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 [qīng sī]
1. 黑发。
例一缕青丝。
英[ black hair; ]
2. 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英[ sliced preserved plum used as dressing on food; ]
3. 青色的丝绳。
英[ black silk; ]
青丝 引证解释
⒈ 青色的丝线或绳缆。
引《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青丝为笼係,桂枝为笼钩。”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齎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唐 温庭筠 《晚归曲》:“青丝繫船向江木,兰芽出土 吴 江曲。”
⒉ 指马缰绳。
引南朝 梁 王僧孺 《古意》诗:“青丝控 燕 马,紫艾饰 吴 刀。”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二:“走马脱轡头,手中挑青丝。”
宋 刘过 《贺新郎·赠张彦功》词:“嵐湿青丝双轡冷,缓鞚野梅江路。”
清 徐倬 《湖上赠夏卤均》诗:“青丝一骑出 长安,明圣湖 头把钓竿。”
⒊ 喻指黑发。
引唐 李白 《将进酒》诗:“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髮,朝如青丝暮成雪。”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殢红颜凄楚风尘,挽青丝齠齔年华。”
苏曼殊 《为调筝人绘像》诗之二:“淡扫蛾眉朝画师,同心华髻结青丝。”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十:“如同少妇的青丝随风飘扬,散发出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
⒋ 借指妙龄少女。
引明 梁朝锺 《将出皖留别杨六符沉乃功唐圣俞徐誉星》诗:“群公縞带遗 吴 锦,幕府青丝唱《渭城》。”
⒌ 指琴弦。
引唐 刘长卿 《杂咏·幽琴》:“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飀飀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⒍ 借指垂柳的柔枝或其它植物的藤蔓。
引北周 王褒 《奉和赵王途中五韵》:“村桃拂红粉,岸柳被青丝。”
唐 杜审言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之二:“綰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
明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枉了你千条翠带长,万缕青丝颺。”
明 夏完淳 《题昆山水月殿》诗:“青丝天棘风流在,如见当年祇树林。”
⒎ 借指初生的韭菜。
引唐 杜甫 《立春》诗:“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仇兆鳌 注:“诗言青丝指韭,良是。”
宋 范成大 《朝中措·丙午立春大雪是岁十二月九日丑时立春》词:“青丝菜甲,银泥饼饵,随分杯盘。”
⒏ 指用青梅等切成的细丝。常加入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表面作点缀。
⒐ 见“青丝白马”。
国语词典
青丝 [qīng sī]
⒈ 青绿色的丝绳。
引《乐府诗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宋·陈亮〈水龙吟·闹花深处层楼〉词:「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
⒉ 黑色的头发。
引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平儿收拾贾琏在外的衣服铺盖,不承望枕套中抖出一绺青丝来。」
⒊ 青梅等果物切成的细丝,用以点缀在食品上。
青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佩香释义:⒈供佩用的香块。用金玉镶孔制成。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龙涎香﹞其模製甚大而质古……金玉穴,而以青丝贯之,佩於颈,时於衣领閒摩挲以相示,坐此遂作佩香焉。”⒉宋 宣和 年间宫中对香的一种称谓。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六:“宣和 五六年间……漆冠子,作二桃样,谓之‘竝桃’。天下效之。香谓之‘佩香’。”
- 2.
准拟释义:⒈遵循;模仿。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其有才思者之为之也,犹善於依因机会,準拟体例,引古喻今,言微理举,雅而可笑,中而不伤。”《南史·裴松之传》:“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玉璧虎皮,未详何所準拟。”宋 岳珂《桯史·八阵图诗》:“斑斑犹在 杲卿 髮,离离未落 张巡 齿,爱惜微躯欲安用,有臣如此难準拟。”⒉希望;料想。唐 白居易《种柳三咏》:“从君种杨柳,夹水意如何?準拟三年后,青丝拂緑波。”唐 刘得仁《悲老宫人》诗:“白髮宫娃不解悲,满头犹自插花枝;曾缘玉貌君王宠,準拟人看似旧时。”宋 王沂孙《高阳台》词:
- 3.
发糕释义:用面粉、米粉等发酵做成的糕,有的还加糖、枣儿、青丝等。
- 4.
小口释义:⒈未成年的人。《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自今已后,不与县官战斗而自以亲附送生口者,皆与赎直,縑人四十匹,小口半之。”《元史·唐仁祖传》:“昔籍之小口,今已大矣,可偕以大口给之。”《糊涂世界》卷九:“户口查完,开了局子,照票支米,大口一升,小口半升。”⒉小嘴巴。旧时常用来指美女的嘴。《镜花缘》第十六回:“里面有两个女学生……面貌虽黑,但弯弯两道朱眉,盈盈一双秀目,再衬着万缕青丝,樱桃小口。”⒊出入口之小者;容器口之小者;大水支流的入口。《初学记》卷六引《淮南子》:“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晋 陶潜《桃花
- 5.
斓斒释义:色彩错杂鲜明貌。唐 韩翃《少年行》:“千点斕斒喷玉驄,青丝结尾绣缠騣。”元 揭傒斯《刘承旨父大司徒邢国公庆九十应制》诗:“瑞锦斕斒迎花日,兼金条脱照芳春。”清 周亮工《朱竹》诗:“遥看巖下斕斒处,或是秋深桕叶多。”
- 6.
果料儿释义:加在甜点心上的青丝、红丝、松仁、瓜子仁、葡萄干儿等物品的统称。
- 7.
玉镫释义:⒈马镫之美称。 南朝 梁简文帝《紫骝马》诗:“青丝悬玉鐙,朱汗染香衣。”元 杨维桢《走马》诗:“半兜玉鐙裹湘裙,不许春泥污罗韈。”⒉借指马。唐 张祜《少年乐》诗:“醉把金船掷,閒敲玉鐙游。”
- 8.
玉骢释义:即玉花骢。泛指骏马。唐 韩翃《少年行》:“千里斑斕喷玉驄,青丝结尾綉缠鬃。”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柳丝长玉驄难繫,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暉。”清 赵翼《香山夜归即事》诗:“玉驄亦解人良会,故踏花阴缓缓归。”郑泽《杏花》诗:“閒策玉驄游暖昼,春风红到 宋 家东。”参见“玉花驄”。
- 9.
白马小儿释义:《南史·贼臣传·侯景》:“先是 大同 中童謡曰:‘青丝白马 寿阳 来。’景涡阳 之败,求锦朝廷,所给青布,及是皆用为袍,采色尚青。
- 10.
短衣窄袖释义: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中国衣冠,自 北齐 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緑短衣,长靿鞾,......皆胡服也。窄袖利於驰射,短衣长靿,皆便於涉草。”元 萨都剌《京城春日》诗之一:“燕 姬白马青丝韁,短衣窄袖银鐙光。”元 萨都剌《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一年相逢 白下 门,短衣窄袖呼郎君。”
- 11.
纶巾释义: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羽扇纶巾。
- 12.
纶巾羽扇释义: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 形容态度从容。
- 13.
羽扇纶巾释义:手拿羽毛扇,头戴青丝巾。形容儒雅从容,举止潇洒。旧小说中多用来形容诸葛亮的形象。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纶(guān)。
- 14.
衲帛释义:绣织上花纹的绸缎。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匠 大喜,随即到了市上,买了一身衲帛衣服,粉底皂靴,绒袜,瓦楞帽子,青丝绦,真川扇,皮箱骡马,办得齐整。”
- 15.
金线释义:⒈见“金线”。⒉亦作“金綫”。金丝线。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后蜀 欧阳炯《贺明朝》词:“轻转石榴帬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⒊比喻初生柳条。唐 施肩吾《禁中新柳》诗:“万条金线带春烟,深染青丝不直钱。”《红楼梦》第五八回:“只见柳垂金綫,桃吐丹霞。”姚锡钧《眎了公论词绝句》之一:“荼蘼微放快晴时,金线初抛垂柳丝。”
- 16.
钩引释义:⒈亦作“钩引”。招引;引出。前蜀 薛昭蕴《离别难》词:“红蜡烛,青丝曲,偏能鉤引泪阑干。”宋 范成大《次韵子文冲雨迓使者道闻子规》:“啼鹃撩客心,钩引着何许。”明 吴承恩《如梦令·题海棠》词:“银烛照残粧,钩引粉情脂性。”⒉勾搭引诱。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三:“三仙姑 起先还以为自己仍有钩引青年的本领。”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九:“你母女两个好生生把我个孩子钩引坏,你倒有脸来找我!”
- 17.
镜鸾沉彩释义:镜鸾指镜子,也有一说指夫妻;沉彩指色彩陈旧。因此青丝染霜,镜鸾沉彩理解为白发丛生了,夫妻不再和睦。
- 18.
青丝释义:⒈黑发, 多指女子的头发:一缕青丝。 三尺青丝。⒉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 19.
青丝成雪释义:青丝,指的是乌黑的秀发。 雪,比喻白发。青丝成雪,有感叹岁月无常,时光蹉跎之意。
- 20.
青丝简编释义:用青丝联缀成的竹简书。泛指古代史册。
青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佩香释义:⒈供佩用的香块。用金玉镶孔制成。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龙涎香﹞其模製甚大而质古……金玉穴,而以青丝贯之,佩於颈,时於衣领閒摩挲以相示,坐此遂作佩香焉。”⒉宋 宣和 年间宫中对香的一种称谓。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六:“宣和 五六年间……漆冠子,作二桃样,谓之‘竝桃’。天下效之。香谓之‘佩香’。”
- 2.
准拟释义:⒈遵循;模仿。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其有才思者之为之也,犹善於依因机会,準拟体例,引古喻今,言微理举,雅而可笑,中而不伤。”《南史·裴松之传》:“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玉璧虎皮,未详何所準拟。”宋 岳珂《桯史·八阵图诗》:“斑斑犹在 杲卿 髮,离离未落 张巡 齿,爱惜微躯欲安用,有臣如此难準拟。”⒉希望;料想。唐 白居易《种柳三咏》:“从君种杨柳,夹水意如何?準拟三年后,青丝拂緑波。”唐 刘得仁《悲老宫人》诗:“白髮宫娃不解悲,满头犹自插花枝;曾缘玉貌君王宠,準拟人看似旧时。”宋 王沂孙《高阳台》词:
- 3.
发糕释义:用面粉、米粉等发酵做成的糕,有的还加糖、枣儿、青丝等。
- 4.
小口释义:⒈未成年的人。《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自今已后,不与县官战斗而自以亲附送生口者,皆与赎直,縑人四十匹,小口半之。”《元史·唐仁祖传》:“昔籍之小口,今已大矣,可偕以大口给之。”《糊涂世界》卷九:“户口查完,开了局子,照票支米,大口一升,小口半升。”⒉小嘴巴。旧时常用来指美女的嘴。《镜花缘》第十六回:“里面有两个女学生……面貌虽黑,但弯弯两道朱眉,盈盈一双秀目,再衬着万缕青丝,樱桃小口。”⒊出入口之小者;容器口之小者;大水支流的入口。《初学记》卷六引《淮南子》:“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晋 陶潜《桃花
- 5.
斓斒释义:色彩错杂鲜明貌。唐 韩翃《少年行》:“千点斕斒喷玉驄,青丝结尾绣缠騣。”元 揭傒斯《刘承旨父大司徒邢国公庆九十应制》诗:“瑞锦斕斒迎花日,兼金条脱照芳春。”清 周亮工《朱竹》诗:“遥看巖下斕斒处,或是秋深桕叶多。”
- 6.
果料儿释义:加在甜点心上的青丝、红丝、松仁、瓜子仁、葡萄干儿等物品的统称。
- 7.
玉镫释义:⒈马镫之美称。 南朝 梁简文帝《紫骝马》诗:“青丝悬玉鐙,朱汗染香衣。”元 杨维桢《走马》诗:“半兜玉鐙裹湘裙,不许春泥污罗韈。”⒉借指马。唐 张祜《少年乐》诗:“醉把金船掷,閒敲玉鐙游。”
- 8.
玉骢释义:即玉花骢。泛指骏马。唐 韩翃《少年行》:“千里斑斕喷玉驄,青丝结尾綉缠鬃。”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柳丝长玉驄难繫,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暉。”清 赵翼《香山夜归即事》诗:“玉驄亦解人良会,故踏花阴缓缓归。”郑泽《杏花》诗:“閒策玉驄游暖昼,春风红到 宋 家东。”参见“玉花驄”。
- 9.
白马小儿释义:《南史·贼臣传·侯景》:“先是 大同 中童謡曰:‘青丝白马 寿阳 来。’景涡阳 之败,求锦朝廷,所给青布,及是皆用为袍,采色尚青。
- 10.
短衣窄袖释义: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中国衣冠,自 北齐 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緑短衣,长靿鞾,......皆胡服也。窄袖利於驰射,短衣长靿,皆便於涉草。”元 萨都剌《京城春日》诗之一:“燕 姬白马青丝韁,短衣窄袖银鐙光。”元 萨都剌《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一年相逢 白下 门,短衣窄袖呼郎君。”
- 11.
纶巾释义: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羽扇纶巾。
- 12.
纶巾羽扇释义: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 形容态度从容。
- 13.
羽扇纶巾释义:手拿羽毛扇,头戴青丝巾。形容儒雅从容,举止潇洒。旧小说中多用来形容诸葛亮的形象。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纶(guān)。
- 14.
衲帛释义:绣织上花纹的绸缎。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匠 大喜,随即到了市上,买了一身衲帛衣服,粉底皂靴,绒袜,瓦楞帽子,青丝绦,真川扇,皮箱骡马,办得齐整。”
- 15.
金线释义:⒈见“金线”。⒉亦作“金綫”。金丝线。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后蜀 欧阳炯《贺明朝》词:“轻转石榴帬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⒊比喻初生柳条。唐 施肩吾《禁中新柳》诗:“万条金线带春烟,深染青丝不直钱。”《红楼梦》第五八回:“只见柳垂金綫,桃吐丹霞。”姚锡钧《眎了公论词绝句》之一:“荼蘼微放快晴时,金线初抛垂柳丝。”
- 16.
钩引释义:⒈亦作“钩引”。招引;引出。前蜀 薛昭蕴《离别难》词:“红蜡烛,青丝曲,偏能鉤引泪阑干。”宋 范成大《次韵子文冲雨迓使者道闻子规》:“啼鹃撩客心,钩引着何许。”明 吴承恩《如梦令·题海棠》词:“银烛照残粧,钩引粉情脂性。”⒉勾搭引诱。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三:“三仙姑 起先还以为自己仍有钩引青年的本领。”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九:“你母女两个好生生把我个孩子钩引坏,你倒有脸来找我!”
- 17.
镜鸾沉彩释义:镜鸾指镜子,也有一说指夫妻;沉彩指色彩陈旧。因此青丝染霜,镜鸾沉彩理解为白发丛生了,夫妻不再和睦。
- 18.
青丝释义:⒈黑发, 多指女子的头发:一缕青丝。 三尺青丝。⒉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 19.
青丝成雪释义:青丝,指的是乌黑的秀发。 雪,比喻白发。青丝成雪,有感叹岁月无常,时光蹉跎之意。
- 20.
青丝简编释义:用青丝联缀成的竹简书。泛指古代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