兵解”,意谓借兵刃解脱得道。晋 葛洪《神仙传·郭璞》:“敦(王敦)诛 璞 ……殯后三日,南州市人见 璞 货其平生服饰,与相识共语,非但一人。敦 不信,开棺无尸,璞 得兵解之道。”唐 黄滔《祭先外舅》:“愚輒疑道家有形全、气全、兵解、木解,考斯事矣,或其义也。”《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上人犹信《葬书》!”清 龚自珍《二十三祖二十七祖同异》:“天台 据 师子 兵解法絶,各禀攸闻,闕数四人,非摈之也。”

得道造句

1.某人当官后,亲戚们都沾了光,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2.静闲师太果然是一尘不染的得道高人,言行蕴涵禅机。

3.老张是个大公无私的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家都支持他当厂长。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5.如今世界上,坚持和平与发展者必然是得道多助,推行霸权者必然是失道寡助。

6.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当局长,还是因为他有当县长的姨父。

7.他刚上任,亲戚们也跟着神气起来,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8.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能做那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

9.物价像吹断了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

10.亲人是大山给我们依靠,亲人是路灯为我们指明方向,亲人是书籍让我们懂得道理。

11.静閒师太果然是一尘不染的得道高人,言行蕴涵禪机。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3.一块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皿,则没有用处;一个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则不能成为人才。

14.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5.古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作“鸡犬皆仙”。

16.战争中正义的一方总是得道多助。

17.他当了县长以后,他全家都神气活现起来,大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势。

得道(ded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得道是什么意思 得道读音 怎么读 得道,拼音是dé dào,得道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得道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