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散地 散地的意思
sàn

散地

简体散地
繁体
拼音sàn dì
注音ㄙㄢˋ ㄉ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àn sǎn,(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组词】: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2) 分布,分给。【组词】:散布。散发(fā)。天女散花。(3) 排遣。【组词】:散心。散闷(mèn)。(4) 解雇。【例句】: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1) 没有约束,松开。【组词】: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2) 分开的,分离的。【组词】: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3) 零碎的。【组词】:散碎。散装。散页。(4) 中医称药末。【组词】:散剂。丸散膏丹。

dì de,(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例句】: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组词】:地质。地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组词】:陆地。地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组词】: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组词】:地区。此地。(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组词】:地板。地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组词】:地点。目的地。(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组词】:易地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组词】:见地。境地。心地。(10) 底子。【组词】:质地。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组词】:慢慢地走。

基本含义

指人群或物品分散在广阔的地方。

散地的意思

散地 [sàn dì]

1. 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

散地 引证解释

⒈ 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

《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李筌 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
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 何延锡 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明爻通变》:“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则 吴 越 何患乎异心。”
《新唐书·元载传》:“大历 八年, 吐蕃 寇 邠寧,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

⒉ 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

唐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慙清时。”
宋 曾巩 《奏乞复吴中复差遣状》:“况 中復 年未当退,又无疾病,处之散地,众谓非宜。”
《明史·林聪传》:“学士 商輅 言 聪 敢言,不宜置之散地。”


国语词典

散地 [sàn dì]

⒈ 闲散的地位。

唐·岑参〈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惭清时。」
《资治通鉴·卷二四二·唐纪五十八·穆宗长庆二年》:「谏官争上言:『时未偃兵,度有将相全才,不宜置之散地。』」

⒉ 士卒易于逃散的地方。

《史记·卷九一·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 诸侯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余皆走,安能相救!」


散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保定市释义:在河北省中部、京广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民国时曾为河北省省会。1948年设市。人口668万(1995年)。为河北省中部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工业中心之一。有大慈阁、莲花池等名胜古迹。
    • 2.
      包头市释义: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南临黄河,北依大青山。 蒙古语为“包克图”,意为“有鹿的地方”。1938年设市。人口1268万(1995年)。为中国华北地区牲畜、毛皮和粮食、药材的重要集散地。有著名的包头钢铁公司,为中国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有“草原钢城”之称。
    • 3.
      口皮释义:内蒙古 所产之兽皮。 因其以 张家口 为集散地,故名。
    • 4.
      呼和浩特释义: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位于自治区中部,市区面积206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5万。在京包线上,是自治区政治、文化中心及中部物资集散地。
    • 5.
      安顺市释义:在贵州省西部、贵昆铁路线上。 1958年始设市。人口728万(1995年)。向为贵州至云南间的交通要冲和贵州省西部物资集散地,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名胜古迹有文庙龙柱及西秀山七级石塔等。
    • 6.
      寄治释义:⒈谓假托公义之名。《汉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并作威福,击断自恣,行污而寄治,身私而託公,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颜师古 注:“寄,託也。内为污私之行,外託治公之道也。”⒉地方官署侨居他地。《宋书·州郡志一》:“宋 末失 淮北,侨立 兗州,寄治 淮阴。”《新唐书·元载传》:“初,四镇 北庭 行营节度使寄治 涇州,大历 八年,吐蕃 寇 邠寧,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蔡东藩《后汉演义》第八五回:“孙权 命 瑜 领 南郡 太守,屯兵 江陵;程普 领 江
    • 7.
      惠州释义:广东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在广州东120公里,面积419平方公里。是东江流域物资集散地。
    • 8.
      散坐释义:⒈宴会结束,宾客离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当下一面吃酒,一面谈了一席话,酒也够了,菜也残了,撒了出去,大家散坐。”⒉随便而坐;零散地坐。《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众客散坐,或凭栏看书,或啜茗闲谈。”《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一时撤酒添羹,闔席饭罢,散坐闲谈了几句,张太太 便告辞回家。”
    • 9.
      散地释义:⒈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李筌 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何延锡 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三国 魏 王弼《周易略例·明爻通变》:“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则 吴 越 何患乎异心。”《新唐书·元载传》:“大历 八年,吐蕃 寇 邠寧,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⒉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唐 岑参《虢中酬陕西
    • 10.
      散落释义:⒈分散地往下落:花瓣散落了一地。⒉分散;不集中:草原上散落着数不清的牛羊。⒊因分散而失落或流落;失散:史书散落。一家骨肉不知散落何方。
    • 11.
      散见释义:零星地出现,分散地见到(主要指文章观点、材料内容等)他的学术观点散见于他近年发表的论文中。
    • 12.
      文柄释义:⒈考选文士的权柄。唐 黄滔《上杨侍郎启》:“伏以侍郎荣司文柄,弘阐至公,歷选滞遗,精求文行。”宋 王谠《唐语林·德行》:“﹝ 崔枢 ﹞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清 赵翼《胡豫堂视学江南相见话旧》诗:“迴翔散地无营竞,十年偏屡持文柄。”⒉评定文章的权威。唐 刘禹锡《祭韩吏部文》:“手持文柄,高视寰海,权衡低昂,瞻我所在。”唐 李贻孙《<欧阳行周文集>序》:“精於理,故言多周详;切於情,故叙事重復,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清 王士禛《古诗选·五言诗凡例》:“固知此道真赏,论定不诬,非可以 东阳(沉约)、
    • 13.
      水晶之都释义: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是世界天然水晶原料集散地,素有“中国水晶之都”美誉。
    • 14.
      汉中释义:⒈⒉古郡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乾祐河流域以西及湖北部分地区。⒊陕西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水北岸阳安铁路线上。人口40万。为陕南最大城市和物产品集散地。
    • 15.
      洒落释义:⒈分散地落下:一串串汗珠洒落在地上。⒉潇洒;洒脱:谈笑洒落。风姿洒落。
    • 16.
      清时释义:清平之时;太平盛世。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勤宣令德,策名清时。”张铣 注:“清时,谓清平之时。”三国 魏 曹操《清时令》:“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唐 岑参《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慙清时。”清 曹寅《一日休沐歌》:“清时低赁 伯通 廡,残年高枕 瞿曇 书。”
    • 17.
      清河港释义:清河港在大清河时就已是物资集散地,原在惠民县清河镇南的黄河北岸,历史悠久。
    • 18.
      王傅释义:⒈官名。王府属官。汉 时有之,掌赞导,匡过失。唐 为从三品,宋 有其官,而未尝除。明 置左右傅各一人,从二品。《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四年》:“臣屡求退,苟得王傅,臣之幸也。”胡三省 注:“王傅,散地,自宰执以下贬官者居之。”⒉指太傅。宋 苏轼《次韵钱舍人病起》:“殿门明日逢王傅,櫑具争先看不疑。”宋 刘子翚《汴京纪事》诗之七:“夜月池臺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 19.
      西台释义:⒈官署名。御史台的通称。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唐 人本谓御史在 长安 者为西臺,言其雄剧,以别分司东都,事见《剧谈録》。本朝都 汴,谓 洛阳 为西京,亦置御史臺,至为散地。以其在西京,亦号‘西臺’,名同而实异也。”⒉官署名。中书省的别称。《文献通考·职官五》:“﹝中书省﹞ 后魏 亦谓之西臺…… 唐 武德 三年,復中书省。龙朔 二年改为西臺。”⒊官署名。刑部的别称。清 梁章鉅《称谓录·刑部》:“隋 改都官为刑部尚书。唐 天宝 中改为宪部,亦曰西臺。”⒋台名。宋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在今 浙江省
    • 20.
      要途释义:⒈亦作“要涂”。 遮道;迎于途中。南朝 宋 鲍照《代陈思王白马篇》:“要途问边急,杂虏入 云中。”⒉亦作“要涂”。显要的地位或官职。宋 苏辙《高安》之一:“苟获闲地以偷安,非復要途之敢望。”《宣和遗事》后集:“﹝ 蔡京 ﹞陷害忠良,进用侩佞;引置子孙,尽居要涂。”《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 曾布 ﹞力援 元祐 之姦党,分列要涂;阴挤 绍圣 之忠贤,远投散地。”

散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保定市释义:在河北省中部、京广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民国时曾为河北省省会。1948年设市。人口668万(1995年)。为河北省中部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工业中心之一。有大慈阁、莲花池等名胜古迹。
    • 2.
      包头市释义: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南临黄河,北依大青山。 蒙古语为“包克图”,意为“有鹿的地方”。1938年设市。人口1268万(1995年)。为中国华北地区牲畜、毛皮和粮食、药材的重要集散地。有著名的包头钢铁公司,为中国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有“草原钢城”之称。
    • 3.
      口皮释义:内蒙古 所产之兽皮。 因其以 张家口 为集散地,故名。
    • 4.
      呼和浩特释义: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位于自治区中部,市区面积206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5万。在京包线上,是自治区政治、文化中心及中部物资集散地。
    • 5.
      安顺市释义:在贵州省西部、贵昆铁路线上。 1958年始设市。人口728万(1995年)。向为贵州至云南间的交通要冲和贵州省西部物资集散地,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名胜古迹有文庙龙柱及西秀山七级石塔等。
    • 6.
      寄治释义:⒈谓假托公义之名。《汉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并作威福,击断自恣,行污而寄治,身私而託公,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颜师古 注:“寄,託也。内为污私之行,外託治公之道也。”⒉地方官署侨居他地。《宋书·州郡志一》:“宋 末失 淮北,侨立 兗州,寄治 淮阴。”《新唐书·元载传》:“初,四镇 北庭 行营节度使寄治 涇州,大历 八年,吐蕃 寇 邠寧,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蔡东藩《后汉演义》第八五回:“孙权 命 瑜 领 南郡 太守,屯兵 江陵;程普 领 江
    • 7.
      惠州释义:广东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在广州东120公里,面积419平方公里。是东江流域物资集散地。
    • 8.
      散坐释义:⒈宴会结束,宾客离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当下一面吃酒,一面谈了一席话,酒也够了,菜也残了,撒了出去,大家散坐。”⒉随便而坐;零散地坐。《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众客散坐,或凭栏看书,或啜茗闲谈。”《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一时撤酒添羹,闔席饭罢,散坐闲谈了几句,张太太 便告辞回家。”
    • 9.
      散地释义:⒈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李筌 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何延锡 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三国 魏 王弼《周易略例·明爻通变》:“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则 吴 越 何患乎异心。”《新唐书·元载传》:“大历 八年,吐蕃 寇 邠寧,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⒉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唐 岑参《虢中酬陕西
    • 10.
      散落释义:⒈分散地往下落:花瓣散落了一地。⒉分散;不集中:草原上散落着数不清的牛羊。⒊因分散而失落或流落;失散:史书散落。一家骨肉不知散落何方。
    • 11.
      散见释义:零星地出现,分散地见到(主要指文章观点、材料内容等)他的学术观点散见于他近年发表的论文中。
    • 12.
      文柄释义:⒈考选文士的权柄。唐 黄滔《上杨侍郎启》:“伏以侍郎荣司文柄,弘阐至公,歷选滞遗,精求文行。”宋 王谠《唐语林·德行》:“﹝ 崔枢 ﹞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清 赵翼《胡豫堂视学江南相见话旧》诗:“迴翔散地无营竞,十年偏屡持文柄。”⒉评定文章的权威。唐 刘禹锡《祭韩吏部文》:“手持文柄,高视寰海,权衡低昂,瞻我所在。”唐 李贻孙《<欧阳行周文集>序》:“精於理,故言多周详;切於情,故叙事重復,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清 王士禛《古诗选·五言诗凡例》:“固知此道真赏,论定不诬,非可以 东阳(沉约)、
    • 13.
      水晶之都释义: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是世界天然水晶原料集散地,素有“中国水晶之都”美誉。
    • 14.
      汉中释义:⒈⒉古郡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乾祐河流域以西及湖北部分地区。⒊陕西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水北岸阳安铁路线上。人口40万。为陕南最大城市和物产品集散地。
    • 15.
      洒落释义:⒈分散地落下:一串串汗珠洒落在地上。⒉潇洒;洒脱:谈笑洒落。风姿洒落。
    • 16.
      清时释义:清平之时;太平盛世。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勤宣令德,策名清时。”张铣 注:“清时,谓清平之时。”三国 魏 曹操《清时令》:“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唐 岑参《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慙清时。”清 曹寅《一日休沐歌》:“清时低赁 伯通 廡,残年高枕 瞿曇 书。”
    • 17.
      清河港释义:清河港在大清河时就已是物资集散地,原在惠民县清河镇南的黄河北岸,历史悠久。
    • 18.
      王傅释义:⒈官名。王府属官。汉 时有之,掌赞导,匡过失。唐 为从三品,宋 有其官,而未尝除。明 置左右傅各一人,从二品。《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四年》:“臣屡求退,苟得王傅,臣之幸也。”胡三省 注:“王傅,散地,自宰执以下贬官者居之。”⒉指太傅。宋 苏轼《次韵钱舍人病起》:“殿门明日逢王傅,櫑具争先看不疑。”宋 刘子翚《汴京纪事》诗之七:“夜月池臺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 19.
      西台释义:⒈官署名。御史台的通称。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唐 人本谓御史在 长安 者为西臺,言其雄剧,以别分司东都,事见《剧谈録》。本朝都 汴,谓 洛阳 为西京,亦置御史臺,至为散地。以其在西京,亦号‘西臺’,名同而实异也。”⒉官署名。中书省的别称。《文献通考·职官五》:“﹝中书省﹞ 后魏 亦谓之西臺…… 唐 武德 三年,復中书省。龙朔 二年改为西臺。”⒊官署名。刑部的别称。清 梁章鉅《称谓录·刑部》:“隋 改都官为刑部尚书。唐 天宝 中改为宪部,亦曰西臺。”⒋台名。宋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在今 浙江省
    • 20.
      要途释义:⒈亦作“要涂”。 遮道;迎于途中。南朝 宋 鲍照《代陈思王白马篇》:“要途问边急,杂虏入 云中。”⒉亦作“要涂”。显要的地位或官职。宋 苏辙《高安》之一:“苟获闲地以偷安,非復要途之敢望。”《宣和遗事》后集:“﹝ 蔡京 ﹞陷害忠良,进用侩佞;引置子孙,尽居要涂。”《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 曾布 ﹞力援 元祐 之姦党,分列要涂;阴挤 绍圣 之忠贤,远投散地。”

散地造句

1.老水手……其势汹汹地反问:“郑家海口的老部下零零散散地东飘西泊,他为什么不来收拾?”。

2.这群歹徒在见到警察到来之时,如鸟兽散地逃跑了。

3.困守在南京的国民党军队的官兵,一听到长江失守的消息,就魂飞魄散地丢下武器逃跑了。

4.杨柳披散地垂下纤细柔软的枝条,宛如刚洗过头没梳辫子的姑娘的长发。

5.带着宠物们去崇明湿地闲散地度过周末,想必是许多城里人所梦寐以求的。

6.学霸们貌似闲散地看书,看似逍遥,实则不然。

7.老人们聚在一起,闲散地打着牌。

8.当有人走近时,小麻雀立刻一哄而散地飞到了附近的树枝上。

散地(sand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散地是什么意思 散地读音 怎么读 散地,拼音是sàn dì,散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散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