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垂 [sān chuí]
1. 犹三边。指东、西、南三方边疆。
3. 犹三边。指东、南、北三方边疆。
三垂 引证解释
⒈ 犹三边。指东、西、南三方边疆。
引《文选·扬雄<羽猎赋>》:“虽颇割其三垂,以赡齐民。”
李善 注:“三垂,谓西方、南方、东方。”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今三垂已平,唯北边未定。”
⒉ 犹三边。指东、南、北三方边疆。
引《汉书·诸侯王表序》:“诸侯比境,周帀三垂。”
颜师古 注:“三垂,谓北、东、南也。”
三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宁乂释义:安定太平。宋 苏轼《明堂赦文》:“赖帝貺临,海寓寧乂。三垂之兵靡警,万邦之年屡丰。”
- 2.
帐下释义:⒈营帐中。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樊噲 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 噲,噲 直撞入,立帐下。”唐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清 严遂成《三垂冈》诗:“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樽前老泪多。”⒉指将帅的部下。《后汉书·董卓传》:“韩遂 走 金城 羌 中,为其帐下所杀。”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 刘靖 ﹞乃使帐下 丁鸿 督军士千人,以 嘉平 二年立遏于水。”唐 王维《献始兴公》诗:“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清 吴伟业《临江参军》诗:“日暮箭鏃尽,左右刀鋋集,帐
- 3.
扞御释义:防御;抵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 周。召穆公 亦云。”汉 蔡邕《黄钺铭》:“始受旄鉞金鼓之任,扞御三垂。”《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李嗣昭 与 李嗣源 夜入 汴 军,斩将搴旗,敌人扞御不暇,自相惊扰。”明 宋濂《故朝列大夫苏公墓志铭》:“煦嫗扞御一以恩,设心不让 汉 吏循。”
- 4.
朱梁释义:指 五代 后梁。为 朱温 所建,故称。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朱梁 开平 三年大明节,百官始行香祝寿。”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海珊 自负咏古为第一,余读之果然。《三垂冈》云:‘英雄立马起 沙陀,奈此 朱梁 跋扈何!’”
- 5.
百年诗释义:亦称“百年歌”。 乐府诗的一种。晋 陆机 所创,记述从幼小到耄老的状况。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百年诗》,起总角至百年,歷述其幼小、丁壮、耆耄之状,十岁为一首。陆士衡 至百二十时也。”唐 冯贽《云仙杂记·百年歌》:“李观 作《百年歌》,王湜 请其法。”《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下》:“克用(李克用)破 孟方立 于 邢州,还军 上党,置酒 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悽愴。”
- 6.
碧螺释义:指少女的一种螺壳状发髻。宋 王珪《宫词》:“十三垂髻碧螺鬆,学舞经年后苑中。”
- 7.
边尘释义:⒈边地的尘土。唐 岑参《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诗:“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明 冯梦龙《精忠旗·逆桧南归》:“双袖染边尘,回首关津,受恩深,处假为真。”清 方文《偕蒋穆之登金山怀龙友先生》诗:“边尘一起飞黄叶,岸柳重攀变緑枝。”⒉代称边境战事。《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新城 太守 孟达 反,詔驃骑将军 司马宣王 讨之”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今者海内清定,万里一统,三垂无边尘之警,中夏无狗吠之虞。”唐 戴叔伦《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诗:“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清 陈梦雷《赠臬宪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