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ì,(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组词】:气体。(2) 呼吸。【组词】: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组词】:气候。气温。气象。(4) 鼻子闻到的味。【组词】:气味。臭气。(5) 人的精神状态。【组词】: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 怒,或使人发怒。【例句】: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7) 欺压。【组词】:受气。(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组词】:气功。气血。气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组词】:痰气。湿气。(10) 景象。【组词】: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tǐ tī,(1) 〔体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1. 没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可以流动的物质。
英[gas;]
⒈ 精气和身体。
引《礼记·内则》:“凡养老:五帝宪,三王有乞言。五帝宪,养气体而不乞言。”
孔颖达 疏:“奉养老人,就气息身体,恐其劳动,故不乞言。”
宋 司马光 《随乞宫观表辞位札子》:“臣以病羸拜起……旬日以来,疾大势虽退,饮食亦稍进,然气体疲乏。”
⒉ 指人的气质和形貌。
引《西游记》第三九回:“妖魔变作我师,气体相同,实难辨认。”
⒊ 古谓气之实体。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日月星辰,若皆是气,气体轻浮,当与天合,往来环转,不得错违。”
⒋ 今特指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自发充满任何容器的物质。
例如:空气、氧气、沼气等。
⒌ 文章的气势与风格。
引宋 陈善 《扪虱新话·欧阳公不以古文始于尹师鲁》:“予观国初文章,气体卑弱,犹有 五代 餘习。”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至若 黄初、甘露 之间, 子桓、子建 气体高朗, 叔夜、嗣宗 情识精微。”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五:“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躋作者庭。”
⒈ 物体三态之一。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如空气即是。再加细分,临界温度以下的称为「蒸气」,临界温度以上的则称为「气体」。
⒉ 有生命的现象。
引《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诗以气体为主,如尊作这两句。」
1.这种物质燃烧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
2.回忆被锁在心底,似乎凝固,但一丝风便吹的如气体,在空中飘来荡去。
3.大树可以吸收有害气体。
4.气体不会形成固体的外观,它们往往会扩散到整个空间。
5.鲸浮出水面时,排出的气体把海水喷射出海面,同时伴随着巨大的声响,很像小火车的汽笛声。
6.拼车就是和某人驾驶一辆车到一个共同目的地。这样可以减少汽车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7.这里污染严重,空气中混杂着有毒气体。
8.是风吹散了烟雾和有害气体,为我们源源不断地送来新鲜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