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 [kuì yáng]
1. 皮肤或粘膜坏死脱落后形成的组织缺损。主要原因是局部感染、外伤、血液循环障碍、营养功能失调或神经系统反射性营养障碍等。
例胃溃疡。
英[ulcer;]
溃疡 引证解释
⒈ 皮肤或黏膜的表皮坏死脱落后形成的缺损。
引《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贾公彦 疏:“溃疡,癕而含脓血,已溃破者。”
例如:小腿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国语词典
溃疡 [kuì yáng]
⒈ 消化道、内脏或肌肉等组织,因为破损而产生伤口或空洞。形成溃疡的原因,主要有物理性刺激,如烧灼、重压。化学性刺激,如酸、碱等。生物性刺激,如细菌、霉菌等。
溃疡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愈合释义:(伤口)长好:等伤口愈合了才能出院。
溃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疳释义:性病,分硬性和软性两种。硬下疳是梅毒初期,生殖器、舌、唇等形成溃疡,病灶的底部坚硬而不痛。软下疳在生殖器外部形成溃疡,病灶的周围组织柔软而疼痛。
- 2.
冻疮释义:身体表面受低 温影响致使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病变。是一种较轻的冻伤。常发生于手指、脚趾、耳、手背,主要症状 是红肿、发痒、溃疡等。
- 3.
口炎释义:口腔黏膜发炎的病。症状是黏膜红肿,疼痛,有时局部形成溃疡。多由消化不良,感染病菌等引起。
- 4.
口疮释义:⒈一种口腔黏膜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病因不明。主要症状是口腔黏膜上反复出现圆形浅表溃疡,剧痛,一般十日可愈。⒉中医病证名。心火虚热所致。症状同。
- 5.
口疳释义:中医学病名。指小儿疳积日久,阴液亏耗,虚火内炽所引起的口腔黏膜溃疡。
- 6.
口颊坏疽释义:即走马疳。小儿急性病,常由麻疹、猩红热等传染病引起,症状是口腔黏膜部分组织溃疡,发黑,坏死,并向外溃烂,严重时发生昏迷。也叫走马牙疳或牙疳。
- 7.
咽峡炎释义:一种口或咽喉严重的炎性或溃疡性病态。
- 8.
大疮释义:俗称梅毒。 软性下疳等性病在身体表面上形成的溃疡。
- 9.
急性肛裂释义:急性肛裂属于肛肠疾病的一种,是指肛管皮肤裂口新鲜,尚未形成慢性溃疡,无肛乳头肥大和哨兵痔,无栉膜带形成,疼痛相对较轻,疼痛时间较短的病证。
- 10.
性病释义:也叫花柳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播的疾病。有梅毒、淋病、软下疳和腹股沟淋巴肉芽肿四种。病原体分别是螺旋体、细菌等。症状和病变多首先出现在生殖器部位。如梅毒有硬下疳、梅毒疹、溃疡等。
- 11.
植皮释义:将皮肤移植于缺损部或大的溃疡面,防止创面感染,促使早期愈合。一般使用自体皮肤,在大面积烧伤时,也常移植他人或动物皮肤以及人造皮肤。
- 12.
毒疮释义:皮肤上带有毒性的肿烂溃疡病。
- 13.
溃烂释义:伤口或发生溃疡的组织由于病菌的感染而化脓。
- 14.
溃疡释义: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缺损、溃烂。常合并慢性感染,可能经久不愈。如胃溃疡、口腔溃疡等。
- 15.
灌脓释义:伤口或发生溃疡的组织由于病菌的感染而化脓。
- 16.
牙疳释义:中医病名。 又名“烂牙疳”、“走马疳”。牙龈溃疡出血。
- 17.
狼疮释义:皮肤病,病原体是结核杆菌,多发生在面部,症状是皮肤出现暗红色的结节,逐渐增大,形成溃疡,结黄褐色痂,常形成瘢痕。
- 18.
疡微释义:溃疡。
- 19.
疮肿释义:疮疖溃疡之疾。
- 20.
组织液释义:⒈促进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 存在于组织的空隙间,是由血浆经过毛细管壁过滤进入组织空隙而形成的。⒉用动植物的某些组织制成的液体药剂。注射到人体内能治疗某些慢性病。例如用胎盘制成的组织液能治神经衰弱、胃溃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