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敌寇 敌寇的意思
kòu

敌寇

简体敌寇
繁体敵寇
拼音dí kòu
注音ㄉㄧˊ ㄎ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í,(1)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组词】:敌人。敌方。敌寇。(2) 指敌人。【组词】:敌后。敌情。敌酋。敌特。轻敌。克敌制胜。(3) 抵挡。【组词】:寡不敌众。(4) 相当。【组词】:势均力敌。匹敌。敌手(能力相等的对手)。(5) 仇视。【组词】:敌意。“诸侯敌王所忾”。

kòu,(1) 盗匪,侵略者,亦指敌人。【组词】:盗寇。贼寇。(2) 侵略者来侵犯。【组词】:寇边。(3) 姓。

基本含义

指敌对的侵略者或敌人。

敌寇的意思

敌寇 [dí kòu]

1. 武装入侵的敌人。

[damned invader;]

敌寇 引证解释

⒈ 从国外入侵的敌人。

陈毅 《寄友》诗序:“一九三七年春,敌寇策动侵 华 日急。”


敌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出车殄寇释义:出征消灭敌寇。
    • 2.
      剧虏释义:势力强大的敌寇。
    • 3.
      外寇释义:指入侵的敌寇:抗击外寇。
    • 4.
      寇叛释义:敌寇、叛贼。
    • 5.
      寇贼释义:亦作“宼贼”。盗匪;敌寇。
    • 6.
      射天狼释义:喻诛灭贪残者或敌寇。
    • 7.
      强寇释义:亦作“彊寇”。强大的敌寇。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晋 陆机《辩亡论》下:“彊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短小精悍姿,屹然强寇敌。”《东周列国志》第八一回:“莫怨强臣与强寇,分明自己凿凶门。”
    • 8.
      御寇释义:⒈即 列御寇。 相传为 战国 郑 人,属道家者流。《庄子·田子方》:“御寇 伏地,汗流至踵。”明 高启《出郊抵东屯》诗之四:“不能使争席,心愧 御寇 徒。”⒉抗击敌寇。御,通“御”。宋 王安石《与王子醇书》:“得书,喻以御寇之方。”⒊谓防御贼寇。《易·蒙》:“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左传·襄公十年》:“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
    • 9.
      摧坚获丑释义:摧坚:击溃敌精锐部队。丑:众,指敌人。挫败敌方精锐的军队,俘获敌寇。形容作战十分英勇。
    • 10.
      摧紧获丑释义:摧坚:击溃敌精锐部队;丑:众,指敌人。挫败敌方精锐的军队,俘获敌寇。
    • 11.
      敌寇释义:侵略者;入侵的敌人:抗击敌寇。歼灭敌寇。
    • 12.
      殆尽释义:几乎罄尽。 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旧唐书·郭子仪传》:“﹝ 房琯 ﹞兵及 陈涛,为贼所败,丧师殆尽。”明 文徵明《寿大中丞见素林公叙》:“至於今三十年,或老或死,沦落殆尽,而公归然犹系天下之望。”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五六回:“兴县 地区反‘扫荡’大捷,七百馀敌寇被歼殆尽。”
    • 13.
      烬灭释义:⒈指灯火熄灭。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吴、蔡、齐、秦 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絶。”⒉烧毁;灭绝。唐 李翱《陵庙日朔祭议》:“盖遭 秦 火,《诗》《书》《礼经》烬灭,编残简缺,汉 乃求之先儒。”薛子正《华北敌后艰苦奋战的一年》:“敌寇对我 晋 东南抗 日 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烬灭扫荡’。”
    • 14.
      私通释义:⒈私下勾结:私通敌寇。⒉通奸。
    • 15.
      翫寇释义:⒈轻视敌寇。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晋 不可启,寇不可翫。”宋 欧阳修《论盗贼事宜札子》:“今之谋臣,不识已形之祸,以患为乐,以危为安,见盗贼虽多而时有败者,遂生翫寇之意。”《明史·孙传庭传》:“士大夫厌苦 传庭 所为,用法严,不乐其在 秦。相与譁於朝曰:‘秦 督翫寇矣。’”《清史稿·高宗纪二》:“﹝ 乾隆 十一年三月﹞戊寅,庆復 至 打箭鑪,劾 李质粹 等老师翫寇,请续调官兵进勦,允之。”⒉引申为助长寇势。《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废帝 怒曰:‘德钧 父子握彊兵,求大镇,苟能败 契丹 而破 太原,虽
    • 16.
      虏尘释义: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
    • 17.
      虏使释义:⒈谓当作奴隶役使之。⒉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或敌寇所遣使者的蔑称。
    • 18.
      讨虏释义:⒈讨伐敌寇。⒉指孙权。⒊掳掠。虏,通“掳”。
    • 19.
      贼臣释义:⒈奸臣;乱臣。⒉对敌寇之臣的贬称。
    • 20.
      贼虏释义:对敌寇的贬称。

敌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出车殄寇释义:出征消灭敌寇。
    • 2.
      剧虏释义:势力强大的敌寇。
    • 3.
      外寇释义:指入侵的敌寇:抗击外寇。
    • 4.
      寇叛释义:敌寇、叛贼。
    • 5.
      寇贼释义:亦作“宼贼”。盗匪;敌寇。
    • 6.
      射天狼释义:喻诛灭贪残者或敌寇。
    • 7.
      强寇释义:亦作“彊寇”。强大的敌寇。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晋 陆机《辩亡论》下:“彊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短小精悍姿,屹然强寇敌。”《东周列国志》第八一回:“莫怨强臣与强寇,分明自己凿凶门。”
    • 8.
      御寇释义:⒈即 列御寇。 相传为 战国 郑 人,属道家者流。《庄子·田子方》:“御寇 伏地,汗流至踵。”明 高启《出郊抵东屯》诗之四:“不能使争席,心愧 御寇 徒。”⒉抗击敌寇。御,通“御”。宋 王安石《与王子醇书》:“得书,喻以御寇之方。”⒊谓防御贼寇。《易·蒙》:“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左传·襄公十年》:“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
    • 9.
      摧坚获丑释义:摧坚:击溃敌精锐部队。丑:众,指敌人。挫败敌方精锐的军队,俘获敌寇。形容作战十分英勇。
    • 10.
      摧紧获丑释义:摧坚:击溃敌精锐部队;丑:众,指敌人。挫败敌方精锐的军队,俘获敌寇。
    • 11.
      敌寇释义:侵略者;入侵的敌人:抗击敌寇。歼灭敌寇。
    • 12.
      殆尽释义:几乎罄尽。 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旧唐书·郭子仪传》:“﹝ 房琯 ﹞兵及 陈涛,为贼所败,丧师殆尽。”明 文徵明《寿大中丞见素林公叙》:“至於今三十年,或老或死,沦落殆尽,而公归然犹系天下之望。”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五六回:“兴县 地区反‘扫荡’大捷,七百馀敌寇被歼殆尽。”
    • 13.
      烬灭释义:⒈指灯火熄灭。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吴、蔡、齐、秦 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絶。”⒉烧毁;灭绝。唐 李翱《陵庙日朔祭议》:“盖遭 秦 火,《诗》《书》《礼经》烬灭,编残简缺,汉 乃求之先儒。”薛子正《华北敌后艰苦奋战的一年》:“敌寇对我 晋 东南抗 日 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烬灭扫荡’。”
    • 14.
      私通释义:⒈私下勾结:私通敌寇。⒉通奸。
    • 15.
      翫寇释义:⒈轻视敌寇。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晋 不可启,寇不可翫。”宋 欧阳修《论盗贼事宜札子》:“今之谋臣,不识已形之祸,以患为乐,以危为安,见盗贼虽多而时有败者,遂生翫寇之意。”《明史·孙传庭传》:“士大夫厌苦 传庭 所为,用法严,不乐其在 秦。相与譁於朝曰:‘秦 督翫寇矣。’”《清史稿·高宗纪二》:“﹝ 乾隆 十一年三月﹞戊寅,庆復 至 打箭鑪,劾 李质粹 等老师翫寇,请续调官兵进勦,允之。”⒉引申为助长寇势。《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废帝 怒曰:‘德钧 父子握彊兵,求大镇,苟能败 契丹 而破 太原,虽
    • 16.
      虏尘释义: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
    • 17.
      虏使释义:⒈谓当作奴隶役使之。⒉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或敌寇所遣使者的蔑称。
    • 18.
      讨虏释义:⒈讨伐敌寇。⒉指孙权。⒊掳掠。虏,通“掳”。
    • 19.
      贼臣释义:⒈奸臣;乱臣。⒉对敌寇之臣的贬称。
    • 20.
      贼虏释义:对敌寇的贬称。

敌寇造句

1.由于心战的成功,敌寇不战而降,我军兵不血刃,大获全胜。

2.得到敌寇将要来犯的情报后,乡亲们枕戈待旦,决心痛击敌人。

3.由于敌寇铁蹄的践踏,富饶美丽的东三省转眼成为满目荒凉的残山剩水。

4.由于敌寇铁蹄的践踏,富饶美丽的东三省转眼成为满目荒凉的残年余力。

5.人民抗日武装以气贯长虹之势迅速解放了敌寇侵占的国土。

6.敌寇蜂拥至,勇士谈笑间。

7.这位将军振臂一呼,敌寇吓得调头就跑。

敌寇(dik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敌寇是什么意思 敌寇读音 怎么读 敌寇,拼音是dí kòu,敌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敌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