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朝 [shí cháo]
1. 谓依四时而朝见。随时朝见。
时朝 引证解释
⒈ 谓依四时而朝见。
引《公羊传·桓公元年》:“诸侯时朝乎天子。”
何休 注:“时朝者,顺四时而朝也。”
⒉ 随时朝见。
引《晏子春秋·杂上十一》:“於是令刖跪倍资无征,时朝无事也。”
张纯一 校注:“不必有事,随时可朝。”
时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会释义:⒈不领会;不知道。唐 元稹《进田弘正碑文状》:“臣若苟务文章,广徵经典,非唯将吏不会,亦恐 弘正 未详。”宋 周邦彦《南乡子》词:“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⒉不可能。明 康湋川《粉蝶儿·寄寿康对山太史》套曲:“也不索门栽五柳,也不索湖泛扁舟,利和名自不会挂心头。”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这样做,基本方向是不会错的。”⒊谓不以时朝见天子。太平天囯 洪仁玕《资政新篇》:“或如 唐太宗 之责 尉迟恭 以 汉高 故事,或如 汉文 之责 吴 不会而赐杖以愧之,亦保全之一道也。”
- 2.
中单释义:⒈亦作“中禪”。古时朝服、祭服的里衣。⒉泛指汗衫。
- 3.
五虎释义:⒈指 明 代宦官 魏忠贤 私党中的五个文臣。《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内外大权一归 忠贤 ……外廷文臣则 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 主谋议,号五虎。”⒉指 南明 桂王 时与锦衣指挥使 李元胤 结党揽权的五个官员。《明史·严起桓传》:“时朝政决於 成栋 子 元胤,都御史 袁彭年,少詹事 刘湘客,给事中 丁时魁、金堡、蒙正发 五人附之,揽权植党,人目为五虎。”
- 4.
享眺释义:⒈同“享覜”。 ⒉谓行享礼时朝见主国之君。
- 5.
享覜释义:谓行享礼时朝见主国之君。《左传·昭公五年》:“朝聘有珪,享覜有璋。”杜预 注:“既朝聘而享见也。”孔颖达 疏:“覜,见也。谓行享礼以见主国之君也。”参见“享礼”。
- 6.
伴食释义:⒈倍同进食。唐 时朝会毕,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食,后遂以指居宰辅之位而无所作为。《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伴食故臣,生无錙銖之劳,没乃论定策之功。”⒉陪衬,虚设。梁启超《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然今之置此职,不过位置羸老恋栈之闲员,除列席之军机大臣外,自餘皆伴食也。”
- 7.
内朝官释义:旧时朝官有内朝外朝之分。大体属于丞相系统的正规官职称外朝官,君主的近臣称内朝官。也叫中朝官。
- 8.
初事释义:犹故事。惯例成规。《仪礼·觐礼》:“某日伯父帅乃初事。” 贾公彦 疏:“初犹故者,以其四时朝覲,自是寻常,故使恒循故事之常也。”
- 9.
制则释义:⒈法度。《南史·王俭传》:“时朝仪草创,衣服制则,未有定準。”⒉制定法度。 章炳麟 《与简竹居书》:“中 唐 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 10.
券马释义:宋 时朝廷从边境收购马匹的一种方式。 宋 欧阳修《论监牧札子》:“若国家广捐金帛,则券马利厚,来者必多。”《宋史·兵志十二》:“凡收市马,戎 人驱马至边,总数十、百为一券,一马预给钱千,官给芻粟,续食至京师,有司售之,分隶诸监,曰券马。”
- 11.
吴儿释义:⒈吴 地少年。 《晋书·隐逸传·夏统》:“充(贾充)等各散曰:‘此 吴 儿是木人石心也。’”宋 梅尧臣《陪泛西湖》诗:“船学 吴 儿刺,吟稀 楚 老新。”元 萨都剌《和王本中直台书事》诗之二:“近曾夜直南臺上,学得 吴 儿《白苧歌》。”清 陈裴之《香畹楼忆语》:“弦絶阳春之音,金迷长夜之饮,而木石 吴 儿,且将以不入耳之言,来劝勉。”⒉对 吴 人的蔑称。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时朝廷方欲招怀荒服,待 吴 儿甚厚,褰裳渡於 江 者,皆居不次之位。”一本作“吴人”。参见“吴子”。
- 12.
哀告宾伏释义:哀求饶恕,愿意服从。[宾伏:古代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服从;后指顺从、归顺。] 书证:元•;佚名《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右支吾,紧慢相逐,跪在街衢,哀告宾伏。”
- 13.
哀告宾服释义: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 14.
四辈释义:⒈主持四时助祭的诸侯之长。 《公羊传·桓公元年》“诸侯时朝乎天子”汉 何休 注:“王者亦贵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职,故分四方诸侯为五部,部有四辈,辈主一时。”⒉众人,四方之人。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僧竺昙盖》:“汉 沙门 竺曇盖,秦郡 人也。真确有苦行,持鉢振锡,取给四辈。”唐 刘禹锡《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十方四辈,瞻礼於斯。”元 范梈《奉寄翰林邓侍讲》诗:“闭门读书古都市,四辈冠盖方隆隆。”⒊佛教语。指佛、菩萨、圆觉、声闻。《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夫佛以谦卑自牧
- 15.
多门释义:谓颁令之处很多。 《左传·襄公三十年》:“﹝ 陈 ﹞政多门。”杜预 注:“政不由一人。”《左传·昭公十三年》:“晋 政多门。”杜预 注:“政不出一家。”《宋书·王玄谟传》:“时朝政多门,玄谋 以严正不容,徙 青 冀 二州刺史。”《南史·梁纪上》:“‘六贵’……‘八要’,及舍人 王咺之 等四十餘人,皆口擅王言,权行国宪。帝谓 张弘策 曰:‘政出多门,乱其阶矣。’”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明皇 召诸学士宴於便殿,因酒酣,顾 李白 曰:‘我朝与 天后 之朝何如?’白 曰:‘天后 朝政出多门,国由姦倖
- 16.
宗遇释义:原为诸侯每年夏、冬朝见天子之称,亦泛指诸侯以时朝见天子。 《周礼·春官·典瑞》:“以朝覲宗遇会同于王。”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侯氏见于天子,春曰朝,夏曰宗,秋曰覲,冬曰遇。”汉 贾谊《新书·辅佐》:“典方典容仪,以掌诸侯、远方之君,譔之班爵、列位、轨伍之约,朝覲、宗遇、会同、享聘、贡职之数。”
- 17.
得君释义:谓得到君主的信任重用。《孟子·公孙丑上》:“管仲 得君,如彼其专也。”赵岐 注:“管仲 得遇 桓公,使之专国政如彼。”《新唐书·虞世南传》:“世基 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 世南 躬贫约,一不改。”宋 岳珂《桯史·杨艮议命》:“时 韩平原 得君,权震天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八年》:“一时朝士见 惠卿 得君,谓可倾 安石 以媚 惠卿,遂更朋附之。”
- 18.
心府释义:心中;心。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义解三·道融》:“迄至立年,方解英絶,内外经书,闇游心府。”《隋书·高祖纪下》:“王公卿士,每日闕庭,刺史以下,三时朝集,何尝不罄竭心府,诫勅殷勤。”《再生缘》第六六回:“心府冲融方寸静,暗暗的,前思復想细评章。”丁玲《在医院中》三:“然而在心府里,三个人同样讨厌着那善于周旋的女人。”
- 19.
折挫释义:⒈亦作“折剉”。 亦作“折銼”。挫折;挫败;挫伤。《韩非子·八说》:“甲兵折挫,士卒死伤,而贺战胜得地者,出其小害,计其大利也。”《旧唐书·史宪诚传》:“宪诚 尝遣驍将至闕下,恣为张大。宰相 韦处厚 以语折剉之。”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只因为 英布 自恃英勇无敌,怕他有藐视 汉 家之心,故以此折挫其鋭气。”⒉压制;抑制。《隋书·梁毗传》:“但 素 任寄隆重,多所折挫,当时朝士无不慴伏。”唐 柳宗元《与杨诲之第二书》:“当时志气类足下,时遭訕駡詬辱……虽甚自折挫,然已得号为狂疎人矣。”⒊折磨。宋
- 20.
招附释义:招之使依附。《后汉书·班超传》:“若出屯 楼兰,足以招附其心。”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韦太尉皋 镇 西川,亦二十年,降 土蕃 九节度,擒 论莽热 以献,大招附西南夷。”《宋史·曹克明传》:“玉 所向力战,屡败蛮军。是时朝廷意在招附,数詔諭 克明,而 克明 亦惮深入,屡移文止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