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令 [dà lìng]
1. 国家的重要法令。
2. 指皇帝的诏令。
3. 古时县官多称令,后以大令为对县官的敬称。
4. 指晋王献之。
6. 犹言令箭。
大令 引证解释
⒈ 国家的重要法令。
引《国语·晋语八》:“国有大令,何故犯之?”
⒉ 指皇帝的诏令。
引《汉书·翼奉传》:“其后连月久阴,虽有大令,犹不能復,阴气盛矣。”
颜师古 注:“太令谓虚仓廪、开府库之属也。”
⒊ 古时县官多称令,后以大令为对县官的敬称。
引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钱塘 蔡莘腴 大令任由庶常改官畿辅,三黜屡空,困躓不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前任的本县姓 伍 ……那位 伍大令 初到任时,便发誓每事必躬必亲,絶不假手书吏家丁。”
⒋ 指 晋 王献之。
引《晋书·王珉传》:“﹝ 王珉 ﹞代 王献之 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 献之 为‘大令’, 珉 为‘小令’。”
⒌ 犹言令箭。
引《冷眼观》第二一回:“吴元愷 镇军亲身去逮捕的,连大令都没来得及上院请。”
国语词典
大令 [dà lìng]
⒈ 曲的散套。
⒉ 古代县令的尊称。
⒊ 中书省的长官。参见「中书令」条。
大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劫火释义:⒈亦作“刧火”。 亦作“刦火”。亦作“刼火”。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唐 张乔《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宋 李纲《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清 龚自珍《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⒉借指兵火。清 顾炎武《恭谒天寿山十三陵》
- 2.
大令释义:⒈国家的重要法令。《国语·晋语八》:“国有大令,何故犯之?”⒉指皇帝的诏令。《汉书·翼奉传》:“其后连月久阴,虽有大令,犹不能復,阴气盛矣。”颜师古 注:“太令谓虚仓廪、开府库之属也。”⒊古时县官多称令,后以大令为对县官的敬称。清 沉涛《瑟榭丛谈》卷下:“钱塘 蔡莘腴 大令任由庶常改官畿辅,三黜屡空,困躓不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前任的本县姓 伍 ……那位 伍大令 初到任时,便发誓每事必躬必亲,絶不假手书吏家丁。”⒋指 晋 王献之。《晋书·王珉传》:“﹝ 王珉 ﹞代 王献之 为长兼中书
- 3.
夷氛释义:⒈谓平定叛乱。《陈书·高祖纪上》:“震 部夷氛,稽山 罢祲……歼厥凶徒,罄无遗种。”⒉指外族入侵的战祸。清 陆嵩《赠龚蓝生大令》诗:“昨年 京口 腾夷氛,兵刃未接军先奔。”
- 4.
奇气释义:⒈不平凡的气势或气象。 宋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郑板桥 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宁调元《壬子感事四章》诗之四:“高楼西北腾奇气,大海东南露国徽。”⒉不平凡的志气。清 张惠言《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文在 以磊落才,抱负奇气,浮汨为吏十餘年,更偃蹇摧困,始得一官。”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八六:“少年奇气称才华,登 岱 还浮八月槎。”郁达夫《自述》诗之十一:“几度 沧江 逐逝波,风云奇气半消磨。”
- 5.
摺皱释义:⒈层次。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王惺斋大令》:“震川 文之妙,在意理稠迭,而摺皱分明。”⒉皱纹。逯斐《解冻以后》:“﹝老汉﹞红红的脸颊上布满了摺皱。”
- 6.
新创释义:⒈始创。 《红楼梦》第五六回:“如今这园子是我的新创,竟别入他们的手,每年归账,竟归到里头来才好。”⒉新的创伤。清 周亮工《哭樵川赵雒川大令》诗:“短兵相接裹新创,令尹曾开百战塲。”
- 7.
烧塼释义:⒈烧制砖瓦。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先君先夫人﹞旅葬 江陵 东郭……欲营迁厝。蒙詔赐银百两,已於 扬州 小郊北地烧塼。”一本作“烧砖”。《宋书·孝义传·吴逵》:“家徒壁立,冬无被絝,昼则庸赁,夜则伐木烧塼。”⒉指烧成的砖。宋 楼钥《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黄閍冈 下得寳墨,古人烧甎坚于石。”
- 8.
蚁穴释义:⒈亦作“螘穴”。 蚂蚁的巢穴。⒉比喻可以酿成大祸的小漏洞。语出《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螻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三国魏应璩《杂诗》:“细微可不慎,隄溃自蚁穴。”陈三立《孟乐大令出示纪愤旧句和答》之二:“蚁穴河山他日泪,龙楼鐘鼓在天灵。”
- 9.
金帛释义:黄金和丝绸。泛指钱物。《列子·说符》:“元君 大惊,立赐金帛。”《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而单于骄踞益横,内暴滋深”唐 李贤 注:“世祖 二年,令中郎将 韩统 报命赂遗金帛,以通旧好。”清 陆嵩《赠龚蓝生照琪大令》诗:“贼如再来集我民,结以金帛喻以诚。”
- 10.
飞书释义:⒈用箭系书射送。汉 王充《论衡·超奇》:“是故 鲁连 飞书,燕 将自杀。”《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 仁,消息数通。”⒉指疾速传送文书。《晋书·乐志下》:“吴 人放命,冯海阻 江。飞书告諭,响应来同。”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文静 飞书迎 文皇 看棋。”⒊紧急的文书。《后汉书·五行志一》:“光武 崩,山阳王 荆 哭不哀,作飞书与 东海王,劝使作乱。”郭希仁《从戎纪略》:“一面草飞书进省请兵,又派人持大令迎促西来援兵。”⒋匿名信。《后汉书·梁松传》:“四年冬,乃悬飞书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