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 [zhāng guǒ]
1. 亦称“张果老”。
张果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张果老”。 唐 方士,隐居 中条山,自言生于 尧 时。他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迭起来,藏于巾箱之中。 开元 间, 玄宗 遣使迎入京师,赐银青光禄大夫,号 通玄先生。世传为八仙之一。其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新、旧《唐书》均有传,列方技类。
引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天寳 末,有人于 汾 晋 间古墓穴中,得所赐敕书手詔衣服进之,乃知其异。”
宋 陈亮 《又甲辰秋书》:“张果老 下驴儿岂復堪作推磨用!”
清 赵翼 《八仙》诗:“韩湘、张果、吕洞宾,此外载籍无其人。”
国语词典
张果 [zhāng guǒ]
⒈ 人名。唐代方士。隐居于中条山,世称为「通玄先生」,玄宗曾迎至京。相传为八仙之一,由白蝙蝠精化身而成,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世称为「张果老」。
张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仙释义:神话传说中的八位仙人。即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汉)、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人。八仙故事多见于唐、宋、元、明的记载和杂剧中,姓名不固定,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才确定为以上八人。
- 2.
八洞神仙释义:道家谓神仙所居之洞天分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上八洞为天仙,中八洞为神仙,下八洞为地仙,总谓之“八洞神仙”。民间则专以 汉鐘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 等八仙为“八洞神仙”。
- 3.
张果释义:亦称“张果老”。唐 方士,隐居 中条山,自言生于 尧 时。他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迭起来,藏于巾箱之中。
- 4.
果老释义:唐 方士 张果,号 果老。道家称 果老先师。相传为八仙之一。
- 5.
炁海释义:人体部位名。有上下之分。上气海即膻中,下气海即下丹田。道教以为丹田为生气之源,故称。见《诸真圣胎神用诀·玉云张果老胎息诀》。
- 6.
纸驴释义:《太平广记》卷三十引 唐 张读《宣室志·张果》:“张果 者,隐於 恒州 条山 …… 果 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之,其厚如纸,置於巾箱中,乘则以水噀之,还成驴矣。”事亦见 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按,张果,新、旧《唐书》皆有传,俗称 张果老,传说为八仙之一。因以“纸驴”为仙家坐骑的代称。
- 7.
胎息释义:⒈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后汉书·方术传下·王真》:“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李贤 注引《汉武内传》:“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晋 葛洪《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坐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且説 张果 是 帝尧 时一个侍中,得了胎息之道,可以累日不食,不知多少年岁。”⒉指气息;呼吸。唐 高彦休《唐阙史·王居士神丹》:“则以前药復滴於鼻,须臾忽苏,黎明则胎息续矣。”
- 8.
词社释义:词人为填词而定期集聚的社团。清 孙枝蔚《与客二十馀人夜发三原赴张果老崖》诗:“何地容词社,太息邦国怀。”郑文焯《鹤道人论词书》:“自乙酉、丙戌之年,余举词社于 吴,即专以连句和 姜 词为程课。”
- 9.
跳八仙释义:江西东部的南丰县与崇仁县一带的传统民俗舞蹈,属于傩舞的一种。八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道教神仙,自唐以来,八仙有多种组合,到明代小说问世,八仙基本定型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八仙虽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男女老幼,富贵贫贱,社会各色人等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