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智 [yú zhì]
1. 亦作“愚知”。
2. 愚者与智者。
3. 愚笨与聪明。
5. 谓似智而实愚。
愚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愚知”。
⒉ 愚者与智者。
引《庄子·在宥》:“愚知相欺,善否相非。”
《吕氏春秋·勿躬》:“蒙厚纯朴,以事其上。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官。易官,则各当其任矣。”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且 尒朱荣 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谋 魏 社稷,愚智同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谈丛二》:“言国运且衰,旦夕有愚智同尽之祸也。”
⒊ 愚笨与聪明。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江 南风俗,儿生一期……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鍼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寳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谓试儿。”
宋 欧阳修 《送吴生南归》诗:“众人为不善,积微成灭身;君子能自知,改过不逡巡。唯於斯二者,愚智遂以分。”
⒋ 谓似智而实愚。 《西游补》第七回:“项羽 道:‘美人,人要辨个智愚、愚智。
引始皇 的智是个愚智。’”
愚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匿瑕释义:⒈比喻人器量大能包容。《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晋书·陈骞传》:“騫 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有绩。”唐 陆贽《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愚智兼纳,洪纤靡遗,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垂旒黈纊而黜其聪察,匿瑕藏疾而务於包含。”宋 苏轼《谢赐对衣金带马状》:“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聪明齐圣,陈锡载周,含垢匿瑕而察於求贤,卑宫菲食而侈於养士,士岂轻於千里?”⒉掩藏缺点。唐 姚崇《执镜诫》:“且明不匿瑕,君子是嘉;不疲屡照,君子是效。”
- 2.
定志释义:⒈集中意志;专心。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寡人﹞体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鐘鼓之音,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於兹矣。”《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唐 钱珝《授秘书少监赐紫卢光启守中书舍人制》:“卢光启 励精不怠,处默有伦,定志而静专其谋,好古而敏求其要。”⒉立志;决意。《后汉书·苏竟传》:“人无愚智,莫不先避害然后求利,先定志然后求名。”许地山《东野先生》:“我已定志不离开她。”
- 3.
愚慧释义:犹愚智。
- 4.
晬盘释义:⒈旧俗于婴儿周岁日,以盘盛纸笔刀箭等物,听其抓取,以占其将来之志趣,谓之试儿,也叫试晬、抓周。 盛物之盘曰“晬盘”。宋 楼钥《阿虞试晬戏作》诗:“阿虞 匍匐晬盘中,事事都拏要学翁。”《颜氏家训·风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其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王利器 集解引 清 卢文弨 曰:“子生周年谓之晬,子对切,见《説文》。其试儿之物,今人谓之晬盘。”参阅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⒉借指婴儿周岁。清 赵翼《血气日衰竹初劝食人乳戏作》诗:“晬盘孩稚已扶牀,又费餐钱雇奶娘。”
- 5.
白黑释义:⒈白色与黑色。 《管子·明法解》:“故以战功之事定勇怯,以官职之治定愚智,故勇怯愚智之见也,如白黑之分。”《礼记·明堂位》“夏后氏 骆马黑鬣”唐 孔颖达 疏:“骆,白黑相间也。”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江阴白鸜鹆》:“乌不日黔鵠不浴,白黑之朴由天然。”⒉指稻和黍。⒊比喻是非、善恶、贤愚、清浊等相反的人或事物。《史记·太史公自序》:“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汉书·王莽传中》:“羣县赋敛,递相賕赂,白黑纷然。”颜师古 注:“白黑,谓清浊也。”《后汉书·冯衍传上》:“省羣议之是非,详众士之白黑。”李贤 注:
- 6.
趋舍释义:⒈亦作“趋捨”。取舍。亦引申为好恶。《韩非子·解老》:“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陈奇猷 集释:“趋舍,即取舍。”晋 葛洪《抱朴子·交际》:“故虽位显名美,门齐年敌,而趋舍异规,业尚乖互者,未尝结焉。”唐 骆宾王《萤火赋》:“殆未明其趋舍,庸詎识其旨意,子尚不知鱼之为乐,吾又安知萤之所利。”宋 叶适《宋厩父墓志铭》:“每与余言,自谓乐甚,非人所知。且其趋捨不同流,知奚用为?”明 汤显祖《复牛春宇中丞书》:“夫以贵乡二老趋舍不同,则南北之情益无足异矣。”⒉进退;动止。汉 荀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