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五大夫 五大夫的意思
dài

五大夫

简体五大夫
繁体
拼音wǔ dài fū
注音ㄨˇ ㄉㄞˋ ㄈㄨ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wǔ,(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组词】: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fū fú,(1) 旧时称成年男子。【组词】: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组词】:夫役。拉夫。(3) 〔夫子〕➊旧时对学者的称呼;➋旧时称老师;➌旧时妻称夫;➍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4) 与妻结成配偶者。【组词】:丈夫。夫妇。(1) 文言发语词。【组词】:夫天地者。(2) 文言助词。【例句】:逝者如斯夫。(3)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组词】:夫猫至。

基本含义

指医术高明、能治病救人的医生。

五大夫的意思

五大夫 [wǔ dài fū]

1. 周代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马的合称。爵位名。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风雨暴至,避于树下,因此树护驾有功,按秦官爵封为五大夫。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后世有人不明“五大夫”为秦官,而附会为五株松。

五大夫 引证解释

⒈ 周 代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马的合称。

《礼记·王制》“下大夫五人” 唐 孔颖达 疏:“周 礼五等国,悉三卿、五大夫、二十七士。”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燕礼小臣作下大夫二人媵爵》:“大夫五人者, 崔灵恩 所谓司徒之下置小宰、小司徒,司空之下置小司空、小司寇,司马事省置小司马一人是也。分言之曰卿曰大夫,合言之则三卿为上大夫,五大夫为下大夫。”

⒉ 爵位名。 战国 时 楚 魏 始设, 秦 汉 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 汉 初以第七级公大夫以上为高爵,均有食邑。 汉文帝 以后,改以五大夫以上为高爵,仅得免役。

《战国策·楚策一》:“楚 杜赫 説 楚王 以取 赵。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
《史记·高祖本纪》:“项梁 益 沛公 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五大夫,第九爵也。”
《汉书·食货志下》:“千夫如五大夫。”
颜师古 注:“五大夫,旧二十等爵之第九级也。至此以上,始免徭役。”

⒊ 秦始皇 二十八年封禅 泰山,风雨暴至,避于树下,因此树护驾有功,按 秦 官爵封为五大夫。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后世有人不明“五大夫”为 秦 官,而附会为五株松。 汉 应劭 《汉官仪》谓 始皇 所封的是松树。后因以为松的别名。

明 何景明 《古松歌》:“君不见 泰山 五大夫,零落今看在何处。”


国语词典

五大夫 [wǔ dài fū]

⒈ 授赏有功者的爵位。战国时楚魏始设,秦汉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

《战国策·楚策一》:「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
汉·鼌错〈论贵粟疏〉:「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迺复一人耳。」

⒉ 秦始皇封泰山后,返京途中遇大风雨,在松树下休息,因而封此松为五大夫。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泛指松树。

⒊ 越王句践的五大夫。为舌庸、苦成、大夫种、范蠡、皐如。

⒋ 战国时魏的五大夫。为吴起、西门豹、北门可、乐羊、李克。


五大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区释义:⒈一个区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足下将谓吾与 墨 不殊,今不辞同有鬼,但不偏守一区,明所当然,使人鬼同谋,幽明并济,亦所以求衷,所以为异耳。”《朱子语类》卷五三:“人君国都如井田样,画为九区,面朝背市,左祖右社,中间一区则君之宫室。”⒉表数量。指一块田地。汉 刘向《说苑·反质》:“卫 有五大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元 刘因《新晴》诗:“埋盆欲学鱼千里,
    • 2.
      三都释义:⒈三个都城。 春秋 鲁 三 桓 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 之 费、孟孙 之 成、叔孙 之 郈,称三都。《左传·定公十二年》:“仲由 为 季氏 宰,将堕三都。”杜预 注:“三都,费、郈、成 也。”⒉三个都城。指 战国 赵、卫、魏 三国的都城。《吕氏春秋·无义》:“五大夫功非不大也,然不得入三都。”高诱 注:“三都,赵、卫、魏。”⒊三个都城。东汉 称 雒阳 为东都,长安 为西都,宛 为南都,合称三都。⒋三个都城。指 三国 时的 蜀 都 成都、吴 都 建业、魏 都 邺。《文选·谢灵运<会吟行>》:“两京愧
    • 3.
      五大夫释义:⒈周 代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马的合称。《礼记·王制》“下大夫五人”唐 孔颖达 疏:“周 礼五等国,悉三卿、五大夫、二十七士。”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燕礼小臣作下大夫二人媵爵》:“大夫五人者,崔灵恩 所谓司徒之下置小宰、小司徒,司空之下置小司空、小司寇,司马事省置小司马一人是也。分言之曰卿曰大夫,合言之则三卿为上大夫,五大夫为下大夫。”⒉爵位名。战国 时 楚 魏 始设,秦 汉 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汉 初以第七级公大夫以上为高爵,均有食邑。汉文帝 以后,改以五大夫以上为高爵,仅得免役
    • 4.
      五松释义:⒈秦始皇登泰山,避雨松树下,因封为五大夫松。后人误以为是五株松树,故称五松。⒉山名。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南。
    • 5.
      五株释义:指 秦始皇 所封 泰山 五大夫松。 五大夫为 秦 官名,第九爵,后人误以为封五株松树,遂有此称。
    • 6.
      八郄释义:春秋晋国郄氏有三卿﹑五大夫﹐故号八郄。
    • 7.
      八郤释义:春秋 晋 国 郤 氏有三卿、五大夫,故号八郤。
    • 8.
      大夫松释义:⒈即五大夫松。⒉泛指松树。
    • 9.
      封禅树释义:秦始皇 封 泰山 后,下山遇暴风雨,躲避于一松树下,因封此树为五大夫。 后人亦称之为“封禪树”。
    • 10.
      小司寇释义:周 官名。司寇的属官,为司寇的副贰。见《周礼·秋官·小司寇》。参见“五大夫”。
    • 11.
      小司徒释义:周 官名。司徒的属官,为司徒的副贰。见《周礼·地官·小司徒》。参见“五大夫”。
    • 12.
      小司空释义:周 官名。司空的属官,为司空的副贰。参见“司空”、“五大夫”。
    • 13.
      小司马释义:周 官名。司马的属官,为司马的副贰。见《周礼·夏官·小司马》。参见“五大夫”。
    • 14.
      徵发释义:谓征集调遣人力或物资。《史记·平準书》:“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復及五大夫,徵发之士益鲜。”晋 干宝《搜神记》卷五:“今年国家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徵发。”宋 陈师道《后山丛谈》卷三:“自 五代 来,契丹 岁压境,及中国徵发,即引去。”清 杭世骏《质疑·诸史》:“观《周礼·大司徒》比閭族党之法,以及车马甲兵力役追胥,种种徵发,皆出於井田。”巴金《长生塔》:“就从这天起征发的命令下来了,成千成百的‘贱民’络绎不绝地象囚犯一般从山中、从海边给押到京城里来。”
    • 15.
      瓠丘释义:古地名。春秋 晋 地。在今 山西 垣曲 东南。又名 阳壶、壶丘。《左传·襄公元年》:“彭城 降 晋,晋 人以 宋 五大夫在 彭城 者归,寘诸 瓠丘。”
    • 16.
      营士释义:兵士。 《后汉书·安帝纪》:“三公以国用不足,奏令吏人入钱穀,得为关内侯、虎賁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緹骑、营士各有差。”李贤 注:“营士,谓五校营士也。”《晋书·五行志中》:“义熙 二年九月,扬武将军营士 陈盖 家有苦蕒菜,茎高四尺六寸,广三尺二寸,厚三寸,亦草妖也。”
    • 17.
      虚封释义:空授爵位或封邑。相对实封而言。《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冬十月,始置名号侯至五大夫”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今之虚封盖自此始。”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二》:“《魏志》,建安 二十年,始制名号侯。裴松之 谓今之虚封盖自此始。按《汉·樊噲传》‘赐爵封号 贤成君’,颜 注云:‘楚 汉 之际,权设宠荣,假其位号,或得邑地,或空受爵。’则虚封非始於 建安 也。”
    • 18.
      赐邑释义:天子或诸侯赐给的食邑。《左传·僖公五年》:“陈 辕宣仲 怨 郑 申侯 之反己於 召陵,故劝之城其赐邑,曰:‘美城之,大名也,子孙不忘,吾助子请。’乃为之请於诸侯而城之,美。遂譖诸 郑伯,曰:‘美城其赐邑,将以叛也。’申侯 由是得罪。”《商君书·境内》:“故爵五大夫,皆有赐邑三百家,有赐税三百家。”
    • 19.
      长使释义:汉 女官名。《汉书·外戚传序》:“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颜师古 注:“长使、少使,主供使者。”《续列女传·汉冯昭仪》:“元帝 二年,昭仪以选入后宫。始为长使,数月为美人。”
    • 20.
      颂系释义:谓有罪入狱,宽容而不加刑具。颂,古“容”字。《汉书·惠帝纪》:“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繫。”颜师古 注:“古者颂与容同。”《汉书·刑法志》:“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繫者,颂繫之。”颜师古 注:“颂读曰容。容,宽容之,不桎梏。”宋 杨万里《与张严州敬夫书》:“纵幽囚,罢逮捕,息鞭笞,去颂繫。”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生以谋杀论死,备歷械梏;以诸未获,罪无申证,颂繫之。”
五大夫是什么意思 五大夫读音 怎么读 五大夫,拼音是wǔ dài fū,五大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五大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