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ái,(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组词】:白色。白米。(2) 明亮。【组词】:白昼。白日做梦。(3) 清楚。【组词】:明白。不白之冤。(4) 纯洁。【组词】:一生清白。白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组词】:空白。白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组词】:白忙。白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组词】:白吃白喝。(8) 陈述。【组词】: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组词】:白话文。(10) 告语。【例句】:告白(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例句】: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例句】:白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组词】:白匪。白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组词】:白族。白剧。(15) 姓。
háo,(1) 细长而尖的毛。【组词】:毫毛。毫发(fà)。毫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毫。(2) 指毛笔。【组词】:挥毫。毫素。(3)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组词】:头毫。二毫。(4)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5)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6)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组词】:毫不费力。毫无二致。(7)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例句】:毫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1. 白毛。
2. 亦作“白毫相”。
3. 泛指白色的光芒。
5. 指毛笔。
⒈ 白毛。
引晋 王嘉 《拾遗记·春皇庖牺》:“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鬚垂委地。”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左耳有一白毫,长二尺餘。”
唐 皮日休 《公斋四咏·小桂》:“叶彩碧髓出,花状白毫蕤。”
⒉ 见“白毫相”。
⒊ 泛指白色的光芒。
引宋 苏轼 《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
⒋ 指毛笔。
引宋 黄庭坚 《林为之送笔戏赠》诗:“病在惜白毫,往往半巧拙。”
⒈ 大丈夫三十二相之一。相传佛陀的两眉间有白色的毫毛,右旋宛转。
引《经律异相·卷四》:「太子有三十二相:一、体躯金色。二、顶有肉髻。三、其发绀青。四、眉间白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