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歌诵 歌诵的意思
sòng

歌诵

简体歌诵
繁体歌誦
拼音gē sòng
注音ㄍㄜ ㄙㄨ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ē,(1) 唱。【组词】:歌唱。歌咏。歌颂。歌坛。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2) 能唱的文词。【组词】:唱歌。歌谱。歌词。歌诀。民歌。诗歌。歌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歌咏言。

sòng,(1)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组词】:诵读。背诵。诵诗。(2) 称述,述说。【例句】:“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3) 诗歌。【例句】:作诵(作诗)。(4) 怨谤。

基本含义

指歌唱和吟诵,形容声音悦耳动听。

歌诵的意思

歌诵 [gē sòng]

1. 吟诵,歌唱。

3. 歌颂。

歌诵 引证解释

⒈ 吟诵,歌唱。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听舆人之诵” 晋 杜预 注:“恐众畏险,故听其歌诵。”

⒉ 歌颂。

《后汉书·何敞传》:“使百姓歌诵,史官纪德。”


国语词典

歌诵 [gē sòng]

⒈ 以诗歌颂扬。也作「歌颂」。

《后汉书·卷四三·何敞传》:「使百姓歌诵,史官纪德。」

⒉ 拖长声音诵读。

如:「她以甜美柔和的声音歌诵圣诗。」


歌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吉士释义:⒈犹贤人。《书·立政》:“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勱相我国家。”《汉书·元帝纪》:“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贤也。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颜师古 注:“吉,善也。”宋 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嘉泰三年》之一:“召康公 为 成王 赋《卷阿》之诗,言求贤用吉士。”清 戴名世《<傅天集>序》:“所为歌诵其主之寿考福禄,而兼及於吉人吉士之多也。”⒉男子之美称。《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刘 氏女因嫂而得夫,怀吉士初非衒玉。”清 李渔《蜃中楼·耳卜》:
    • 2.
      吟颂释义:讴吟歌诵。
    • 3.
      家弦户诵释义:家家都不断歌诵。形容有功德的人,人人怀念。也形容诗文流传很广。
    • 4.
      弦歌不辍释义:指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 弦歌:以琴瑟[sè]伴奏而歌诵;辍[chuò]:停止,中止。
    • 5.
      歌诵释义:⒈吟诵,歌唱。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听舆人之诵”晋 杜预 注:“恐众畏险,故听其歌诵。”⒉歌颂。《后汉书·何敞传》:“使百姓歌诵,史官纪德。”
    • 6.
      涂歌邑诵释义: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 7.
      涂歌里抃释义:路途的人歌诵,里巷的人抃舞。形容百姓欢欣快乐的升平景象。
    • 8.
      謡诵释义:歌诵。 南朝 梁 陶弘景《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其可以垂轨范,著謡诵者,迄於兹辰。”宋 陆游《贺王提刑启》:“方揽澄清之轡,已腾謡诵之声。”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惟诗之为道,泛论之,则謳歌謡诵,义类广博,浩乎靡所涯涘;精言之,则格律绳尺,体裁谨严,划然无可偭越。”
    • 9.
      记牒释义:亦作“记谍”。史册;文字记录。《三国志·蜀志·宗预传》“我六十何为不受邪”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臣 松之 以为 芝 以年啁 预,是不自顾。然 预 之此答,触人所忌,载之记牒,近为烦文。”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含灵万品,既非记谍所穷;物物禀生,岂伊积尘能计。”唐 岑文本《拟<剧秦美新>》:“摛记牒於无穷,播歌诵而盈耳。”明 汤显祖《太学同游记叙》:“维时人士波涌,然无记牒,久而遗忘,固人情也。”

歌诵(ges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歌诵是什么意思 歌诵读音 怎么读 歌诵,拼音是gē sòng,歌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歌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