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索 [xuān suǒ]
1. 皇帝下旨,向有司索取钱财用物。
2. 犹索取。
4. 犹宣唤。
宣索 引证解释
⒈ 皇帝下旨,向有司索取钱财用物。
引唐 李德裕 《奏缭绫状》:“臣昨缘宣索,已具军资岁计及近年物力闻奏,伏料圣慈,必垂省览。又奉詔旨,令织定罗纱袍段及可幅盘絛繚綾等一千匹。伏读詔书,倍增惶灼。”
《新唐书·李石传》:“赐京畿一岁租;停方镇正、至、端午三岁献,以其直代百姓配緡;天下非药物茗果,它贡悉禁;又罢宣索营造。”
《元典章·圣政一·恤站赤》:“各处岁贡方物,有司自有额例,其餘非奉宣索不得擅进。”
⒉ 犹索取。 靳荣藩 辑注谓“主人”二句“当是 维久 邀 梅村 作画,而 梅村 即向 维久 索 敏 之画兰也。”
引清 吴伟业 《画兰曲》:“主人邀我图山色,宣索传来画兰笔。轻移牙尺见匀牋,侧偃银毫怜吮墨。”
⒊ 犹宣唤。 元 宋无 《宫词》之一:“月照芙容水殿秋, 仙韶 一曲奏《凉州》。
引高皇 尚爱梨园舞,宣索当年 菊部头。”
原注:“一日宫中曲舞不称旨,提举官奏曰:‘此非 菊部头 不可。’于是宣唤再入。”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大学士暮出,钥其门,匙悬门上,恐禁中不时有宣索也。”
宣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召雇释义:唐 代官府为强迫百姓纳税服役而巧立之名目。 《新唐书·食货志二》:“復有‘进奉’、‘宣索’之名,改科役曰‘召雇’,率配曰‘和市’,以巧避微文,比 大历 之数再倍。”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强令民众服役叫做召雇。”
- 2.
宣索释义:⒈皇帝下旨,向有司索取钱财用物。 唐 李德裕《奏缭绫状》:“臣昨缘宣索,已具军资岁计及近年物力闻奏,伏料圣慈,必垂省览。又奉詔旨,令织定罗纱袍段及可幅盘絛繚綾等一千匹。伏读詔书,倍增惶灼。”《新唐书·李石传》:“赐京畿一岁租;停方镇正、至、端午三岁献,以其直代百姓配緡;天下非药物茗果,它贡悉禁;又罢宣索营造。”《元典章·圣政一·恤站赤》:“各处岁贡方物,有司自有额例,其餘非奉宣索不得擅进。”⒉犹索取。清 吴伟业《画兰曲》:“主人邀我图山色,宣索传来画兰笔。轻移牙尺见匀牋,侧偃银毫怜吮墨。”靳荣藩 辑注谓“
- 3.
屑越释义:轻易捐弃;糟踏。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民所以襁负如流而至者,以所天在此故也。而有司曾无爱吝,屑越如此。”胡三省 注:“屑越,犹言狼籍而弃之也。”《明史·外戚传·万贵》:“贵 每见诸子屑越赐物,輒戒曰:‘官所赐,皆著籍。他日復宣索,汝曹将重得罪。’”清 褚人穫《坚瓠秘集·辇送石刻》:“盖 右军 秀杰之笔,照耀天地,不惟蛮貉通知宝爱,即勋名忠耿之老,亦不容屑越於颠沛时也。”
- 4.
市食释义:⒈商店出售的食品。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食店》:“市食点心,凉暖之月,大概多卖。”宋 周密《武林旧事·乾淳奉亲》:“太上宣索市食,如 李婆婆 杂菜羹、贺四 酪面、臟三 猪胰、胡饼、戈家 甜食等数种。”⒉买食物。宋 倪恩《经鉏堂杂志·衣食》:“衣弊而人必笑,故善处贫者节食以完衣,不善处贫者典衣而市食。”
- 5.
菊部头释义:宋高宗 时宫中伶人有 菊夫人 者,人称“菊部头”。 宋 周密《齐东野语·菊花新曲破》:“思陵 朝,掖庭有 菊夫人 者,善歌舞,妙音律,为 仙韶院 之冠,宫中号为 菊部头。”元 宋无《宫词》:“高皇 尚爱梨园舞,宣索当年 菊部头”。后因以“菊部”为戏班或戏曲界的泛称。清 赵翼《青山庄歌》:“法曲犹传菊部筝,新腔催打花奴鼓。”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萧蛰庵》:“萧 故豪侈,得幛,即大徵菊部,流连数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六篇:“陈森书 号 少逸,道光 中寓居 北京,出入菊部中,因拾闻见事为书三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