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郡 [zhōu jùn]
1. 州和郡,均为古代行政区。
例累官故不失州郡。——《资治通鉴》
英[state and prefecture;]
州郡 引证解释
⒈ 州和郡的合称。亦泛指地方上。
引汉 班固 《西都赋》:“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盖以强干弱枝,隆上都而观万国也。”
《后汉书·王龚传》:“永和 元年,拜太尉。在位恭慎,自非公事,不通州郡书记。”
⒉ 指州郡的长官。
引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州郡闻德,虚己备礼,莫之能致。”
唐 刘知几 《史通·世家》:“至於 汉 代则不然,其宗子称王者,皆受制京邑,自同州郡。”
国语词典
州郡 [zhōu jùn]
⒈ 旧时地方行政区域州和郡的合称。
引《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并匡社稷。」
州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关释义: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著名者有:(1)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约在今之 山西 东南部。《后汉书·冯衍传上》:“夫 上党 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奈何举之以资彊敌?”李贤 注:“三关,谓 上党关、壶口关、石陘关。”(2)阳平关(今 陕西 沔县 西)、江关(今 四川 奉节 东)、白水关(今 四川 旧 昭化 西北)。《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三关电扫,刘禪 入臣。”李善 注:“蜀有 阳平、江关、白水关。”(3)平靖关、武胜关、黄岘关。在今 河南 信阳 南。《南齐书·州郡志下》:“泰始 中,立
- 2.
三吴释义:⒈地名。 晋 指 吴兴、吴郡、会稽。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水》:“永建 中,阳羡 周嘉 上书,以县(会稽)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为 吴,以东为 会稽。汉高帝 十二年,一 吴 也,后分为三,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 其一焉。”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江 南地润无尘,人多精艺,三吴 之跡,八絶之名,逸少 右军,长康 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⒉地名。唐 指 吴兴、吴郡、丹阳。《通典·州郡十二》:“苏州,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丹阳 为 三吴。齐 因之。陈
- 3.
三征七辟释义:谓累次征召。 征,天子之召;辟,州郡之召。
- 4.
上计掾释义:古代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 《后汉书·皇甫规传》:“﹝ 规 ﹞与 羌 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举 规 上计掾。”《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好 郑 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晋书·宣帝纪》:“汉 建安 六年,郡举上计掾。”参见“上计”。
- 5.
下藩释义:⒈亦作“下蕃”。王公的封地。⒉指州郡。
- 6.
不就释义:⒈不能完成。《史记·礼书》:“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餘年不就。”宋 曾巩《<陈书>目录序》:“思廉 遂受詔为《陈书》,久之犹不就。”⒉不就职,谓不接受任命。《后汉书·仲长统传》:“每州郡命召,輒称疾不就。”宋 曾巩《徐干<中论>目录序》:“《先贤行状》亦称 干 篤行体道,不耽世业,魏太祖 特旌命之,辞疾不就。”
- 7.
专城伯释义:古时州郡长官的别称。
- 8.
东藩释义:⒈东方的藩国。⒉东方州郡的泛称。
- 9.
丞簿释义:州郡的丞和主簿等佐官。
- 10.
两豫释义:豫州 和 南豫州 的合称。《宋书·文帝纪》:“前所给 扬、南徐 二州百姓田粮种子,兗、两 豫、青、徐 诸州比年所宽租穀应督入者,悉除半。”《宋书·州郡志二》:“爰自 泰始 甫失 淮 西,復於 淮 东分立两 豫。”
- 11.
两鴈随车释义:《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晋 虞预《会稽典录》:“虞国 少有孝行。为 日南 太守,常有双鴈宿止厅上。每出行县,輒飞逐车。既卒於官,鴈逐丧还。至 餘姚,住墓前,歷三年乃去。”后因以“两鴈随车”指州郡长官亡故。唐 杨烱《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三木在殿,将拜 郑弘;两鴈随车,坐悲 虞国。享年若干,以十五年冬十一月二十五日薨於 洛阳 之 清化里。”
- 12.
举察释义:⒈检举,查察。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或有抱罪怀瑕,与下同疾,纲网弛纵,莫相举察。”《北齐书·司马子如传》:“乾明 初,领御史中丞,正色举察,为朝廷所许。”《元史·世祖纪十二》:“詔行大司农司、各道劝农营田司,巡行劝课,举察勤惰。”⒉指选拔甄录人材。唐 苏鹗《苏氏演义》卷上:“后汉 尚书令 左雄,欲限四十已上方可举察。胡广 駮之,茂才异行者不拘年限……自 吴、魏、晋,皆以郡举孝廉、察秀才,故州郡长史别驾皆赴举察。”
- 13.
义众释义:南北朝 时州郡乡里自募之兵。
- 14.
义作释义:旧指无偿劳役。《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吴 赤乌 十年,权 适 南宫。三月,改作 太初宫,诸将及州郡皆义作。”
- 15.
义米释义:⒈东汉 末天师道首领 张鲁 于 初平 二年(公元191年)率徒众攻取 汉中,在各地设义舍,置义米、义肉,过路者量腹取足。 参见“义舍”。⒉晋武帝 时规定边远的少数民族居民不课田,每户交米三斛,再远的交五斗,名为“义米”。见《晋书·食货志》。⒊谓备荒救灾之米。《宋史·理宗纪四》:“湖北 诸郡,去年旱潦饥疫,令 江陵、常、澧、岳、寿 诸州,发义仓米振糶。”《宋史·食货志上》:“诸路已糶义米价钱,州郡以低价抑令上户补糴,正税逃阁,义米用亏。”
- 16.
义衆释义:南北朝 时州郡乡里自募之兵。《晋书·桓彝传》:“苏峻 之乱也,彝 纠合义众,欲赴朝廷。”《梁书·元帝纪》:“世祖 驰檄告四方曰:‘有能率动义众,以应官军,保全城邑,不为贼用,上赏方伯,下赏剖符。’”
- 17.
九品中正制释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制度。自曹魏开始,用各州郡有声望的人任“中正”官,负责在本地区品评人物,选拔官吏。把人物分为九等,称九品,然后按品级选官。据门第高低划分品级上下,按品级上下决定官阶大小,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世族地主操纵政权、发展权势的工具。至隋改行科举制,此制废。
- 18.
乡豪释义:⒈指乡里的豪富或横行乡里的人。 《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新唐书·韦虚心传》:“荆州 有乡豪,负势干法,虚心 籍其訾入之官。”⒉官名。《梁书·武帝纪中》:“﹝ 天监 七年二月﹞庚午詔於州郡县置州望、郡宗、乡豪各一人,专掌搜荐。”
- 19.
云南释义:⒈中国西南边境的省。面积3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260万,省会昆明。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复杂的省。全境多山,高差很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从热带作物到耐寒作物品种多样,水力资源丰富,矿产丰富,工业以有色冶金为主,锡产量全国第一,铜、铅、锌产量也居全国重要地位⒉中国多民族的边疆省份。简称滇、云。邻川、藏、黔、桂,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省会昆明市。面积34万平方千米。有汉、彝、白、哈尼等民族。战国为滇王国。秦始置郡县,西汉建益州郡。东汉末年(220)于建益州西部属国,又合并哀牢夷地区建永昌郡。三国隶蜀国,西晋设宁
- 20.
五官掾释义:州郡的属官。 《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敬则 城局参军 徐庶,家在 京口,其子密以报 庶,庶 以告 敬则 五官掾 王公林。”胡三省 注:“自 晋 以来,诸郡有五官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