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修仪 修仪的意思
xiū

修仪

简体修仪
繁体修儀
拼音xiū yí
注音ㄒㄧㄡ 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ū,(1) 装饰,使完美。【组词】:修饰。修辞。装修。(2) 整治,恢复完美。【组词】:修复。修治。修缮(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3) 剪或削。【组词】:修剪。(4) 兴建,建造。【组词】:修建。修筑。(5) 编纂,撰写。【组词】:修书。修史。修纂。(6)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组词】:修学。修业。修养。(7) 长(cháng ),高。【组词】:修长。(8)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组词】:修行。修女。(9) 姓。

yí,(1) 人的外表或举动。【组词】: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组词】:仪式。仪仗。司仪。(3) 礼物。【组词】:贺仪。谢仪。(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组词】:仪器。(5) 法制,准则。【组词】: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基本含义

修饰礼仪,指修整外表,使得符合礼仪规范。

修仪的意思

修仪 [xiū yí]

1. 古女官名。

修仪 引证解释

⒈ 古女官名。

《文献通考·帝系四》:“魏 因 汉 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 文帝 增贵嬪、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明帝 增淑妃、昭华、修仪。”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妇·修仪》:“魏明帝 所置修仪, 隋煬帝 以为九嬪。”


修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氅毦释义:一种羽毛饰物。《隋书·炀帝纪上》:“先是,太府少卿 何稠、太府丞 云定兴 盛修仪仗,於是课州县送羽毛。百姓求捕之,网罗被水陆,禽兽有堪氅毦之用者,殆无遗类。”《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氅毦,羽毛饰也。”清 方以智《通雅·器用》:“今人大帽上係鶖翎,即氅毦也。”
    • 2.
      淑仪释义:女官名。 晋武帝 置。宋、齐、梁、陈 各朝因之。而后或置或否。《宋书·后妃传序》:“晋武帝 採 汉 魏 之制,置……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嬪,位视九卿。”宋 高承《事物纪原·嫔御命妇·淑仪》:“《唐百官志》注云:明皇 开元 中,置六仪,其一曰淑仪。用 晋 事也。国初亦省。《宋朝会要》云:真宗 大中祥符 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又增置淑仪官也。”
    • 3.
      狨座释义:⒈亦作“狨坐”。用狨皮连缀而成的坐褥。宋 朱彧《萍洲可谈》卷一:“狨座,文臣两制,武臣节度使以上,许用……狨似大猴,生 川 中,其脊毛最长,色如黄金。取而缝之,数十片成一座,价直钱百千。”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炎 维扬 南渡时,虽甚仓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 黄相 者。”《宋史·舆服志二》:“乾元 九年,重修仪制:权侍郎、太中大夫以上及学士、待制,经恩赐,许乘狨坐;三衙、节度使曾任执政官,亦如之。”⒉借指重臣。宋 刘克庄《贺新郎·戊戌寿张守》词:“家家香火人人愿,要还他,庆元 狨
    • 4.
      豁荡释义:⒈旷达不受拘束。⒉逖性豁荡,不修仪检。--《晋书.祖逖传》

修仪(xiu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修仪是什么意思 修仪读音 怎么读 修仪,拼音是xiū yí,修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修仪造句子