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习知 习知的意思
zhī

习知

简体习知
繁体習知
拼音xí zhī
注音ㄒㄧˊ ㄓ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í,(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组词】:练习。学习。实习。(2) 学。【组词】:习文。习武。(3) 对某事熟悉。【组词】:习见。习闻。习以为常。(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组词】:习惯。积习。陈规陋习。(5) 相因。【组词】:世代相习。习习相因。(6) 姓。

zhī zhì,(1) 晓得,明了。【组词】: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 使知道。【组词】:通知。知照。(3) 学识,学问。【例句】:知识,求知。无知。(4) 主管。【例句】: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组词】:相知。知音。知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例句】:故知(老朋友)。(1) 同“智”,智慧。

基本含义

指通过实践和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使自己的见识渐渐丰富。

习知的意思

习知 [xí zhī]

1. 熟知。

习知 引证解释

⒈ 熟知。 《战国策·赵策四》:“奢 尝抵罪居 燕,燕 以 奢 为 上谷 守。

燕 之通谷要塞, 奢 习知之。”
《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 ﹞求説 周显王。显王 左右素习知 苏秦,皆少之。弗信。”
明 李东阳 《汉长沙王太傅贾公祠记》:“太傅在 长沙 未久, 长沙 人至今习知之。”
闻一多 《<冬夜>评论四》:“正因为他们是天经地义,人人应该已经习知,谁若还来讲他,足见他缺乏常识,所以可笑了。”


习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传习释义: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艺等。
    • 2.
      教学相长释义:《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意是说,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长(zhǎng):增进,提高。
    • 3.
      海师释义:⒈熟悉海上航道、驾驶海船的人。晋 法显《佛国记》:“于时天多连阴,海师相望僻误,遂经七十餘日,粮食、水浆欲尽。”《宋书·朱脩之传》:“﹝ 脩之 ﹞泛海至 东莱,遇猛风柁折,垂以长索,船乃復正,海师望见飞鸟,知其近岸,须臾至 东莱。”《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己卯,景 昼寝;鵾 语海师。”胡三省 注:“海师,习知海道者也。”清 吴伟业《临淮老妓行》:“将军自撤沿 淮 戍,不惜黄金购海师。”⒉指水军。清 顾炎武《金山》诗:“海师一十万,虎啸临皇州。”海师,一本作“水军”。
    • 4.
      祖识释义:熟习知悉。
    • 5.
      签贴释义:⒈签注意见贴在正文上的字条。宋 张耒《明道杂志》:“杨大年 奉詔修《册府元龟》,每数卷成輒奏之,比再降出,真宗 常有签贴,有少差误必见。”明 胡应麟《诗薮·宋》:“﹝ 真宗 ﹞命 杨亿 修《元龟》,属 陈彭年 校覈误处,必加签贴。”⒉附贴字条。宋 苏辙《论黄河东流札子》:“近因访问习知 河 事之人,颇得其实,采画成图,随事籤贴,指掌可见。”
    • 6.
      脩业释义:⒈建立功业。《易·乾》:“君子进德脩业。”晋 张华《励志》诗:“进德脩业,暉光日新。”⒉学习知识,钻研学问。《后汉书·蔡邕传》:“脩业思真,弃此焉如?静以俟命,不斁不渝。”⒊经营产业。《史记·货殖列传》:“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 7.
      补习学校释义:专为学生补习知识开设的学校。
    • 8.
      训井释义:谓教以亲操井臼,习知劳苦。
    • 9.
      课读释义:⒈谓进行教学活动,传授知识。⒉谓接受教育,学习知识。
    • 10.
      贯知释义:习知;熟知。
    • 11.
      近思释义:谓就习知易见者思之。
    • 12.
      通括释义:全面核查登记。 《辽史·食货志上》:“兴宗 即位,遣使閲诸道禾稼。是年,通括户口,詔曰:‘朕於早岁,习知稼穡。力办者广务耕耘,罕闻输纳;家食者全亏种植,多至流亡。宜通检括,普遂均平。’”《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秋,七月,癸卯,辽 通括户口。”
    • 13.
      重温释义:复习知识。

习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传习释义: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艺等。
    • 2.
      教学相长释义:《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意是说,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长(zhǎng):增进,提高。
    • 3.
      海师释义:⒈熟悉海上航道、驾驶海船的人。晋 法显《佛国记》:“于时天多连阴,海师相望僻误,遂经七十餘日,粮食、水浆欲尽。”《宋书·朱脩之传》:“﹝ 脩之 ﹞泛海至 东莱,遇猛风柁折,垂以长索,船乃復正,海师望见飞鸟,知其近岸,须臾至 东莱。”《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己卯,景 昼寝;鵾 语海师。”胡三省 注:“海师,习知海道者也。”清 吴伟业《临淮老妓行》:“将军自撤沿 淮 戍,不惜黄金购海师。”⒉指水军。清 顾炎武《金山》诗:“海师一十万,虎啸临皇州。”海师,一本作“水军”。
    • 4.
      祖识释义:熟习知悉。
    • 5.
      签贴释义:⒈签注意见贴在正文上的字条。宋 张耒《明道杂志》:“杨大年 奉詔修《册府元龟》,每数卷成輒奏之,比再降出,真宗 常有签贴,有少差误必见。”明 胡应麟《诗薮·宋》:“﹝ 真宗 ﹞命 杨亿 修《元龟》,属 陈彭年 校覈误处,必加签贴。”⒉附贴字条。宋 苏辙《论黄河东流札子》:“近因访问习知 河 事之人,颇得其实,采画成图,随事籤贴,指掌可见。”
    • 6.
      脩业释义:⒈建立功业。《易·乾》:“君子进德脩业。”晋 张华《励志》诗:“进德脩业,暉光日新。”⒉学习知识,钻研学问。《后汉书·蔡邕传》:“脩业思真,弃此焉如?静以俟命,不斁不渝。”⒊经营产业。《史记·货殖列传》:“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 7.
      补习学校释义:专为学生补习知识开设的学校。
    • 8.
      训井释义:谓教以亲操井臼,习知劳苦。
    • 9.
      课读释义:⒈谓进行教学活动,传授知识。⒉谓接受教育,学习知识。
    • 10.
      贯知释义:习知;熟知。
    • 11.
      近思释义:谓就习知易见者思之。
    • 12.
      通括释义:全面核查登记。 《辽史·食货志上》:“兴宗 即位,遣使閲诸道禾稼。是年,通括户口,詔曰:‘朕於早岁,习知稼穡。力办者广务耕耘,罕闻输纳;家食者全亏种植,多至流亡。宜通检括,普遂均平。’”《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秋,七月,癸卯,辽 通括户口。”
    • 13.
      重温释义:复习知识。

习知造句

1.习知识应日积月累,不能一曝十寒!

2.习知识要从长计议,只有三分钟的热度是完成不了的。

3.习知识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囵吞枣。

4.习知识要循序渐进,不能走“捷径”。

5.习知识是欲速不达的,只有循序渐进不间断的学习才能让自己成为知识渊博的人。

6.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要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

7.习知识如同逆水行舟,不刻苦勤奋就可能退步。

8.老师不仅要教授学习知识,同时也要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学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9.只有努力克服困难,只有不畏艰险攀登,只有认真学习知识,才能攀上知识高峰。

10.书是人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工具;书是人类传播文化、传递思想的纽带;书是人类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阶梯。

11.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学习知识,练好本领。

12.你好,当别人这样的时候,你也是拥有学习知识的机会,所以你点点头说一声好啊。对自己也不坏的。

13.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4.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知识,将来才有足够的能力解开宇宙间的众多奥秘。

15.习知识不能光背下来,能够运用才算数。

16.学习方法是指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门路和程序等,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17.习知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18.我们学习知识,要刻苦专研,不能不求甚解。

19.文具盒不光外表美丽,而且内涵丰富,为我学习知识立下了汗马功劳。

20.习知识应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

习知(xi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习知是什么意思 习知读音 怎么读 习知,拼音是xí zhī,习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习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