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狱 [sòng yù]
1. 诉讼。
讼狱 引证解释
⒈ 诉讼。
引《管子·小匡》:“无坐抑而讼狱者,正三禁之。”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临川 黄崖 宰是邑,谓此钱出於讼狱之人,恐惹词诉。”
清 赵翼 《偶书所见》诗:“小则滋讼狱,大则兴甲胄。”
徐特立 《加紧农村工作是战胜之最大保证》:“讼狱不平,对于政治是很有影响的。”
讼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听断释义:听取陈述而作裁断。 也指听讼狱而加以裁决。
- 2.
听狱释义:听理讼狱。
- 3.
思次释义:古代司市管理市政、听治讼狱的处所。犹 汉 之市亭。《周礼·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郑玄 注:“思次,若今市亭也……思当为司,声之误也。”
- 4.
箠朴释义:拷打。明 方孝孺《养素斋记》:“贱胥握文法,富室擅箠朴,讼狱烦滋,世道交削。”
- 5.
角气释义:斗气。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七章:“若兄弟争产,夫妇角气,至於累年讼狱,桎梏在身,此皆富者有之,贫者寡有也。”
- 6.
讴讼释义:《孟子·万章上》:“讼狱者,不之 尧 之子而之 舜;謳歌者,不謳歌 尧 之子而謳歌 舜。 ”后因以“謳讼”指讴歌者与讼狱者。
- 7.
词诉释义:诉讼。宋 陆游《奏筠州反坐百姓陈彦通诉人吏冒役状》:“臣近因民间词诉,勘会到本路 筠州 百姓 陈彦通,因诉事夹带,称 高安县 押録 陈谅,经两次徒杖罪断罢,不合冒役事。”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抑见禁罪囚及词诉者,或从疎放,或从末减令…… 临川 黄崖 宰是邑,谓此钱出於讼狱之人,恐惹词诉。”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一:“咸平 元年十月己丑,有詔申警,悉毁撤之,词诉悉归之县。”
- 8.
邵伯讼棠释义:邵伯(召公 奭)巡行乡邑,听讼决狱于棠树之下,民不废农功。见《史记·燕召公世家》。后因以“邵伯讼棠”为讼狱不烦劳百姓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