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土龙 土龙的意思
lóng

土龙

简体土龙
繁体土龍
拼音tǔ lóng
注音ㄊㄨˇ ㄌ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ǔ,(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组词】:土壤。黄土。(2) 疆域。【组词】:国土。领土。(3) 本地的,地方性的。【组词】:故土。(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例句】: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组词】:土气。(6) 未熬制的鸦片。【组词】:烟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组词】:土族。(9) 姓。

lóng,(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组词】: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组词】:恐龙。(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组词】:龙颜。龙体。龙袍。(4) 姓。

基本含义

指没有实力、没有本领或者没有见识的人。

土龙的意思

土龙 [tǔ lóng]

1. 用土制成的龙。古代用以乞雨。蚯蚓的别称。鼍的别称。见陆佃《埤雅·释鱼》引宋·李石《续博物志》。

土龙 引证解释

⒈ 用土制成的龙。古代用以乞雨。

《淮南子·说山训》:“圣人用物,若用朱丝约芻狗;若为土龙以求雨。”
汉 王充 《论衡·乱龙》:“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
《后汉书·礼仪志中》:“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闭诸阳,衣皁,兴土龙,立土人,舞僮二佾,七日一变,如故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易·文言·传》称‘云从龙’,故 董仲舒 祈雨法召以土龙,此世俗之説所本也。”

⒉ 蚯蚓的别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蚯蚓》:“术家言蚓可兴云,又知阴晴,故有土龙、龙子之名。”

⒊ 鼉的别称。见 陆佃 《埤雅·释鱼》引 宋 李石 《续博物志》。


国语词典

土龙 [tǔ lóng]

⒈ 以土塑制的龙,为古代祈雨所用。

《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闭诸阳,衣皂,兴土龙。」

⒉ 蚯蚓的别名。参见「蚯蚓」条。


土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云骥释义:⒈指传说中行雨的龙。唐 李峤《晚秋喜雨》诗:“服闲云驥屏,宂术土龙修。”⒉天马。对皇帝所赐之马的美称。唐 元稹《谢恩赐告身衣服并借马状》:“忽降天书,乍乘云驥。”⒊喻俊才。宋 黄机《木兰花慢·为同年赵必达寿》词:“况地望既华,天资更伟,云驥行空。年少才名蜚动。”
    • 2.
      云龙释义:⒈云和龙。汉 王充《论衡·乱龙》:“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五代 齐己《春雨》诗:“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前蜀 杜光庭《天册巡官何文济为东院生日斋词》:“犹风虎以相须,若云龙而感契。”⒉《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宋 陆游《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明 张居正《圣母图赞·庆都毓圣》:“元云入户,赤龙在宫,遂开景运,万国时雍,济济岳牧
    • 3.
      句芒释义:古代传说中的主木之官。又为木神名。《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帝 大皥,其神 句芒。”郑玄 注:“句芒,少皥氏 之子曰 重,为木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木正曰 句芒。”唐 张碧《游春引》:“句芒 爱弄春风权,开萌发翠无党偏。”清 姚燮《岁暮》诗:“救荒莫补书生策,默祷 句芒 验土龙。”
    • 4.
      朱丝释义:⒈红色的丝绳。 《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侯 伐 齐,将济 河,献子 以朱丝繫玉二瑴而祷。”《淮南子·说山训》:“圣人用物若用朱丝约芻狗,若为土龙以求雨。”章炳麟《驳神我宪政说》:“今假众乐之言,以文饰其帝国主义,是犹借兼士之名,以文饰其兼併主义,墨 孟 有知,必縈以朱丝,攻以雷鼓无疑也。”⒉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唐 刘禹锡《调瑟词》:“朱丝二十五,闕一不成曲。”清 唐孙华《种树》诗:“珍材伐琴瑟,清音发朱丝。”⒊借指琴瑟。唐 元孚《送李四校书》诗:“朱丝写别鹤泠泠,诗满红笺月满庭。”宋 苏轼《渚宫》诗
    • 5.
      龙媒释义:⒈《汉书·礼乐志》:“天马徠龙之媒。”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言天马者乃神龙之类,今天马已来,此龙必至之效也。”后因称骏马为“龙媒”。⒉喻俊才。⒊指土龙。迷信者用土制成龙状,以为可招诱真龙来降雨。⒋唐御马厩六闲之一。

土龙(tul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土龙是什么意思 土龙读音 怎么读 土龙,拼音是tǔ lóng,土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土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