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轨则 轨则的意思
guǐ

轨则

简体轨则
繁体軌則
拼音guǐ zé
注音ㄍㄨㄟˇ ㄗ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ǐ,(1) 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其宽度为古制八尺,后引申为车辙。(2) 一定的路线。【组词】:轨迹。轨辙(车轮行过留下来的痕迹,喻已往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3) 应遵循的规则。【例句】:轨度(dù)(法度)。轨范(规范,楷模)。步入正轨。

zé,(1) 模范。【组词】:以身作则。(2) 规程,制度。【组词】:规则。总则。原则。细则。(3) 效法。【例句】:则先烈之言行。(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组词】:闻过则喜。(5) 表示转折,却。【组词】:今则不然。(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例句】:此则余之罪也。(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例句】:一则房子太小,二则参加的人数多。(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例句】:则甚(做什么)。(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组词】:新闻两则。

基本含义

轨则指的是规矩、规范、准则,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轨则的意思

轨则 [guǐ zé]

1. 规则;准则。

轨则 引证解释

⒈ 规则;准则。

《史记·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於六律。”
唐 杨炯 《隰川县令李公墓志铭》:“诸侯取其轨则,四海瞻其仪表。”
《清史稿·礼志一》:“顺治 三年,詔礼臣参酌往制,勒成礼书,为民轨则。”
郭沫若 《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言谈合乎轨则,行为揆乎正义,好恶是非都得其正。”


国语词典

轨则 [guǐ zé]

⒈ 规范法则。

《魏书·卷四上·世祖纪》:「经历久远,传习多失其真,故令文体错谬,会义不惬,非所以示轨则于来世也。」
《文选·左思·吴都赋》:「盖亦先王之所高会,而四方之所轨则。」

法则 规矩


轨则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准则释义:言论、行动等所依据的原则:行动准则。国际关系准则。
    • 2.
      法则释义:⒈规律:自然法则。⒉法规。⒊模范;榜样。
    • 3.
      规则释义:⒈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交通规则。 书刊借阅规则。饭店管理规则。⒉规律;法则:自然规则。造字规则。⒊(在形状、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整齐:规则四边形。这条河流的水道原来很不规则。
    • 4.
      规定释义:⒈对某一事物作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规定产品的质量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日期。⒉所规定的内容:关于下岗职工的安排问题,上级已经有了新的规定。
    • 5.
      规矩释义:⒈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老规矩。立规矩。守规矩。按规矩办事。⒉(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规矩人。字写得很规矩。

轨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轨则释义:规则;准则。 《史记·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於六律。”唐 杨炯《隰川县令李公墓志铭》:“诸侯取其轨则,四海瞻其仪表。”《清史稿·礼志一》:“顺治 三年,詔礼臣参酌往制,勒成礼书,为民轨则。”郭沫若《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言谈合乎轨则,行为揆乎正义,好恶是非都得其正。”
    • 2.
      轨量释义:轨则,法度。《左传·隐公五年》:“君,将纳民於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杨伯峻 注:“度轨量,度,动词,旧读入声,音鐸,正也;轨量为其宾语。度轨量犹言揆正法度。”汉 扬雄《剧秦美新》:“改制度轨量,咸稽之於《秦纪》。”
    • 3.
      阿阇黎释义:亦作“阿闍梨”。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
    • 4.
      高会释义:⒈盛大宴会。《战国策·秦策三》:“於是使 唐雎 载音乐,予之五千金,居 武安,高会相与饮。”鲍彪 注:“《高纪》注,大会也。”《新五代史·杂传八·王晏球》:“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徐珂《清稗类钞·狱讼·岳锺琪被冤》:“已率众避寒山谷间,日置酒高会为乐。”⒉泛指大规模地聚会。晋 左思《吴都赋》:“昔者 夏后氏 朝羣臣於兹土,而执玉帛者以万国,盖亦先王之所高会,而四方之所轨则。”《新唐书·王忠嗣传》:“天宝 元年,北讨 奚奴皆,战 桑乾河,三遇三克,耀武漠北,高会而还。”⒊称与人会面的客气话。

轨则(guiz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轨则是什么意思 轨则读音 怎么读 轨则,拼音是guǐ zé,轨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轨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