嶙峋 [lín xún]
1. 形容山石峻峭、重叠。
例岭巆嶙峋,洞无涯兮。——《汉书·扬雄传》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司空图《诗品》
怪石嶙峋。
英[ (of mountain rocks,cliffs,etc.)jagged; rugged; craggy; ]
2. 形容人消瘦或刚直有骨气。
例瘦骨嶙峋。
英[ (of a person )bony; thin; ]
嶙峋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沟壑、山崖、建筑物等重迭幽深。
引唐 韩愈 《送惠师》诗:“遂登 天台 望,众壑皆嶙峋。”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登 始信 之峰,峰忽中断,两壁崭然,相去可寻丈,下视嶙峋千仞。”
⒉ 形容山峰、岩石、建筑物等突兀高耸。
引宋 李纲 《登钟山谒宝公塔》诗:“我登 钟山 顶,白塔高嶙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坞口石峯东峙,嶙峋飞舞。”
⒊ 形容人体瘦削露骨。
引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病入膏肓岂易甦,嶙峋虎骨起长吁。”
⒋ 形容气节高尚;气概不凡。
引明 无名氏 《四贤记·解绶》:“[净]狂夫气概鬱嶙峋,[丑小生]括目相看转怒嗔。”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太史敦尚风义,气节嶙峋。”
郭沫若 《芍药与其它·银杏》:“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象你这样的高僧。”
国语词典
嶙峋 [lín xún]
⒈ 山石奇兀耸峭的样子。
引清·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东行欲尽未尽时,盘薄嶙峋作奇怪。」
⒉ 形容人清瘦见骨的样子。
例如:「瘦骨嶙峋」。
⒊ 形容为人刚毅正直。
例如:「文天祥风骨嶙峋,其至死不屈的节操传诵千古。」
嶙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奇绝释义:神奇绝妙:怪石嶙峋,山势奇绝。
- 2.
孱孱释义:⒈软弱怯懦,无所作为。 ⒉形容山岩嶙峋不齐。⒊形容动物或人消瘦露骨。
- 3.
岩溶景观释义:又称“喀斯特景观”。喀斯特地貌区具有的独特的自然景色。地面往往崎岖不平,岩石嶙峋,奇峰林立;地表河流稀疏;地下则发育有地下河、溶洞等。中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即为典型的岩溶景观。
- 4.
崧岳释义:⒈亦作“崧岳”。指《诗·大雅·崧高》。旧说为 周 卿士 尹吉甫 赞美 周宣王 之作。诗中有“崧高维岳,骏极于天”之句。后因以“崧岳”褒美别人的文词。宋 范仲淹《又用前韵谢晏尚书以近著示及》:“崧岳 词欺 甫,甘泉 价掩 杨。”⒉即嵩山。明 何景明《昔游篇》诗:“回首向 崧岳,少室 高嶙峋。”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窃以为轻尘难语於 崧岳 之高,爝火奚裨於阳乌之炤者也。”⒊见“崧岳”。
- 5.
嶙峋释义:⒈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怪石嶙峋。嶙峋的山峦。⒉形容人消瘦露骨:瘦骨嶙峋。⒊形容人刚正有骨气:气节嶙峋。傲骨嶙峋。
- 6.
嶙嶙释义:嶙峋:礁石嶙嶙。
- 7.
攫拏释义:⒈亦作“攫挐”。以爪相持。《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奔虎攫挐以梁倚,仡奋舋而轩鬐。”挐,一本作“拏”。吕延济 注:“攫,举爪也;拏,以手持也。若举爪持梁以相倚也。”宋 洪迈《夷坚丁志·田道人》:“於稜叶三四尺下得磐石,嶙峋嵌空,纵广数尺,若爪所攫拏而穿者。”⒉猎取;捕捉。唐 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诗:“屋鼠从穿穴,林狙任攫拏。”清 唐孙华《猛虎行》:“白昼频看恣攫挐,岂惟月黑忧搪突。”⒊争夺。汉 扬雄《解嘲》:“攫拏者亡;默默者存。”《汉书·扬雄传下》作“攫挐”。唐 李德裕《论
- 8.
棱棱砺砺释义:形容层迭嶙峋。
- 9.
没羽释义:⒈箭名。《竹书纪年》卷上:“帝尧 二十九年春,僬侥氏 来朝,贡没羽。”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西賮浮玉,南琛没羽。”⒉谓连箭翎都射入物体。形容射箭用力之大。《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石没鏃”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一作‘没羽’。”唐 李白《豫章行》:“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清 钱谦益《丙申春就医秦淮寓丁家水阁绝句》之二十:“一矢花砖没羽新,诸天墖庙正嶙峋。”《清史稿·文苑传一·魏禧》:“禧 尝谓其文一如其人,锋鋭所及,往往有没羽之力。”
- 10.
河上花图释义:中国画。清代朱耷作。纸本长卷。水墨。画面为河塘中嶙峋怪石间的一组盛开的荷花。用大写意画法写成,以繁复密集出之。叶面有浓有淡,叶柄有直有斜,花则或藏或露,交错掩映,充满生气。
- 11.
火遁忍术释义:嶙峋:指山路重峻峭,这里指过于瘦弱露出骨头。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 12.
猝猝释义:仓促、匆忙貌。宋 苏舜钦《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近年贼羌暴逆节,庙堂图帅西攻,思所以折衝制胜者,惘然乏其人,以至詔书数下,猝猝求索,而才者未甚出,凡近之器往往入充其选。”宋 陆游《步过县南长桥游南山普宁院》诗:“朝暮有程常猝猝,何因携酒上嶙峋。”
- 13.
玉泉释义:⒈传说中 昆仑山 上的泉名。王充《论衡·谈天》引 汉 司马迁 曰:“《禹本纪》言‘河 出 崑崙 ……其上有 玉泉、华池。’”今本《史记·大宛列传论》作“醴泉、瑶池”。⒉清泉的美称。晋 陆机《招隐》诗之一:“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下:“荆州、清溪、秀壁 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宋 苏舜钦《天平山》诗:“石竇落玉泉,泠泠四时雨。”《群音类选·泰和记·桓元帅龙山会僚友》:“嶙峋古石吐清烟,峭壁千寻掛玉泉。”⒊犹九泉。唐 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诗:“始谓调金鼎,如何
- 14.
璘珣释义:⒈鲜明貌。⒉犹嶙峋。突兀貌。
- 15.
瘦骨棱棱释义:同“瘦骨嶙峋”。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九:“他屋里的,瘦骨棱棱的,一天愁到黑,愁米、愁柴又愁盐。”王西彦《古城的忧郁》:“木木姐 惊慌地赶进门去,正好撞见那个白面鬼耸着瘦骨棱棱的肩膀,气虎虎地跨着大步跑出来。”
- 16.
直节释义:谓守正不阿的操守。宋 范仲淹《依韵和庞殿院见寄》:“直节羡君如指佞,孤根怜我异凌霄。”宋 岳飞《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诗:“胆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明 无名氏《节侠记·私仰》:“他少年磊落,直节嶙峋,又好结交豪杰,以此人都忌他。”《明史·李时勉传》:“然以直节重望为士类所依归者,莫如 时勉。”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石星 直节震 明 代,及任本兵,日本 之役惟调停贿款。”
- 17.
荦确释义:⒈亦作“犖硞”。 亦作“犖埆”。亦作“犖嶨”。怪石嶙峋貌。唐 韩愈《山石》诗:“山石犖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唐 韩愈 孟郊《纳凉联句》:“炎湖度氛氲,热石行犖硞。”王伯大 音释:“硞音确。”宋 苏辙《墨竹赋》:“山石犖埆,荆棘生之。”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石鼓》:“何物犖确蟠素壁?云是石鼓流遗踪。”清 段松岑《灵岩神宝寺访碑》诗:“犖嶨復犖嶨,驀山履絶壑。”清 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循山石犖确而行,得一洞。”⒉坚硬貌。明 沉德符《野获编·外国·夷人市瓷器》:“试投之犖确之地,不损破者,始以登车
- 18.
荦角释义:怪石嶙峋貌。
- 19.
药店飞龙释义:飞龙:指中药龙骨。 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 20.
错崿释义:山崖交错,嶙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